-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 共6206题
取体积相同的两份0.1mol·L-1的NaOH溶液把其中的一份敞口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将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用已知浓度的H2SO4溶液去中和两份NaOH溶液时,若中和在空气中放置的溶液所消耗H2SO4溶液体积为V1,另一份消耗H2SO4溶液体积为V2。
(1)以甲基橙为指示剂时,V1和V2的关系是______。
(2)以酚酞作为指示剂时,V1和V2的关系是______。
正确答案
变小 ①V1=V2 ②V1<V2
一份NaOH溶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CO2气体而转化为Na2CO3,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由于消耗了NaOH,则溶液的pH会减小,该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2CO3,另一份溶液的溶质仍为NaOH。
(1)若以甲基橙为指示剂,变色时溶液呈酸性,则Na2CO3与H2SO4反应转变为CO2溶解在H2O中生成H2CO3而使溶液呈酸性。由于1mol NaCO3由2mol NaOH转变而来,而此时1mol Na2CO3消耗的H2SO4与2mol NaOH消耗的H2SO4相等,所以,V1=V2。
(2)若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时溶液呈弱碱性,Na2CO3与H2SO4反应后应生成NaHCO3,由于NaHCO3溶液中HCO3-水解生成OH-的能力大于HCO3-电离生成H+的能力,从而使溶液呈弱碱性。由于1mol Na2CO3转变为NaHCO3消耗的H2SO4少于2mol NaOH转变为Na2SO4消耗的H2SO4少,所以V1<V2。
物质在水中可能存在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沉淀的溶解平衡,它们都可看作化学平衡。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数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25<t1<t2,则α________1×10-14(填“>”“<”或“=”)。
(2)25℃时,某HCl溶液中c(HCl)=1×10-4 mol·L-1,则该溶液的pH= ,此时c(H+)H2O= mol/L。加水稀释1000倍,则稀释后溶液中pH____ _7(填“>”“<”或“=”)。
(3)t2℃时,将pH=11的氢氧化钠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 (2)4;1×10-10 ;< (3)9:11(2分)
试题分析:(1)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而电离是吸热的,加热促进水的电离,谁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所以如果25<t1<t2,则α>1×10-14。
(2)25℃时,某HCl溶液中c(HCl)=1×10-4 mol·L-1,由于元素是强酸,完全电离,因此该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是1×10-4 mol·L-1,所以溶液的pH=4;此时c(H+)H2O等于溶液中OH-浓度,都等于=1×10-10mol/L。加水稀释1000倍,盐酸的酸性降低,但不可能显碱性,所以则稀释后溶液中pH<7。
(3)t2℃时,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10-12,此时pH=11的氢氧化钠钠溶液的浓度是0.1mol/L,V1 L该溶液与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这说明反应后硫酸是过量的,则=0.01,则V1∶V2=9:11。
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b.硫酸、c.醋酸三种酸(用a、b、c回答)。
(1)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溶液,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3)当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当pH相同、体积相同时,分别加入足量锌,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正确答案
(1)b>a>c c>a>b(2)b>a=c(3)c>a>b(4)c>a=b
(1)盐酸和硫酸是强酸,完全电离,硫酸又是二元酸,而醋酸是一元弱酸,不完全电离,所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大小关系为:b>a>c。
(2)酸中和碱的能力是依据酸与碱反应的方程式系数来决定的,所以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醋酸中和NaOH的能力相等,且小于硫酸。
(3)c(H+)相等,因醋酸为弱酸,其物质的量浓度远大于溶液中的c(H+),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所以物质的量浓度:c>a>b。
(4)锌足量,产生氢气的体积由n(H+)决定,所以c>a=b。
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是 (填“正确的”或“错误的”),其理由是
(2)若用此方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 ,原因是
(3)该学生以上述方式测定下列溶液的pH,无误差的是( )
正确答案
(1)错误的 润湿后,稀释了原溶液,使其浓度减小,导致测量误差
(2)盐酸 盐酸是强电解质,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CH3COOHCH3COO-+H+,稀释时平衡右移,继续电离出H+,稀释时Δc(H+)较小,ΔpH较小,故误差较小
(3)C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时,不能用水润湿。若润湿,会使待测液浓度下降,结果出现误差。但是用pH试纸测定中性溶液时,对结果一般没影响。
现有常温下的0.1 mol/l纯碱溶液。
(1)该溶液呈碱性是因为存在水解平衡,相关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为证明存在上述平衡,进行如下实验:在0.1 mol·l-1纯碱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再往溶液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红色逐渐退为无色,说明上述观点成立。
(2)同学甲查阅资料得知0.1 mol/LNa2CO3中,发生水解的CO32—不超过其总量的10%。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写出实验方案及预期观察到的现象)。答: 。
(3)同学乙就该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写出五个关系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
E.c(H+)+ c(Na+)= c(OH-)+c(HCO3—)+c(CO32—)
(4)室温下pH均为a的Na2CO3和NaOH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之比= 。
正确答案
(1)CO32- + H2OHCO3- + OH- BaCl2或CaCl2
(2)测0.1 mol·L-1Na2CO3溶液pH,pH≤12 (3)D、E (4)10(2a-14)
试题分析:(1) 纯碱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在溶液中存在的水解平衡主要是CO32- + H2OHCO3- + OH-,还有HCO3- + H2O
H2CO3-+ OH-。由于消耗了水电离产生的H+,所以最终使溶液中的c(OH-)>c(H+)。因此溶液显碱性。再往溶液中滴加与CO32-形成沉淀的物质如BaCl2或CaCl2,此时会放出沉淀反应,消耗了CO32-,c(CO32-)减小,尽管水解程度增大,但是单位体积中的OH-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溶液的碱性减弱,红色逐渐退为无色。(2)在Na2CO3溶液中主要存在水解平衡CO32- + H2O
HCO3- + OH-。c(CO32-)(始)=" 0.1" mol/L,若其水解程度等于10%,根据水解方程式可知:c(OH-)=0.01mol/L.c(H+)=10-12mol/L.pH=12.水解程度越大,水解产生的c(OH-)就越高,溶液的pH就越大。若水解程度小于10%,则c(H+)>10-12mol/L.pH<12.因此,测0.1 mol·L-1Na2CO3溶液pH,若pH≤12就证明0.1 mol/LNa2CO3中,发生水解的CO32—不超过其总量的10%。(3)A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2c(CO32—)+2 c(HCO3—)+2c(H2CO3).所以c(Na+)>2c(CO32—) 。正确。B.在Na2CO3中存在水解平衡:CO32- + H2O
HCO3- + OH-, HCO3- + H2O
H2CO3-+ OH-。主要是第一步水解,所以c(HCO3—)> c(H2CO3);但是盐水解的程度是很微弱的,盐的电离作用大于水解作用,所以c(CO32—)> >c(HCO3—)。由于两步水解都产生OH-,HCO3—第一步水解产生,而在第二步水解中由消耗。所以c(OH-)>c(HCO3—)。因此在溶液中离子间的关系为: c(CO32—)>c(OH-)>c(HCO3—)>c(H2CO3)。正确。C.溶液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OH-)=c(H+)+c(HCO3—)+2c(H2CO3)。正确。D.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CO32—)+c(HCO3—)+ c(H2CO3)="0.1" mol/L.错误。E.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 c(Na+)= c(OH-)+c(HCO3—)+2c(CO32—).错误。(4)室温下pH均为a的Na2CO3溶液,c(H+)=10-a, c(OH-)(水)=10-14÷10-a =10a-14mol/L.对于pH=a的NaOH溶液c(H+)(水)= c(OH-)(水)=10-amol/L.所以水电离产生的c(OH—)之比=10a-14:10-a=10(2a-14)。
请回答有关滴定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图中A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
C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________。
②下列关于上述中和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1表示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3种一元酸,由图可确定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如图2表示用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含Cl-、Br-及I-的混合溶液,由图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 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酚酞 甲基橙 ②AC (2)③ I-
(1)②考查中和滴定基本常识,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B错;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待测液不能用量筒量取,D错。(2)浓度相同的3种一元酸,③的pH最小,说明酸性最强。沉淀完全后I-浓度最小,说明Ksp(AgI)最小,故I-首先沉淀。
(10分)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5mol/L的四种溶液:①Na2CO3②NaHCO3③HCl ④NH3?H2O(1)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的是 (填序号,下同)。
(2)上述溶液中,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到小的
顺序为 。
(3)向溶液④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c(NH4+)/c(OH-)的值 (填增大、
减小、不变)。
(4)若将③和④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 ④的体积(填
大于、小于、等于)。
(5)取10mL溶液③,加水稀释到500mL,则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
正确答案
⑴①② ⑵ c(Na+)>c(HCO3-)>c(OH -)>c(H+)> c(CO32-) ⑶ 增大 ⑷ < ;⑸10-12mol/L
(1)强酸弱碱盐或强碱弱酸盐可发生水解,所以能水解的有:①Na2CO3②NaHCO3;
(2)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溶液为②NaHCO3,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HCO3-)>c(OH -)>c(H+)> c(CO32-);
(3)向溶液④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c(NH4+)/c(OH-)的值将增大;
(4)若将③和④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小于④的体积;
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 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D
。
(2)操作E中的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的作用是 。
(3)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 。
(4)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5)若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H2SO4润洗,会对测定结果有何影响?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其它操作均正确)。
(6)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 。
正确答案
(1):C;A;B;D;E;
(2)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3)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
(4)由黄色变为橙色
(5)偏高
(6)80(V2-V1)c/m%
试题分析:(1)①实验时应先称量一定质量的固体,溶解后配制成溶液,量取待测液与锥形瓶中,然后用标准液进行滴定,故答案为:C;A;B;D;E;
(2)因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使滴定终点颜色变化更明显,便于分辨,故答案为:便于准确判断终点时颜色的变化情况;
(3)滴定管0刻度在上,滴定前应调节到零刻度或零稍下的某一刻度,为减小误差,尖嘴部分应充满液体,无气泡,
(4) 指示剂为甲基橙,变色范围为 3.1~4.4,终点时pH约为4.4,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
故答案为:由黄色变为橙色;
(5) 因标准液浓度变小,用量变大,故答案为:偏高
(6) 硫酸的物质的量为c(V2-V1)×10-3mol,则n(NaOH)=2c(V2-V1)×10-3mol,m(NaOH)=80c(V2-V1)×10-3,则样品中NaOH的质量为10×80c(V2-V1)×10-3,
所以烧碱样品纯度为10×80×(V2-V1) ×10-3c/m×100%=80(V2-V1) c/m%(注意:V为mL),
(10分)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该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可能有如下四种关系: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该溶质的名称是 ,上述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关系中正确的是(选填序号) 。
(2)若上述关系中C是正确的,则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3)若该溶液是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且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c(HCl)(填“>”、“<”或“=”,下同) c(NH3·H2O),混合后溶液中c(NH4+)与c(Cl-)的 关系c(NH4+)_________c(Cl-)。
正确答案
(1)氯化铵 A (2)NH4Cl和 NH3•H2O (3)< =
试题分析::(1)溶液中只存在OH-、H+、NH4+、Cl-四种离子,可能为NH4Cl溶液,因NH4+水解而显酸性,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l-)>c(NH4+)>c(H+)>c(OH-),故答案为:NH4Cl;A;(2)若上述关系中D是正确的,溶液呈碱性,且c(NH4+)>c(Cl-),应为NH3•H2O和NH4Cl的混合物,故答案为:NH3•H2O和NH4Cl;(3)溶液呈中性,据c(Cl-)+c(OH-)=c(NH4+)+c(H+)可得c(Cl-)=c(NH4+),因氨水为弱电解质,若该溶液中由体积相等的稀盐酸和氨水混合而成,则氨水浓度大于盐酸浓度,如小于或等于,则溶液呈酸性,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盐类的水解、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题目难度较大,注意把握盐类的水解以及弱电解质电离的特征,把握比较离子浓度大小顺序的方法。
某温度下纯水中C(H+) = 2×10-7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若温度不变,滴入稀盐酸使C(H+) = 5×10-6 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OH-) = 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纯水中 C(OH-) = C(H+) = 2×10-7 mol/L Kw = C(H+)·C(OH-) = 2×10-7×2×10-7 = 4×10-14 稀盐酸中 C(OH-) =" Kw" / C(H+) = (4×10-14) / (5×10-6) = 8×10-9 mol/L
由水电离产生的H+与OH-量始终相等,知纯水中C(H+) = C(OH-)。根据纯水中C(H+) 与C(OH-)可求出此温度下水的Kw的值,由Kw的性质(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若温度不变,稀盐酸中Kw仍为此值,利用此值可求出盐酸中的C(OH-)。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