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中国出现的救国思潮有

①实业救国思潮②维新变法思潮③民主共和思潮④社会主义思潮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民族运动自从五四运动才渐渐变成近代的民族运动——有组织的群众的反帝国主义与军阀的运动。

材料二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材料四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五四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影响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所说的“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国未来的希望”打下了哪些“最为坚实的基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2)知识分子倾向俄国和社会主义;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3)爱国主义情感。思想基础: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解放;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组织基础:影响和教育了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二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

郑和七次下西洋,沿途到过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进行物品和人员的交流。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

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

——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郑和、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或新航路的开辟,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郑和:展示明朝的强大和富有;加强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增进了解。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睁眼看世界,反对侵略,主张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

(3)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

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思想主张。(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等)

(4)认识: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维新思想的传播②民主科学思想的弘扬③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④尊孔复古的逆流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正确答案

B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