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  )

A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操作或现象不正确的是图1锥形瓶中滴入浓盐酸后充满黄绿色气体,试管中出现浅黄色浑浊

B图2放置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白色晶体

C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不含钾元素

D蒸馏时,将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高锰酸钾氧化HCl生成氯气,则图1锥形瓶中滴入浓盐酸后充满黄绿色气体,氯气与硫化钠反应生成S,则试管中出现浅黄色浑浊,故A正确;

B.CaO具有吸水性,饱和硫酸铜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观察到蓝色晶体出现,故B错误;

C.检验钾元素应用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否则被黄色光遮住,故C错误;

D.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将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D正确;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淀粉遇碘变蓝色,淀粉可能没有水解,也可能没有完全水解,故A错误;

B.乙醇具有还原性,能被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生成绿色的Cr3+,故B正确;

C.溶液中滴加稀硝酸,生成硫酸根离子,滴加Ba(NO32溶液时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也可能为氯化银沉淀,则溶液X中含有SO42-或SO32-或银离子,故C错误;

D.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应用红色石蕊试纸,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  )

A向Al(OH)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B将金属钠投入冷水中,钠熔为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

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溶解度比Ag2S大

D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被氧化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可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A正确;

B.钠熔为小球,说明钠的熔点较低,且反应为放热反应,故B正确;

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生成硫化银沉淀,平衡向溶度积更小的方向移动,故C正确;

D.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硫,该反应中浓硫酸起到强氧化性的作用,被还原,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宜宾校级月考)下列实验观察记录错误的是(  )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振荡,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B钠在空气中加热,钠块先熔成光亮的银白色小球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C在盛Na2O2固体的试管中先后滴入水和酚酞溶液,溶液最终呈红色

D新制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Al(OH)3能溶于强碱不溶于弱碱,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发生的离子反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所以振荡可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故A正确;

B.钠的熔点很低,钠在空气中加热,钠块先熔成光亮的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生成过氧化钠,故B正确;

C.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酚酞溶液变红色,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随后溶液褪色,故C错误;

D.氯水中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盐酸是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使红色褪去,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NaCl发生盐析,加CuSO4 溶液发生变性,盐析为可逆过程,变性为不可逆过程,故A错误;

B.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水解生成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检验葡萄糖,则没有加碱至碱性不能检验,故B错误;

C.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入溴水,生成三溴苯酚溶于苯酚,应选浓溴水,现象可观察到白色沉淀,故C错误;

D.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后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但乙醇易挥发,二者均可使高锰酸钾褪色,则该实验不能证明乙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夹持装置已略去)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加四氯化碳萃取即可,图中装置、仪器均合理,故A正确;

B.乙醇与苯酚互溶,没有不溶性固体,则不能利用图中过滤装置分离,故B错误;

C.碘易升华,KI加热不发生变化,从KI和I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2,不能利用蒸发皿,应选坩埚,故C错误;

D.配制100mL溶液需要100mL容量瓶,则图中缺少容量瓶、胶头滴管等,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临汾校级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一定是碳酸盐溶液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D中和热测定实验中,要将酸和碱迅速混合,以防热量散失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润洗后锥形瓶中会残留一些待测液,这样滴定时相当于多滴定了一些待测液,消耗的滴定剂增大,结果就偏高,故A错误;

B.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可能是碳酸盐溶液或碳酸氢盐溶液或亚硫酸盐溶液,故B错误;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在混合液上层,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放出,故C错误;

D.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酸和碱迅速混合减少热量的散失,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

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______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

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

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CCl4; c.无水酒精;d. KSCN溶液.

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

(4)结论

氧化性:Br2>Fe3+.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5)实验后的思考

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的化学式).

②在100mL FeBr2溶液中通入2.24L 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1/2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Br2

Fe3+

2Fe2++Br2=2Fe3++2Br-

Fe2+

1mol/L

解析

解:(2)Fe2+的颜色:浅绿色,Fe3+的颜色:棕黄色,溴水的颜色:橙黄色,

根据题意在足量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l-2滴溴水,若Fe3+氧化性强于Br2,则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加入溴水引起的;如果Br2氧化性强于Fe3+,则发生反应:2Fe2++Br2═2 Fe3++2Br-,生成了Fe3+,则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

因此①中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不发生反应,溶液呈黄色是由溴水引起的,

故答案为:Br2

②中乙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发生反应生成Fe3+,溶液呈黄色是由Fe3+引起的,

故答案为:Fe3+

(3)乙同学的观点认为氧化性:Fe3+<Br2,则会发生反应:2 Fe2++Br2═2Fe3++2Br-,由于溴水少量,要全部参与反应,生成物中生成了Fe3+

要证明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正确,设计两种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一:证明溶液中不存在Br2,根据题意,选择试剂四氯化碳来进行萃取实验,由于四氯化碳呈无色、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易溶解Br2,观察到现象为:出现分层现象,下层为四氯化碳,且呈无色.则证明方案一正确;

方案二:证明溶液中存在Fe3+:根据题意,选择试剂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到现象为溶液呈血红色.则证明方案二正确.方案一、方案二都正确即可证明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正确,

故答案为:

(4)由氧化性Br2>Fe3+,则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反应为2Fe2++Br2=2Fe3++2Br-

故答案为:2Fe2++Br2=2Fe3++2Br-

(5)①因还原性Fe2+>Br-,通入氯气时还原性强的离子先被氧化,即Fe2+先被氧化,

故答案为:Fe2+

②设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由电子守恒可知,×2×1=c×0.1L×(3-2)+c×0.1L×2××(1-0),

解得c=1mol/L,

故答案为:1mol/L.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温州校级期末)下列实验操作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并测得某溶液pH为3.1

B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NaOH溶液和氨水,结果消耗H2SO4的物质的量一样多

C酸碱中和滴定的终点是指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一定呈中性

D在HCl气氛中蒸干AlCl3溶液能到得纯净的无水氯化铝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水湿润pH试纸,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若测定的是酸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变大;若测定的是碱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变小;若测定的是中性溶液,则会使测定结果不变,故A错误;

B.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NaOH是强电解质,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氢氧化钠和氨水溶液,氨水浓度大于NaOH,根据n=CV知,两种溶液中间的物质的量不等,所以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不等,故B错误;

C.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若是强酸强碱反应,溶液呈中性,若是强酸弱碱反应,溶液呈酸性,若是弱酸强碱反应溶液呈碱性,故C错误;

D.AlCl3加热水解生成Al(OH)3,在HCl气氛中蒸干AlCl3溶液能到得纯净的无水氯化铝,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排水集气法收集NO

B实验室制取氨气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配制稀硫酸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短进长出,不能长进短出,故A错误;

B.加热氯化铵生成氨气与氯化氢,氯化氢与氨气遇冷又生成氯化铵,无法获得氨气,故B错误;

C.夹住橡皮管,从长颈漏斗中注水,至长颈漏斗中长颈部分在页面下,当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烧瓶中液面,静置片刻,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配制溶液,应用小烧杯,故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