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南昌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由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可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D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故A错误;

B.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

C.容量瓶有塞子,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故C正确;

D.粗盐提纯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有大量固体出现或有少量液体出现时,才能停止加热,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到刻度

B锥形瓶盛装待测液前需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待测液润洗

C石蕊试纸在测定气体酸碱性时必须用蒸馏水润湿

D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并不断搅拌,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定容后补充几滴水溶液体积变大,浓度变小,故A错误;

B.锥形瓶润洗后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变大,使测得的浓度变大,故B错误;

C.试纸测量气体时应先用蒸馏水润湿,故C正确;

D.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然后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5秋•威海期末)常温下,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的酸性强于碳酸,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SO2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SO2和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SO4、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当品红无变化时说明气体中不含SO2,但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可以得到实验结果品红无变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

B.SO2、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逸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是否含有二氧化碳,从而不能说明亚硫酸酸性大于碳酸,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B错误;

C.Na2CO3、NaHSO3分别和稀盐酸反应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NaHSO3+HCl=NaCl+SO2↑+H2O,相同体积相同物质的量的浓度的碳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分别和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反应,碳酸钠有剩余,所以NaHSO3产生的气体大于Na2CO3,说明盐酸酸性大于亚硫酸、碳酸,但不能说明亚硫酸酸性大于碳酸,故C错误;

D.亚硫酸的酸性大于碳酸,且SO2溶解度大于CO2,SO2、CO2饱和溶液中c(H+)前者大于后者,则pH前者小于后者,故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有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官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

A③⑤⑥

B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⑥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应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则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故选;

②应防止氢气从长颈漏斗逸出,则下端插入液面以下,故选;

③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在烧瓶支管口处,故不选;

④温度计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在液面以下,故选;

⑤应防止倒吸,不能深入液面以下,故不选;

⑥向试官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胶头滴管悬空正放,不能深入液面以下,故不选;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安庆校级期末)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实验室没有80mL容量瓶,有100mL容量瓶,所以需要80mL溶液应该配制100mL溶液,CuSO4•5H2O质量=CVM=1.0mol/L×0.1L×250g/mol=25g,所以能实现目的,故A不选;

B.在MnO2作催化剂条件下,KClO3分解生成KCl,但混有MnO2,所以不能实现目的,故B选;

C.酸性条件下,KMnO4和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Mn2+和氧气,导致溶液紫色消失,所以能实现目的,故C不选;

D.NaCl和CaCl2不反应,Na2CO3和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可以检验是否含有Na2CO3,则可以实现目的,故D不选;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事(  )

A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Ca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

B用BaCl2除去NaOH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

C用酒精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

D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CaCl2和NaCl的固体均溶于水,则溶解后过滤不能分离,故A错误;

B.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NaCl,引入新杂质NaCl,应加氢氧化钡来除杂,故B错误;

C.酒精与水不分层,不能萃取,则利用苯或四氯化碳把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故C错误;

D.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CO不能,则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中是否含有CO2,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部分夹持仪器未画出)(  )

A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

B

分离苯和甲苯

C

实验室制备,收集乙烯并验证其易被氧化

D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乙醇和乙酸乙酯互溶,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苯和甲苯的沸点不同,可用蒸馏分离,故B正确;

C.制备乙烯,应用浓硫酸,且加热到170℃,缺少温度计,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可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将SO2通入酸性KMnO4 溶液中,紫色褪去,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证明SO2具有还原性,故A错误;

B.Na2CO3溶液水解显碱性,遇酚酞变红,加BaCl2溶液,水解平衡逆向移动,则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故B正确;

C.向1mL0.2mol/L 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的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的FeCl3溶液,又生成红棕色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证明在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小于氢氧化铁的溶解度,故C错误;

D.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后者较大,则碳酸酸性小于亚硫酸,但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事实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但淡黄色试液可能含亚铁离子和铁离子,则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所有FeCl3,故A错误;

B.白色Mg(OH)2 转化为蓝色Cu(OH)2,说明Mg(OH)2的溶度积大于Cu(OH)2,故B正确;

C.新收集的酸雨含亚硫酸,与硝酸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不能说明是否含SO42-,故C错误;

D.NaOH足量,生成的Na2HPO3为正盐,则H3PO3属于二元酸,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亚硫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可与硝酸根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不能观察到沉淀溶解,故A错误;

B.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镁不反应,剩余固体为ag镁,根据镁的质量和mg混合物可计算镁的质量分数,然后求铝的质量分数,故B正确;

C.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即该气体为氨气,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故C正确;

D.FeCl3易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加入Mg(OH)2粉末,调节溶液的pH,促进铁离子的水解,且不引入新的杂质,故D正确.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