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实验装置或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分馏装置

B

配制150 mL 0.10 mol•L-1盐酸

C

烧瓶内溶液变蓝色

D

出现砖红色沉淀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石油分馏时温度计是测量馏分的温度,不能插入到液面以下,冷凝水下进上出,故A错误;

B.配置150mL•0.10mol•L-1盐酸应用150mL的容量瓶,故B错误;

C.酚酞遇碱变红色,烧瓶内溶液变红色,故C错误;

D.葡萄糖含有醛基,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春•银川校级月考)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

A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

B分离Na2CO3溶液和油脂,选④

C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氯化亚铁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铁,则选⑤长进短出可吸收,故A正确;

B.Na2CO3溶液和油脂分层,则选择③,故B错误;

C.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则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选③,故C正确;

D.粗盐提纯,需要溶解后过滤、蒸发得到NaCl,则选①和②,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依据反应事实作出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NaH 中氢为-1 价,水中氢为+1 价,发生归中反应生成中间价,反应为:NaH+D2O=NaOD+HD↑,所得氢气的摩尔质量为 3g/mol,故A错误;

B.氯的常见化合价为:-1,+1,+3,+5,+7,KClO3中氯为+5 价,歧化时反应时生成相应的高价和低价,故发生:4KClO3→KCl+3KClO4,故B错误;

C.硫的常见化合价为:-2,+4,+6,硫在碱中发生歧化反应时,为邻近的低价和高价,如:3S+6NaOH=2Na2S+Na2SO3+3H2O,故C错误;

D.该反应氧化剂为KClO3,氧化产物为KIO3,氧化剂的氧化性一定大于氧化产物,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赤峰校级期末)以下实验:

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AgNO3溶液;

②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40℃制乙烯;

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

④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CuSO4溶液,滴入2%的NaOH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

⑤为检验淀粉已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⑤

C③④⑤

D③⑤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①为检验RX是碘代烷,将RX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后,要先加入HNO3,中和未反应的NaOH,然后再加入AgNO3溶液,否则实验不成功,故错误;

②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制乙烯,140℃时乙醇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醚,故错误;

③稀硝酸具有强氧化性,锌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而不是氢气,应该用稀硫酸或稀盐酸制取氢气,故错误;

④在制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时,应该NaOH过量,溶液呈碱性,应该是在试管中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故错误;

⑤为检验淀粉已水解,将淀粉与少量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未反应的稀硫酸,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否则实验不成功,故错误;

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且均过量的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有同学提出溶液呈绿色是铜与浓硝酸反应时产生的二氧化氮溶于过量的浓硝酸,其产生的黄色与蓝色的硝酸铜溶液混在一起,使溶液呈绿色.

为了验证该同学的推断是否正确,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

甲同学的方案:将盛绿色溶液的试管加热,看是否有红棕色的气体产生.

(1)你认为甲同学的方案的不妥之处是什么?______应该作怎样的修正(实验装置及方法不变)?______

乙同学的方案: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得氧气,并把氧气通入绿色溶液中,观察其溶液是否变蓝色.

(2)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_

丙同学的方案:在通风橱内,将一根下端弯成螺旋状且可抽动的铜丝插入盛有足量浓硝酸的试管A中,立即可观察到试管中充满红棕色的NO2气体.将NO2气体经导管通入到倾斜的另一支装有淡蓝色Cu(NO32溶液的试管B中,随着实验进行,试管B中的溶液蓝色加深,很快又转变为绿色,继续通入NO2,绿色保持不变,向上抽起铜丝,使反应停止.

(3)简述丙同学的方案中的溶液变色的原因.______

(4)从环保的角度看,你认为三个方案中最好的是哪一个?说明理由.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浓硝酸是过量的,即使溶液中不溶解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是否生成二氧化氮判断,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是否变化判断,如果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说明溶有二氧化氮,

故答案为:浓硝酸是过量的,即使溶液里没有溶解NO2,加热时,因为硝酸的分解也会产生NO2;应该通过观察其溶液是否变蓝色来加以验证;

(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其总的反应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

故答案为:4NO2+O2+2H2O=4HNO3

(3)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入硝酸铜稀溶液中时,二氧化氮和水反应而使溶液变浓,溶液的颜色加深,随着溶液中水量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溶液中硝酸浓度逐渐增大,继续通入的二氧化氮便溶于其中形成黄色溶液,这样和原有的蓝色溶液相调和而成为绿色,

故答案为:通入的NO2气体与Cu(NO32稀溶液中的水反应,使溶液变浓,溶液的蓝色加深;随着溶液中水量逐渐减小到一定程度,溶液中硝酸浓度逐渐增大,继续通入的NO2气体便溶于其中形成黄色溶液,这样和原有的蓝色溶液相调和而成为绿色;

(4)甲、丙同学设计的方案中都有有毒气体产生,乙同学的设计方案中没有有毒气体产生,则乙同学的方案最好,

故答案为:乙同学的方案最好,因为这个方案中没有有毒气体产生.

解析

解:(1)浓硝酸是过量的,即使溶液中不溶解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浓硝酸分解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是否生成二氧化氮判断,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是否变化判断,如果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说明溶有二氧化氮,

故答案为:浓硝酸是过量的,即使溶液里没有溶解NO2,加热时,因为硝酸的分解也会产生NO2;应该通过观察其溶液是否变蓝色来加以验证;

(2)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其总的反应方程式为4NO2+O2+2H2O=4HNO3

故答案为:4NO2+O2+2H2O=4HNO3

(3)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通入硝酸铜稀溶液中时,二氧化氮和水反应而使溶液变浓,溶液的颜色加深,随着溶液中水量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溶液中硝酸浓度逐渐增大,继续通入的二氧化氮便溶于其中形成黄色溶液,这样和原有的蓝色溶液相调和而成为绿色,

故答案为:通入的NO2气体与Cu(NO32稀溶液中的水反应,使溶液变浓,溶液的蓝色加深;随着溶液中水量逐渐减小到一定程度,溶液中硝酸浓度逐渐增大,继续通入的NO2气体便溶于其中形成黄色溶液,这样和原有的蓝色溶液相调和而成为绿色;

(4)甲、丙同学设计的方案中都有有毒气体产生,乙同学的设计方案中没有有毒气体产生,则乙同学的方案最好,

故答案为:乙同学的方案最好,因为这个方案中没有有毒气体产生.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少量的NO2

B

电解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

C

除去NO2中的NO

D

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Cu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NaOH尾气处理,图中制备及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均合理,故A正确;

B.Cu与正极相连为阳极,则阳极Cu失去电子,电解食盐水制氯气和氢气时应以惰性电极作阳极,故B错误;

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将原物质反应掉,除去NO2中的NO应通入适量O2,故C错误;

D.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时需要加热,图中缺少加热装置,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4春•龙岗区期末)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可与NaBr溶液生成溴,溶液变成橙红色,故B正确;

C.存在平衡2NO2⇌N2O4,正反应放热,温度改变,平衡发生移动,颜色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应在同一浓度下进行比较实验,否则没有可比性,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重庆校级期末)下列操作能达成实验目的是(  )

A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

B用电石和饱和食盐水在启普发生器中制备乙炔

C用苯、稀硝酸和稀硫酸制备硝基苯

D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煮后,加入硝酸银溶液检验Br-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3Ag+4HNO3=3AgNO3+NO↑+2H2O,Ag能溶于稀硝酸,所以可以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故A正确;

B.电石和水溶液反应剧烈反应过程中微溶于水的氢氧化钙生成,堵塞启普发生器,所以不能在启普发生器中进行,故B错误;

C.稀硫酸没有催化作用,浓硫酸具有催化作用,所以实验室用苯和浓硝酸、浓硫酸制备硝基苯,故C错误;

D.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煮后混合溶液呈碱性,酸性条件下,溴离子和银离子反应生成AgBr沉淀,所以应该先中和碱再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溴,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

B硫酸铜晶体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

C配制25%H2SO4时,可以将50%的H2SO4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

D配制0.1mol•L-1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因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溶液时,只需将计算称量好的溶质溶于一定量的溶剂中即可,故A正确;

B.晶体飞溅会引起误差,需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故B正确;

C.溶液质量增大一倍,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故C正确;

D.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稀释溶液,H2SO4稀释时放热,热的液体不能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欲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在装溶液前,先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B锥形瓶在装待测溶液前,先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C滴定过程中,两眼注视滴定管装液面的变化

D装标准液的滴定管中有气泡而滴定前未排出,则滴定结果将偏低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在中和滴定实验中,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标准液润洗,再加进标准液,故A正确;

B.润洗后锥形瓶中会残留一些待测液,这样滴定时相当于多滴定了一些待测液,消耗的滴定剂增大,结果就偏高,故B错误;

C.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以判断终点的到达,故C错误;

D.滴定管装液后尖嘴部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造成V(标)偏大,可知c(待测)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