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利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浓硫酸稀释

B

除去酒精中溶有的少量水

C

实验室中制取少量蒸馏水

D

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浓硫酸注入水中稀释,图中顺序错误,易造成液滴飞溅,故A错误;

B.酒精与水混溶,不能分层,则不能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错误;

C.利用沸点不同制取蒸馏水,图中蒸馏装置正确,故C正确;

D.氢气不纯易发生爆炸,不能立即点燃,应验纯后再点燃,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I用于实验室制氨气并收集干燥的氨气

B图II用于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

C图III用于提取I2的CCl4溶液中的I2

D图IV用于检查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液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可用碱石灰干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与饱和碳酸氢钠不反应,且不溶于饱和碳酸氢钠,可用与除去氯化氢,故B正确;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图IV用于赶出滴定管中的气泡,故D错误.

故选A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实验室制备并检验乙烯

B

石油分馏

C

验证醋酸、碳酸、苯酚酸性强弱

D

实验室制备乙炔并检验其性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乙醇易挥发,乙醇、乙烯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图中缺少除去乙醇的装置,故A错误;

B.冷却水的方向错误,应下口进,上口出,延长水在冷凝管中的时间,故B错误;

C.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图中碳酸氢钠可除去挥发的乙酸,分别发生醋酸与碳酸钠的反应、醋酸与碳酸氢钠的反应、二氧化碳与苯酚钠的反应,装置合理,故C正确;

D.利用水反应较剧烈,应利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图中除杂及检验均合理,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5秋•杭州校级月考)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工业上制取漂白粉: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的Cl2

B验证醋酸是弱电解质:常温下测定0.1 mol•L-1醋酸钠溶液的pH

C探究FeCl3和KI溶液反应限度:向5mL0.1 mol•L-1 FeCl3溶液中加入0.1 mol•L-1KI溶液1mL,振荡,加苯萃取后,向水层中加入5滴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D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蔗糖溶液在稀硫酸存在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则工业上制取漂白粉是向石灰乳中通入足量的Cl2,故A错误;

B.醋酸钠溶液的pH>7,可验证醋酸是弱电解质,故B正确;

C.KI溶液和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苯,如有机层呈紫红色,则说明生成碘,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呈血红色,这是Fe3+的特殊反应,所以可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发生Fe3++3SCN-═Fe(SCN)3,就说明Fe3+没有反应完(或KI和FeCl3的反应有一定的限度),故C正确;

D.检验蔗糖水解生成的葡萄糖:蔗糖溶液在稀硫酸存在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然后加碱至碱性再与银氨溶液混合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可检验,故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大新县月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蒸馏操作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入到液体中

B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溶质在其中更易溶的溶剂作萃取剂,且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其密度比原溶剂要大

C用固体NaOH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溶于水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称取28.6gNa2CO3•10H2O溶于水配制成100 mL1mol•L-1的Na2CO3溶液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A错误;

B.萃取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且不相溶,出现分层,萃取剂的选择与密度无关,故B错误;

C.NaOH固体溶于水后放热,应冷却后转移,故C错误;

D.28.6gNa2CO3•10H2O的物质的量为0.1mol,可溶于水配制成100 mL1mol•L-1的Na2CO3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喷泉实验

B

     实验室制乙烯

C

    酯化反应

D

      铜锌原电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因二氧化硫能与碱反应,极易形成压强差,则可形成喷泉,故A正确;

B.制取乙烯时乙醇与浓硫酸在170℃时反应,图中缺少温度计,则无法利用该装置制取乙烯,故B错误;

C.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导管不能深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长导管起冷凝回流作用,该装置能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左边Zn失去电子,右边铜离子得到电子,且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卤代烃中检验卤离子时,在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要中和碱,该实验中没有加入硝酸中和NaOH,所以不产生淡黄色沉淀,故A错误;

B.酸性条件下,亚铁离子能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为铁离子,从而造成干扰,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是否变红色即可判断,故B错误;

C.同一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将KI和FeCl3溶液在试管中混合后,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KI=I2+2FeCl2+2KCl,所以氧化性Fe3+>I2,故C正确;

D.乙醇的消去反应中,碳和浓硫酸之间会反应生成具有还原性的二氧化硫气体,该气体能使高锰酸钾褪色,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各图示实验不合理的是(  )

A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C>Si

B图2为在铁制品表面镀铜

C图3可用于吸收氯化氢、溴化氢等气体

D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比较非金属性,可根据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比较,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得硅酸沉淀,可证明非金属性的强弱,故A正确;

B.铁制品表面镀铜,Cu作阳极,铁制品作阴极,电解质溶液中含铜离子,图中装置符合,故B正确;

C.大肚瓶能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氯化氢、溴化氢等气体,故C正确;

D.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且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NO2气体,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武汉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如果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把气泡赶走

B物质溶解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

C读滴定管液面读数时,应当平视,读取液体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处的读数,一般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一位

D酸式滴定管滴液时左手拿锥形瓶,右手控制活塞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如果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一定要赶走它,使滴定管尖嘴内充满液体,故A正确;

B.在烧杯中溶解后,未冷却就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并定容,待溶液冷却后体积偏小,则浓度偏大,故B错误;

C.滴定管精确到0.01,一般要求读到小数点后面2位,故C错误;

D.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重庆校级期末)下列叙述I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金属铁和铜的冶炼采用还原法,金属银和汞的冶炼采用加热分解法,故A正确;

B.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应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故B错误;

C.锌锰干电池碳棒是正极,MnO2是氧化剂,属于一次电池,故C错误;

D.催化剂的作用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所以有可能加快也有可能减慢反应的速率,故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