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春•北京校级月考)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沉淀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沉淀,故A正确;

B.将FeCl3溶液微热,溶液变成红褐色,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错误;

C.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强,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故C正确;

D.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与氢氧化铜的反应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应先调节溶液至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武汉校级期末)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①用剩的钠或钾应及时放回原试剂瓶

②蒸发硝酸钾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

③称取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④用试纸检验气体性质时,手拿着试纸经水润洗后靠近气体,观察试纸颜色变化

⑤将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长胶头滴管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再挤出溶液以制得氢氧化亚铁

⑥水玻璃应该盛于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金属钠或钾能与空气中的水或氧气反应,剩余的药品要放回原瓶,那么不存在安全隐患,故①正确;

②蒸发硝酸钾溶液时,为了使溶液受热均匀,需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②正确;

③称取易潮解的药品,为了避免药品被潮解,称量时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③正确;

④测定溶液的pH时,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滴在试纸的中部,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或者将试纸润湿,粘到玻璃棒上,靠近检测的气体,待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来确定溶液的pH,故④错误;

⑤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应插入液面下,故⑤错误;

⑥水玻璃具有粘性,能将玻璃瓶口和瓶塞黏在一起,不能用玻璃塞,故⑥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滴定实验时,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盛待测液

C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 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 值

D基于硫代硫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和SO2,在定量测定反应速率时,既可用S对标记遮盖法,也可用排水法测SO2体积,计算出其的反应速率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湿润的pH值试纸可以稀释碱液,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根据减小,测定的溶液碱性减弱,测定值偏小,故A正确;

B.中和滴定时,锥形瓶无需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引起误差偏大,故B正确;

C.氯水中的次氯酸能漂白pH试纸,不能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值,故C正确;

D.S为固体,不能用固体表示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成都期末)配制0.1000mol/LH2SO4溶液250mL,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配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B用到的仪器有250 mL容量瓶、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

C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进行后续操作,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D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应改用胶头滴管滴加水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稀释时玻璃棒起搅拌作用,转移液体时起引流作用,故A正确;

B.不需要称量,用不到托盘天平,故B错误;

C.浓硫酸稀释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浓硫酸稀释产生大量的热,未冷却定容,定容后溶液冷却,液面下降,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故C正确;

D.液面离容量瓶刻度线1~2cm时使用胶头滴管,防止加入水过量,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正确的是(  )

A

除去NO中的NO2

B

稀释浓硫酸

C

实验室制取NH3

D

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可除杂,故A正确;

B.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可用烧杯稀释,故B错误;

C.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不能用氨气除杂,故C错误;

D.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应将滴管插入页面下,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会得到偏铝酸钠溶液,得不到氢氧化铝,所以无法获得氧化铝,故A错误;

B、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长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先是生成碳酸氢钠,随着盐酸量的增加产生气体,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直接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区分Na2CO3、NaHCO3两种固体可以采用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的方法,故C正确;

D、品红褪色的原理是和有机色质的结合过程,不是亚硫酸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设计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B

制取少量的Fe(OH)3胶体

C

用H2SO4标准溶液滴定NaOH溶液

D

称量NaOH固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只能在常温下使用,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

B.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题中实验操作易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B错误;

C.用硫酸标准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硫酸装在酸式滴定管中,符合实验要求,故C正确;

D.氢氧化钠应放在左盘中,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北京校级期中)下列实验方案中,可行的是(  )

A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B将白醋滴在润湿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

C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D用BaCl2溶液除去KNO3溶液中少量的K2SO4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钙可溶于水,两者固体分离可先加水溶解氯化钙,再过滤出沉淀碳酸钙,将氯化钠溶液蒸发结晶析出氯化钙固体,故A正确;

B.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滴白醋时白醋溶液被稀释,溶液的酸性减弱,故B错误;

C.二氧化碳和盐酸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C错误;

D.加入氯化钡引入了新的杂质,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装置Ⅰ可用于测定中和热

B装置Ⅱ久置后,饱和硫酸铜溶液可能析出蓝色晶体

C装置Ⅲ在海带提碘实验中用于灼烧海带

D装置Ⅳ可用于吸收易溶于水的尾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缺少环形玻璃搅拌器,则不能正确测定中和热,故A选;

B.CaO具有吸水性,则装置Ⅱ久置后,饱和硫酸铜溶液溶剂减少,可能析出蓝色晶体,故B不选;

C.坩埚用于灼烧,则装置Ⅲ在海带提碘实验中用于灼烧海带,故C不选;

D.球形装置可防止倒吸,则装置Ⅳ可用于吸收易溶于水的尾气,故D不选;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福建期末)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

B

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C

制备并收集少量NO气体

D

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当关闭止水夹时,生成的硫酸亚铁被排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可生成氢氧化亚铁,反应在氢气的还原气氛中可防止被氧化,故A正确;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反应放热,可使脱脂棉燃烧,故B正确;

C.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NO2,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应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气体,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可用于制备少量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