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完成下列实验所需选择的装置或仪器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分层后,植物油在上层,则利用图中分液装置可分离,故A正确;

B.NaCl、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应利用结晶法分离,不能选图中蒸馏装置,故B错误;

C.溴与四氯化碳的沸点不同,不能利用过滤法分离,应利用蒸馏,故C错误;

D.二氧化碳、HCl均与NaOH溶液反应,图中装置不能除杂,图中试剂应为碳酸氢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验证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C

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

D

验证AgCl溶解度大于Ag2S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由图可知,没有形成闭合回路,应使用盐桥,故A错误;

B.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利用颜色的深浅,可说明温度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的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故B正确;

C.食盐水为中性,发生吸氧腐蚀,不会发生析氢腐蚀,故C错误;

D.发生沉淀的转化,沉淀转化向溶度积更小的方向进行,由实验可知,Ksp(AgCl)>Ksp(Ag2S),但溶解度的关系不确定,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福安市校级月考)为了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常温下,现用醋酸钠进行实验,表明它在水解时是吸热反应,其中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CH3COONa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H3COOH

B醋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C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加热后颜色变深

D醋酸钠溶液与浓H2SO4微热,可逸出醋酸蒸气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醋酸钠溶液中含少量醋酸,说明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醋酸根离子水解导致产生醋酸,不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故A错误;

B.醋酸钠溶液的pH>7,说明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不能说明盐类水解与反应热有关,故B错误;

C.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说明醋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加热后颜色变深,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则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醋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醋酸,浓硫酸稀释放出的热量使醋酸挥发,不能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②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以制备Fe(OH)3胶体

③石油的分馏实验中,需将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以控制液体温度

④用瓷坩埚熔化各种钠的化合物

⑤测溶液大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⑥向NaOH溶液中滴加Al2(SO43溶液和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不同

⑦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硫.

正确答案

②③④⑤

解析

解:①分液操作时,应避免液体重新混合而污染,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①正确;

②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在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向沸腾的NaOH稀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②错误;

③蒸馏时,温度的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应为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故③错误;

④瓷坩埚的成分里含有二氧化硅,在高温下会和氢氧化钠反应,会腐蚀瓷坩埚,所以不能用瓷坩埚,应用铁坩埚,故④错误;

⑤不能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否则稀释了待测溶液,使溶液的酸碱性减弱,测定结果不准确,故⑤错误;

⑥向NaOH溶液中滴加Al2(SO43溶液开始没有沉淀,后来有白色沉淀;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故⑥正确;

⑦SO2可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但CO2不反应,故⑦正确.

故选②③④⑤.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现象不一致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溶于水得氨水,酚酞遇氨水为红色,故A正确;

B.饱和氯水挥发出氯气,氯气与湿润红布条接触,氯气水反应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使湿润红布条褪色,故B正确;

C.硝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硝酸进入淀粉KI溶液,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KI氧化为I2,I2遇淀粉变蓝色,故C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如图装置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溴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C

用如图装置制备氢氧化亚铁

D

利用如图装置证明酸性:CH3COOH>H2CO3>苯酚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未形成闭合回路,无电流产生,故A错误;

B.乙醇易挥发,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错误;

C.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应隔绝空气制取,故C正确;

D.乙酸易挥发,乙酸能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沉淀,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下列操作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的是(  )

A用滴定管取所用药品

BNaOH溶液在倒入小烧杯时,有少量溅出

C大小烧杯体积相差较大,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

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用滴定管(精量仪器,读数保留到0.01)取所用酸碱溶液的体积,结果更精确,提高实验准确性,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液溅出时,碱的量减少,会使得中和热数据偏小,这样一定会降低实验准确性,故B正确;

C.大、小烧杯夹层间放的碎泡沫塑料较多,保温效果更好,会提高实验准确性,故C错误;

D.测量HCl溶液的温度计用水洗净再测氢氧化钠,会减少酸和碱之间因为中和反应而导致的热量损失,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酸性KMnO4溶液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检验CH2=CHCHO中含碳碳双键

B检验硫酸铁溶液中是否有硫酸亚铁

C区别苯和甲苯

D区别SO2和CO2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CH2=CHCHO中碳碳双键和醛基都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检验是否含有碳碳双键,故A错误;

B.硫酸亚铁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鉴别,故B正确;

C.甲苯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鉴别,故C正确;

D.SO2具有还原性,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鉴别,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2016春•商河县校级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①为使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速率加快,可向稀硫酸中加入用铜丝网包裹的锌粒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10.4g食盐时,将食盐放在右盘中的纸片上称量

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洗涤后未进行干燥,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④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NaOH溶液时,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⑤测定溶液的pH时,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待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⑥用标准浓度的盐酸滴定NaOH溶液时,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这种操作将造成待测烧碱溶液浓度偏高.

正确答案

①③⑤

解析

解:①用铜丝网包裹的锌粒,比Zn的接触面积大,则稀硫酸和锌制取氢气的反应速率加快,故正确;

②称量时,固体放在作左盘中,食盐应放在左盘,则操作不合理,故错误;

③容量瓶洗涤后未进行干燥,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故正确;

④锥形瓶水洗后又用待测液润洗,待测液的物质的量偏大,消耗标准酸偏大,所以测定结果偏大,故错误;

⑤测定溶液的pH时,蘸取、滴在试纸上、对照比色卡即可,测定pH的操作合理,故正确;

⑥滴定前仰视读数,读数偏大;滴定后俯视读数,读数偏小,则标准酸的体积变小,计算得到的碱浓度偏小,读数操持不合理,故错误;

故答案为:①③⑤.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开封校级月考)某实验小组用一定量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及足量的CuO制取单质铜,设计以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FeH2 Cu

方案二:CuOCuSO 4Cu

根据规范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规则,这两种方案制得单质铜的质量关系为(  )

A相等

B方案一多

C方案二多

D无法判断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两方案中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方案一Fe+H2SO4═FeSO4+H2↑、H2+CuOCu+H2O;

方案二CuO+H2SO4═CuSO4+H2O、Fe+CuSO4═Cu+FeSO4

方案二中均可完全转化,而方案一中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开始时需先通入一部分氢气,排除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还要通一会氢气,以防止生成的铜被氧化,如果不考虑先通后停,相同质量的铁生成铜的质量是相同的,但是由于部分氢气被浪费,从而导致铁的质量被多消耗一部分,所以导致方案一对应的铜减少.故方案二生成的铜多,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