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3•扬州模拟)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稀硝酸与铜的反应制取并收集NO

B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盐酸浓度的实验

C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l2

D

用如图所示装置检验电流的方向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硝酸和铜反应制取NO气体,需要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NO不溶于水,且NO易被氧气氧化生成NO2,所以采用排水法收集NO,故A正确;

B.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粘性的硅酸钠而导致活塞打不开,所以酸式滴定管只能盛放酸性溶液,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故B错误;

C.加热条件下,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氯气,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故C错误;

D.该装置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则没有电流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没用完的药品倒回原试剂瓶中保存

B配制稀硫酸时,先在量筒内放好水,再缓缓地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C用天平称量药品质量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D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插入试管底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将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会污染试剂,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内进行稀释,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B错误;

C.使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故C正确;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放在试管口部,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以下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称量固体时物体与砝码位置颠倒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用浓硫酸与烧碱的稀溶液反应来测定中和热的数值

D用10.0mL的量筒量取7.8mL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使物品和砝码放颠倒,若使用游码,称量的物质的质量偏小若不使用游码,称量质量不变,故A错误;

B.配制溶液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定容,会导致加入的蒸馏水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

C.浓硫酸与烧碱反应放热,结果偏高,故C正确;

D.俯视体积偏小,结果偏低,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显碱性

B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有Cl-,先加稀硫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

C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D某溶液中先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变化,再滴加少量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石蕊遇酸变红,则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该溶液可能显酸性,故A错误;

B.硫酸银是白色沉淀,无法证明含Cl-,故B错误;

C.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固体可能为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故C错误;

D.向该溶液中先加了盐酸,排除可能存在的其它微粒如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银离子等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了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应为BaSO4,溶液中含有SO42-,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吸收氨气

B

将海带灼烧成灰

C

提纯工业乙醇

D

分离苯和苯酚

正确答案

A,C

解析

解:A.氨气属于碱性气体,所以能用硫酸吸收氨气,氨气不溶于四氯化碳,所以该装置有缓冲装置,能防止倒吸,故A正确;

B.用于灼烧海带的仪器是坩埚而不是烧杯,故B错误;

C.提纯工业乙醇时用蒸馏方法,温度计最低端要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为防止温度急剧降低而炸裂冷凝管,则冷凝管中进水口为下口、出水口为上口,故C正确;

D.苯和苯酚互溶,所以不能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该根据其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选A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生成氯气可氧化碘离子,试纸变蓝,且盐酸挥发,所以逸出的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的Cl2,故A正确;

B.磷酸没有挥发性、HBr有挥发性,利用难挥发性酸制取易挥发性酸,不能利用该反应比较酸性强弱,故B错误;

C.向Na2S溶液中滴加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为硫化氢,不能利用氢化物对应酸性比较非金属性,故C错误;

D.醋酸铵电离生成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从而使Mg(OH)2 ⇌Mg2++2OH-平衡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A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开封月考)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反应,但溶于稀硝酸,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也可使溴水褪色,则将某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该气体不一定是乙烯,故B错误;

C.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溶解度小,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Na2CO3与CO2反应生成NaHCO3,所以会析出NaHCO3,故C正确;

D.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湖北月考)用如图装置做相应实验,其中收集方法及所加试剂、现象、结论均正确的是

(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还原性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一定是二氧化硫,故A错误;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收集气体的装置不合理,故B错误;

C.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可氧化KI生成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NO2有氧化性,故C错误;

D.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HClO,均为酸,且HClO具有漂白性,结论应为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物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图1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

B图2装置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C图3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D图4证明CH3CH2OH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了乙烯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不能用长颈漏斗,否则会导致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散,应用分液漏斗,故A错误;

B.煤油阻止了亚铁离子和氧气接触,从而阻挡了亚铁离子被氧化,所以能实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所以最后收集的气体是一氧化氮,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C错误;

D.乙醇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和乙烯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实现实验目的,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装置、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图1装置灼烧CuSO4•5H2O晶体除去结晶水

B用图2装置探究NaHCO3的热稳定性

C用图3装置配制100 mL 0.1 mol•L-1的硫酸

D用图4装置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灼烧固体用坩埚,不能用蒸发皿,故A错误;

B.导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试管炸裂,故B错误;

C.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应在烧杯中稀释,故C错误;

D.若锥形瓶中生成气体,说明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烧杯中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因此比较硫、碳、硅非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案合理,故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