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下端管口尖端处紧靠烧杯内壁

B可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氨气

C稀释浓硫酸时,可向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直接加蒸馏水

D试管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也可用水浴加热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分液时要使滴定管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然后旋动活塞放出下层液体,故A正确;

B.湿润的pH试纸遇氨气变蓝,可检验,故B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向盛水的烧杯中,沿烧杯壁小心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故C错误;

D.试管体积较小,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也可用水浴加热,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

A苯、CCl4、酒精可用来萃取溴水中的溴

B用激光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

C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

D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酒精与水混溶,不能作萃取剂,可用苯或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碘,故A错误;

B.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所以可以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故B正确;

C.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NaCl,会引入新杂质,则应加入硫酸以除去硫酸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故C错误;

D.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稀释、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福建期末)下列操作(有些夹持装置省略)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温度不同,生成气泡的速率不同,反应速率不同,故A正确;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可用酸性滴定管盛放,故B正确;

C.2NO2(g)⇌N2O4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故C错误;

D.电解饱和NaCl溶液用惰性电极,不能用活泼电极,故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检查气密性

D称量NaOH固体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滴加药品时,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防止污染药品,故A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错误;

C.关闭止水夹,用手捂圆底烧瓶,如气密性良好,则右侧装置导管形成一段水柱,故C正确;

D.氢氧化钠易潮解,且易与二氧化碳反应,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将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图示装置的实验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分离碘酒中的碘和酒精

B

稀释浓硫酸

C

食盐水制得食盐晶体

D

除去Cl2中的HCl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碘酒不分层,不能分液分离,应采用蒸馏,故A错误;

B.不能在容量瓶中稀释,应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故B错误;

C.NaCl溶于水,蒸发结晶得到NaCl,图中蒸发装置合理,故C正确;

D.氯气、氯化氢均与NaOH溶液反应,应选饱和食盐水除杂,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选项中对应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卤代烃在碱性溶液中水解生成溴离子,加硝酸调节至酸性条件下,滴加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Br,观察到出现淡黄色沉淀,说明卤代烃中含有溴元素,故A正确;

B.浓氨水与具有挥发性的浓酸反应生成固体,由现象可知,酸为浓盐酸、浓硝酸等,故B错误;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和氢氧化钙反应的方程式如下:Na2CO3+Ca(OH)2=CaCO3↓+2NaOH、NaHCO3+Ca(OH)2=CaCO3↓+H2O+NaOH,所以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故C错误;

D.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醋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含有醋酸,醋酸也能和Na2SiO3反应生成硅酸,所以不能据此判断酸性:醋酸>碳酸>硅酸,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分液时,避免液体混合,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A错误;

B.容量瓶不能直接溶解固体,应用小烧杯溶解,故B错误;

C.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可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无法测定pH,应用pH计,故C错误;

D.滴定时,左手旋转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颜色的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连江县校级模拟)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溶液下层呈紫红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说明I-还原性强于Cl-,故A正确;

B.白色沉淀为硫酸钡,Al(OH)3溶于强碱,故B错误;

C.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时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题中没有调节溶液至碱性,故C错误;

D.溶解度大的难溶物能转化为溶解度小的难溶物,AgCl白色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黑色,所以说明Ksp(Ag2S)<Ksp(AgCl),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铝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铝,氧化铝膜兜住熔化铝不滴落,说明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故A正确;

B.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漂白粉中次氯酸钙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次氯酸,次氯酸见光分解生成氧气和盐酸,漂白粉失效,故B错误;

C.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金属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所以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故C正确;

D.Na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爆炸,应用沙土盖灭,故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有(  )

①蒸干AlCl3溶液可得纯净的无水氯化铝

②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③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分离

④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⑤为了测定某溶液的pH,将未经湿润的pH试纸浸入到待测液中,片刻后取出,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⑥苯与溴水在铁粉催化作用下制备溴苯

⑦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至产生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⑧在苯酚溶液中滴入少量稀溴水溶液中立即出现白色沉淀.

A4句

B5句

C6句

D7句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①水解生成的HCl易挥发,蒸干不会得到氯化铝,蒸干得到氢氧化铝,故错误;

②淀粉水解后溶液为酸性,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应加碱至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检验,故错误;

③甘油和水混合,不分层,则无法用分液漏斗将甘油和水的混合液分离,故正确;

④高锰酸钾会腐蚀橡胶,则可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mL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故正确;

⑤测定pH,试纸不能湿润,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不能将试纸浸入到待测液中,故错误;

⑥苯与溴水不反应,制备溴苯应选液溴,故错误;

⑦配制银氨溶液时,先生成沉淀,后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则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加到硝酸银溶液中,至产生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故正确;

⑧稀溴水少量,不能得到沉淀,生成物溶解在苯酚中,可在溴水中滴加苯酚生成沉淀,故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