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6春•光山县月考)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

A从溴水中提纯单质溴的方法是:先用CCl4萃取,分液后再蒸馏

B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适量新制氯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用盛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D在实验室里,用澄清的石灰水和氯化铵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有机溶剂萃取,溴易挥发,沸点低,可以用蒸馏的方法使CCl4和溴单质分离,故A正确;

B.添加试剂的顺序有误,应该先加入KSCN溶液,排除溶液中已经有Fe3+的可能性,若不变色说明原溶液中没有Fe3+,再加入氯水,进行检验,故B错误;

C.CO2与NaOH溶液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C错误;

D.实验室制取氨气用的是熟石灰与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加热的方法,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预期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溶质的质量不是10g,应将10gZnSO4溶解于90g水中,故A错误;

B.溶剂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应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化钠固体,转移至烧杯,加水至100mL,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故C正确;

D.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防止二次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一定需要插入液面以下的

①制备Fe(OH)2时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所用的胶头滴管

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③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

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

⑤向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所用的胶头滴管(  )

A③⑤

B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①用FeSO4溶液和NaOH溶液制备Fe(OH)2操作中的胶头滴管,必须插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中氧气氧化4Fe(OH)2+O2+2H2O═4Fe(OH)3,故①正确;

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用来加入稀硫酸的长颈漏斗需要插入液面以下,防止气体逸出,故②正确;

③分馏石油时的温度计水银球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用来测定馏出成分的沸点,不需要插入溶液以下,故③错误;

④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气体,因需测量溶液的温度,用乙醇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下端需插入液面以下,故④正确;

⑤向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所用的胶头滴管应悬于试管上方,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⑤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NH4Cl受热易分解,应采用冷却热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故A错误;

B.CCl4的密度比水大,分层后在下层,与图中装置分层现象不符,故B错误;

C.石灰石为块状固体,能使反应随时停止,可制取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因氯气、HCl均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应选用饱和食盐水,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石灰石和水反应,消耗酒精中的水,乙醇易挥发,可蒸馏分离,故A正确;

B.乙醇易溶于水,利用分液的方法不能将混合物分离,故B错误;

C.乙烯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应用溴水分离,故C错误;

D.溴可氧化碘,生成新杂质,达不到除杂的目的,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进行喷泉实验

B

加热熔融(NaOH)

C

验证镁片与稀盐酸反应放热

D

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不能形成气压差,故A错误;

B.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硅反应,应用铁坩埚,故B错误;

C.升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沉淀,可验证,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都能与碳酸钠反应,将原物质除掉,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2015•广东校级三模)对实验甲~丁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

用于I2与NH4Cl混合物的分离

B

可用于制取及观察Fe(OH)2

C

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D

可用于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碘单质易升华,受冷发生凝华,NH4Cl受热易分解,遇冷又生成氯化铵,故A错误;

B.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应隔绝空气,故B正确;

C.挤压胶头滴管,氨气溶于水,气球变大,则图所示装置可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故C正确;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下列各实验或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可用于制取氨气

B实验②中最后一滴NaOH标准液使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即达到滴定终点

C装置③可用于吸收尾气中少量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D装置④可用于从酒精水溶液中制取无水乙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氯化铵分解无法获得氨气,实验室用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A错误;

B.用氢氧化钠滴定盐酸,可用酚酞为指示剂,滴定终点为最后一滴标液使酚酞由无色变为红色,且30秒不复原,故B错误;

C.氨气或氯化氢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但氨气或氯化氢不溶于四氯化碳,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且密度比水大,可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故C正确;

D.蒸馏时,温度计用于测量馏分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凝水下进上出,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Y是由硫的含氧酸盐组成的纯净物或者混合物,该物质可溶于水,食品工业常将它用作漂白剂、防腐剂、疏松剂、护色剂及保鲜剂等.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Y中硫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①将过量的稀硝酸加入少许样品中,振荡;②取少许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甲认为不能由此确定Y中硫的价态为+6价.

(1)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沉淀是______

(2)你认为甲的判断是否正确?答:______ (填“正确”或“不正确”).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乙对Y中硫的价态作出三种猜想:①硫的价态是+6价;②硫的价态是+4价;③硫的价态是+4价和+6价.请设计实验检验乙的猜想③是否正确,并按要求填写下表.限定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和试管架;1mol/L H2SO4、2mol/L HCl溶液、2mol/L HNO3、3% H2O2、0.5mol•L-1 BaCl2溶液、品红试纸、蒸馏水.

正确答案

解:(1)由实验②中的操作和现象可知,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酸,应为硫酸钡,故答案为:硫酸钡(或BaSO4);

(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亚硫酸根离子,生成的亚硫酸钡能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即原溶液中可能存在亚硫酸根离子,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或二者都有,

所以甲的判断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硝酸有强氧化性,无论样品中硫是+4还是+6价,加入硝酸后最终都有硫酸钡生成;

(3)由给出的试剂可知,加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体能使品红褪色,可说明含亚硫酸根离子,然后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硫酸根离子,反之,不存在,

则设计实验操作为①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2mol•L-1HCl溶液,并将湿润的品红试纸至于试管口;②往上述反应后溶液中再滴加0.5 mol•L-1BaCl2溶液,

现象与结论为品红试纸褪色(或不褪色),样品中含有(不含)+4价硫元素;有(无)白色沉淀生成,样品中含有(不含)+6价硫元素,

故答案为:

解析

解:(1)由实验②中的操作和现象可知,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沉淀不溶于酸,应为硫酸钡,故答案为:硫酸钡(或BaSO4);

(2)原溶液中可能存在亚硫酸根离子,生成的亚硫酸钡能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钡沉淀,即原溶液中可能存在亚硫酸根离子,可能存在硫酸根离子,或二者都有,

所以甲的判断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硝酸有强氧化性,无论样品中硫是+4还是+6价,加入硝酸后最终都有硫酸钡生成;

(3)由给出的试剂可知,加盐酸或稀硫酸产生气体能使品红褪色,可说明含亚硫酸根离子,然后加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含硫酸根离子,反之,不存在,

则设计实验操作为①取少许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2mol•L-1HCl溶液,并将湿润的品红试纸至于试管口;②往上述反应后溶液中再滴加0.5 mol•L-1BaCl2溶液,

现象与结论为品红试纸褪色(或不褪色),样品中含有(不含)+4价硫元素;有(无)白色沉淀生成,样品中含有(不含)+6价硫元素,

故答案为: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生成的SO2、SO3气体的质量和O2气体的体积.此设计有不合理之处,请指出:______

正确答案

解: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生成的SO2气体、SO3气体的质量和O2气体的体积,SO3气体的熔点为16.8℃,用冰水混合物冷却会结晶,SO2气体用碱液吸收,后面加一个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完全吸收,氧气用排水法测量,亚硫酸氢钠易被氧化,则此设计不合理之处为NaHSO3除了吸收SO3外,还吸收部分O2;排水法测量氧气体积应该短管进长管出

故答案为:NaHSO3除了吸收SO3外,还吸收部分O2 或者排水法测量氧气体积应该短管进长管出.

解析

解: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测定生成的SO2气体、SO3气体的质量和O2气体的体积,SO3气体的熔点为16.8℃,用冰水混合物冷却会结晶,SO2气体用碱液吸收,后面加一个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完全吸收,氧气用排水法测量,亚硫酸氢钠易被氧化,则此设计不合理之处为NaHSO3除了吸收SO3外,还吸收部分O2;排水法测量氧气体积应该短管进长管出

故答案为:NaHSO3除了吸收SO3外,还吸收部分O2 或者排水法测量氧气体积应该短管进长管出.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