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

B除去Cl2中的HCl气体杂质

C实验室制取氢氧化亚铁

D铝热反应实验

正确答案

C,D

解析

解:A.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故A正确;

B.氯气中的杂质氯化氢能溶于饱和食盐水中,而氯气不能溶于食盐水中,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可以采用洗气的方法来分离,故B正确;

C.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应隔绝空气制备,故C错误;

D.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放热大量热,铝热反应中镁带起到了引燃剂的作用;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起助燃的作用,不能用氯化钾,故D错误.

故选C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除去Cl2中的HCl杂质

B

分离乙醇和乙酸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比较NaHCO3.Na2CO3对热稳定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洗气应长进短出,故A错误;

B.乙醇和乙酸互溶,无法用分液法分离,故B错误;

C.夹住橡皮管,从长颈漏斗中注水,至长颈漏斗中长颈部分在页面下,当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烧瓶中液面,静置片刻,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故C正确;

D.因碳酸氢钠比碳酸钠易分解,故应把碳酸氢钠放在内管,碳酸钠放在外管中,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九江校级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B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分液时有机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D在加热的情况下,烧瓶中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A错误;

B.苯的密度比水小,苯在上层,应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

C.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应该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的少量液体蒸干,故C正确;

D.在加热的情况下,烧瓶中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

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

B

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

C

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

D

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NH4Cl受热易分解,不能利用蒸发结晶法得到晶体,应利用冷却结晶法,故A错误;

B.Ca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OH-浓度增大,使NH3+H2O⇌NH3.H2O⇌NH4++OH-平衡逆向移动,则使氨气逸出,可制备氨气,故B正确;

C.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除,关闭止水夹,氢气产生的压强使硫酸亚铁与NaOH接触,则生成氢氧化亚铁,并保存时间较长,故C正确;

D.过氧化钠与水生成氧气,脱脂棉燃烧,可说明反应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重庆校级月考)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如图装置用于分离沸点相关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B

如图装置用于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图中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石墨为正极

D

如图装置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A错误;

B.研究不同催化剂对反应速率影响时,过氧化氢浓度应该相等,否则无法比较,故B错误;

C.该装置构成原电池,有电流产生,通入氧气的电极是正极,石墨为正极,Cu作负极,负极上Cu失电子生成铜离子,故C正确;

D.乙醇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易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从而产生干扰,应该用溴水检验乙烯,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碳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如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则二则都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故A错误;

B.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发生盐析,不是变性,故B错误;

C.将少量溴乙烷与NaOH溶液混合共热,水解生成NaCl和乙醇,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向上层清液中加稀HNO3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可观察到浅黄色沉淀生成,可证明,故C正确;

D.KSCN溶液不足,不能证明存在平衡,应使二者恰好反应后再检验,故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到1700C生成乙烯,温度计测量的是液体的温度,应插入到液面以下,故A错误;

B.氨气为碱性气体,可用碱石灰干燥,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氨气极易溶于水,要防止倒吸,故B正确;

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在常温下不反应,故C错误;

D.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醇、乙酸,易溶于水而产生倒吸,所以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温度和催化剂都可影响反应速率,比较催化剂的影响,应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对比实验,故A错误;

B.将NO2球浸泡在冰水和热水中,根据颜色的变化可知平衡移动的方向,以此可确定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故B正确;

C.CO2和SO2都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除杂,故C错误;

D.盐酸易挥发,不能排除盐酸的干扰,应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若皮肤不慎沾上少量碱液,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B过滤、结晶、焰色反应、灼烧、萃取、分液和蒸馏等都是常用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C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可在溶液中滴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至沸腾,若有红色沉淀生成说明已水解,反之则没有水解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以中和碱液,故A正确;

B.焰色反应不能用来分离物质,故B错误;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的浓度偏大,故C错误;

D.醛基的检验不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淀粉水解需加入硫酸;因此,加入新制Cu(OH)2前应先中和硫酸,故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在实验室中,能达到目的是(  )

A用金属钠分别与同浓度苯酚和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比较两者羟基氢(-OH)的活泼性

B石墨作电极,电解Cu(NO32、AgNO3 的混合溶液,比较金属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

C分别测定CH4 和H2S 的沸点高低,比较硫和碳两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D用检验Na2CO3 和Na2SO3 水溶液酸碱性实验,比较碳和硫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钠分别与苯酚和乙醇反应,与苯酚反应剧烈,与乙醇反应较缓慢,则可比较苯酚和乙醇分子中羟基氢(-OH)的活泼性,故A错误;

B.石墨作电极,电解Cu(NO32、AgNO3 的混合溶液,银离子先得到电子,先析出Ag,则还原性Ag>Cu,则可比较金属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故B正确;

C.沸点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无关,非金属性的强弱可比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故C错误;

D.测同温同浓度下的Na2CO3和Na2SO3水溶液的pH,可比较碳酸与亚硫酸的酸性,但比较非金属性应利用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亚硫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则不能比较C、S的非金属性,故D错误;

故选B.

下一知识点 : 综合实验设计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