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边化学问题的探究
- 共1481题
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量筒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应在小烧杯中进行,故A错误;
B.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
C.水和酒精不分层,无法用分液分离,故C错误;
D.氨气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应用碱石灰干燥,故D错误.
故选B.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氯气难溶于饱和食盐水,用图1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故A正确;
B.KCl难挥发,水易挥发,可用蒸发分离,故B正确;
C.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导致圆底烧瓶内压强减小,可形成喷泉,故C正确;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电解稀硫酸溶液,实质上电解的水,硫酸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故A错误;
B.由电子移动方向可知甲连接电源的正极,甲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反应为2Cl--2e-═Cl2↑,故B正确;
C.此为原电池装置,类似于铁的吸氧腐蚀,Fe为负极,Pt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方程式为O2+2H2O+4e-═4OH-,故C正确;
D.Fe3+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Cu在负极失电子被氧化,总反应式为2Fe3++Cu═Cu2++2Fe2+,故D正确.
故选A.
下列实验装置设计正确且能达到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干燥气体时,应“长进短出”,故A错误;
B.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加入水中,故B错误;
C.铵盐与碱共热可生成氨气,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装置合理,故C正确;
D.NaOH溶液应置于碱式滴定管中,故D错误;
故选C.
表中,陈述I、Ⅱ均正确,且陈述Ⅱ是陈述I的结论的一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甲苯可看作是CH4中的1个H原子被-C6H5取代,苯、甲烷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使其褪色,甲苯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苯甲酸,苯环未变化,侧链甲基被氧化为羧基,说明苯环影响甲基的性质,故A错误;
B.与浓硫酸、浓硝酸混合物发生一元硝化反应时,苯和甲苯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甲基使苯环性质变活泼,故B错误;
C.等物质的量的CH2=C(CH3)CH=CH2和溴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可生成CH2BrCBr(CH3)CH=CH2、CH2=C(CH3)CHBrCH2Br、CH2BrC(CH3)=CHCH2Br三种同分异构体,发生1,2加成和1,4加成,故C正确;
D.氯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共热,应先加入硝酸酸化,否则冷却后滴入AgNO3溶液,生成AgOH沉淀,不能生成AgCl,故D错误.
故选C.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下列四种装置的有关用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发生二氧化碳与硅酸钠的反应,生成硅酸和碳酸钠,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可比较非金属性C>Si,故A正确;
B.橡皮管可使下部的压力转移到上方,从而利用压强平衡的原理使液体顺利流下,故B正确;
C.液柱法测定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中应出现液面差,而图中甲、乙液面相平,不能检查气密性,故C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则①进气可收集二氧化碳,②进气可收集氨气,故D正确;
故选C.
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蒸发时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A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则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正确;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里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可保证上下层液体分离完全,故C正确;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不能与水互溶,密度水大或小均可以,如苯、四氯化碳等,故D错误;
故选D.
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Fe3+具有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为铜离子,2Fe3++Cu=2Fe2++Cu2+,所以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Ⅰ、Ⅱ正确有因果关系,故A正确;
B.二氧化硅不导电,是制光导纤维的原料,Ⅰ不正确、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
C.二氧化硫可以和氯气的水溶液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盐酸和硫酸,不再具有漂白性,故C错误;
D.Al与稀硫酸可持续反应,则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但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故D错误.
故选A.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
A.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苯和溴水发生反应可生成无色、比水重的液体溴苯
B.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
C.醇中含有少量水可加入硫酸铜再蒸馏制得无水乙醇
D.试管中先加入一定量浓硫酸,再依次加入适量冰醋酸、无水乙醇,然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
E.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放入几片碎瓷片,以避免混合液在受热沸腾时剧烈跳动
F.配制银氨溶液时,将稀氨水慢慢滴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G.验证溴乙烷水解产物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振荡溶液、静置、待液体分层后,滴加硝酸银溶液.
正确答案
ACDG
解析
解:A.苯与溴水不反应,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故A错误;
B.CuO能氧化乙醇,则将铜丝弯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后,立即伸入盛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完成乙醇氧化为乙醛的实验,故B正确;
C.硫酸铜只能检验醇中含水,所以醇中含有少量水可加入CaO再蒸馏制得无水乙醇,故C错误;
D.试管中先加入无水乙醇,再依次加入一定量浓硫酸、适量冰醋酸,然后加热制取乙酸乙酯,故D错误;
E.实验室制取乙烯时,放入几片碎瓷片,碎瓷片可防止暴沸,故E正确;
F.硝酸银溶液中加入氨水产生沉淀后,继续滴加到沉淀刚好溶解为银氨溶液,故F正确;
G.水解后溶液为碱性,应加硝酸至酸性,滴加硝酸银溶液,检验卤素离子,故G错误;
故答案为:ACDG.
某学生做完实验后,采用以下方法清洗所用仪器:①用稀硝酸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②用酒精清洗做过碘升华实验的试管;③用NaOH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④用NaOH溶液清洗做过植物油和溴水反应的试管,你认为他的操作(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因稀HNO3可与银反应,所以可用稀HNO3清洗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故①正确;
②碘易溶于酒精,可清洗,故②正确;
③因氢氧化钠溶液与苯酚反应,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故③正确;
④植物油与溴水反应后的生成物在氢氧化钠溶液条件下也能水解,生成可溶于水的钠盐和甘油,故④正确;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