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成本计算
- 共1635题
下列有关成本费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按会计核算要求分为单位产品成本和总成本费用
B.按成本与产量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C.按财务评价的特定要求有经营成本
D.成本费用估算应注意成本费用与收入的计算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题要点] P 172~P 173成本与费用的概念与种类。成本费用按其计算范围可分为单位产品成本和总成本费用;按成本与产量的关系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按会计核算的要求有制造成本或生产成本;按财务评价的特定要求有经营成本,成本费用估算应注意成本费用与收入的计算口径对应一致,各项费用划分清楚,防止重复计算或低估漏算。
某企业2012年6月初“生产成本”明细账资料显示:“生产成本――甲产品”月初余额11 800元,其中直接材料6 000元,直接人工3 400元,制造费用2 400元。“生产成本――乙产品”月初余额4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2 800元,直接人工1 000元,制造费用200元。6月份该企业发生如下经济业务“(1)30日,发料凭证汇总表资料显示,本月生产甲产品领用材料24 000元,乙产品领用36 000元,车间领用4 400元,行政管理部门领用2 000元。(2)30日,计提车间固定资产折旧7 180元,计提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5 000元。(3)30日,计算本月职工薪酬20 400元,其中甲产品生产工人薪酬8 000元,乙产品生产工人薪酬4 000元,车间管理人员薪酬3 000元,行政人员薪酬5 400元。(4)30日,计算制造费用分配率(按生产工人工资比例),结转本月制造费用。(5)30日,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本月甲产品全部完工,乙产品全部未完工。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会计分录;(2)登记“生产成本――甲产品”明细账。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12年 摘要 成本项目 合计 月 日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6 1 30 30 30 30 30
正确答案
(1)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4 000―乙产品 36 000制造费用 4 400管理费用 2 000贷:原材料 66 400 (2)借:制造费用 7 180管理费用 5 000贷:累计折旧 12 180 (3)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8 000―乙产品 4 000制造费用 3 000管理费用 5 400贷: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工资) 20 400 (4)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4 400+3 000+7 180=14 58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14 580/(8 000+4 000)=1.215 甲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1.215*8000=9 720(元)乙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1.215*4000=4 860(元)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9 720―乙产品 4 860贷:制造费用 14 580 (5)借:库存商品―甲产品 53 520贷:生产成本 ―甲产品 53 520 生产成本明细账 产品名称:甲产品 2012年 摘 要 成本项目 合计 月 日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6 1 期初余额 6 000 3 400 2 400 11 800 30 分配生产工人工资 8 000 8 000 30 生产领用材料 24 000 24 000 30 分配结转制造费用 9720 9 720 30 本月合计 30 000 11 400 12 120 53 520 30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30 000 11 400 12 120 53 520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工时消耗4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6元。本月生产产品300件,实际使用工时15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2000元。则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 )元。
A.1800
B.1650
C.1440
D.1760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的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300×4)×6=1800(元)。
某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12时消耗3小时,变动制造费用小时分配率5元。本月生产产品500件,实际使用工时14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7700元。则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为( )元。
A.500
B.550
C.660
D.7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 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400×(7700÷1400-5)=700(元)。
按产出方式的不同,企业作业的种类中,随着产量的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是( )。
A.批次级作业
B.产品级作业
C.单位级作业
D.生产维持级作业
正确答案
C
解析
单位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例如,机器加工、组装。这些作业对每个产品都必须执行。这类作业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工时、机器成本和直接能源消耗等。单位级作业成本是直接成本,可以追溯到每个单位产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的成本计算单。
某消费电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当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销售A产品50台,不含税单价8000元。货款收到后,向购买方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提货单交给了购买方。截止月底,购买方尚未提货。
(2)将20台新试制的B产品分配给投资者,单位成本为6000元。该产品尚未投放市场。
(3)单位内部基本建设领用甲材料1000公斤,每公斤单位成本为50元。
(4)改、扩建单位幼儿园领用甲材料200公斤,每公斤单位成本为50元,同时领用A产品5台。
(5)当月丢失库存乙材料800公斤,每公斤单位成本为20元,作待处理财产损溢处理。
(6)当月发生购进货物的全部进项税额为70000元。上月进项税额已全部抵扣完毕。购销货物增值税税率均为17%,B产品成本利润率为10%。
要求:计算当月应缴增值税税额。
正确答案
解:销售A产品销项税额=8000×50×17%=68 000(元)
将新试制的B产品分配给投资者,视同销售,应缴纳增值税,但由于没有市场价格,因此应计算其组成计税价格。将B产品分配给投资者的销项税额=6000×(1+10%)×20×17%=22440(元)扩建幼儿园领用A产品,视同销售,应缴纳增值税。改、扩建幼儿园用A产品销项税额=8000×5×17%=6800(元)
当月销项税额=68000+22440+6800=97240(元)
单位内部基建、改扩建幼儿园领用甲材料以及当月丢失库存乙材料所对应的进项税额不得扣除,因此其进项税额应当从当月的进项税额中扣减。当月进项税转出:单位内部基建领用甲材料=1000×50×17%=8500(元)
改、扩建幼儿园领用甲材料=200×50×17%=1700(元);当月丢失库存乙材料=800×20×17%=2720(元);进项税转出合计=8500+1700+2720=12920(元)
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70000-12920=57080(元)
当月应纳增值税税额=97240-57080=4016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甲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直接材料(10千克×0.6元/千克) 6元
直接人工(6小时×0.8元/小时) 4.8元
变动制造费用(6小时×0.2元/小时) 1.2元
固定制造费用(6小时×0.1元/小时) 0.6元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12.6元
甲产品的正常生产能量为3600000小时。月初在产品20000件,标准成本为186000元,其原材料于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成本项目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约当完工产品的系数为0.5。本月投产500000件,月末完工入库500000件,月末在产品20000件。本月购入原材料6000000千克,单价0.5元/千克,实际耗用原材料5500000千克;本月生产产品实际耗用工时2700000小时,实际发生工资费用243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94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216000元。
要求:
计算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并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正确答案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700000-500000×6)×0.2=-600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700000×(594000÷2700000-0.2)=54000(元)
解析
暂无解析
ABC公司的一种新型产品原有信用政策n/30,每天平均销量为20个,每个售价为 75元,平均收账天数40天;公司销售人员提出了新的政策,以便促销产品,新的政策包括改变信用政策:“2/10,n/50”,同时以每个60元的价格销售,预计改变政策后每天能多售出60个,估计80%的客户会享受折扣,预计平均收账天数为45天,新政策同时需要增加8万元的广告费。企业资本成本率为10%,存货单位变动年储存成本是9元,每次订货成本为225元,该新型产品的每个购买价格为50元。
要求:
(1) 计算公司该产品改变政策前后的经济订货量和最佳订货次数;
(2) 若单位缺货成本为5元,存货正常交货期为10天,延迟交货1天的概率为0.2,延迟交货2天的概率为0.1,不延迟交货的概率为0.7,计算合理的保险储备和再订货点;
(3) 按照第(1)和第(2)问所确定的经济订货量和再订货点进行采购,综合判断应否改变政策。
正确答案
(1) 原政策:
年销量=20×360=7200(个)
经济订货量
订货次数=7200/600=12(次)
新政策;
年销量=80×360=28800(个)
经济订货量
订货次数=28800/1200=24(次)
(2)改变政策前:
每天需要量2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20=2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20=22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20=24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200+0=200(个)
缺货量S=(220-200)×0.2+(240-20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12=480(元)
保险储备为20个(即B=20)时:
再订货点=200+20=220(个)
缺货量S=(240-220)×0.1=2(个)
相关成本TC(S,B)=5×2×12+20×9=300(元)
保险储备为40个(即B=40)时:
再订货点=200+40=24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40×9=36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20个,再订货点为220个。
改变政策后:
每天需要量80个,正常交货期内需要量=10×80=800(个)
若延期交货1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1×80=880(个)
若延期交货2天,则交货期内的需要量=12×80=960(个)
不设保险储备(即B=0)时:
再订货点=800+0=800(个)
缺货量S=(880-800)×0.2+(960-800)×0.1=32(个)
相关成本TC(S,B)=5×32×24=3840(元)
保险储备为80个(即B=80)时:
再订货点=800+80=880(个)
缺货量S=(960-880)×0.1=8(个)
相关成本TC(S,B)=5×8×24+80×9=1680(元)
保险储备为160个(即B=160)时:
再订货点=800+160=960(个)
缺货量S=0
相关成本TC(S,B)=160×9=1440(元)
所以合理保险储备为160个,再订货点为960个。
(3)
单位:元
结论:不应该改变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根据以下信息,回答第203题至第204题。
某公司自行收获、包装并运输自己的产品。
该公司经营3条包装生产线。一份关于完工产品存货成本的概述如下:(单位:美元)
包装生产线员工的工资费用 150000
包装生产线监管人员的工资费用 90000
质量控制工资费用 30000
包装箱费用 15000
电费 3000
折旧费用 66000包装生产线的成本将通过以下()项进行部分累计。
A.员工职业部门记录薪金费用
B.计算折旧费用
C.编制月度财务报告
D.预测月度材料的短缺数额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成本累计是由会计系统来完成的,它以适当的类别来组织数据。这里累计的是实际成本而不是预期成本。选项(b)不正确,因为计算折旧费用不会把数据组织到这些类别由来。选项(c)不正确,因为编制财务报表不会把数据组织到这些类别中来。选项(d)不正确,因为预测原材料短缺不会把数据组织到这些类别中来。
要求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期末计价、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其中( )不仅直接关系到各种财产在账簿和财务报告中以何种价值反映及其数额多少,而且影响到一系列财务会计指标。
A.登记账簿
B.进行成本计算
C.财产清查
D.期末计价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