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据此完成下列要求。(5分)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 以上三种方案中:侵蚀量、径流量最小的方案是      ,按环境效益由高到低的排序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 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1)C  CBA

(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

若选择B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后,虽然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较少,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若现则C方案,理由: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虽然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较少,但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根据下列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儿童占有较高百分比的是     国,这说明该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该国属于       (类型) 国家。(3分)

(2)B国60岁以上人口百分比约20%,反映了该国人口年龄构成具有       特点。从经济发展程度上看该国属于       (类型)国家。若干年后该国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②                                 。(4分)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                         ;    B国                         。(2分)

(4)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不同历史阶段——发展水平差异不同。(1分)

正确答案

(10分)

(1)A人口迅速增长发展中国家(3分)

(2)人口老龄化发达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老龄人口多,社会经济负担沉重f4分)

(3)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1分) 鼓励生育或移民(1分)

(4)社会生产力(1分)

试题分析:

第(1)题,图示A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快,属于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增长过快,给资源、环境、就业、教育带来巨大压力。

第(2)题,B国老年人口比重大,反映人口老龄化严重,为发达国家,面临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发展,且社会家庭养老压力大等问题。

第(3)题,图示A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B国老年人口比重大,因此A国采取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B国则鼓励生育或海外移民。

第(4)题,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为基础性试题,学生结合课本所学即可轻松作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1)图1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与图2中Ⅰ、Ⅱ、Ⅲ、Ⅳ哪种人口增长模式对应:甲对应        乙对应          丙对应          丁对应        

(2)图1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与图3中①、②、③、④哪种人口年龄结构对应:甲对应        乙对应          

(3)图1中丙区域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丁区域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4分)

正确答案

(1)Ⅰ  Ⅳ   Ⅲ   Ⅱ   (2)①  ③   (3)人口增长快     计划生育     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试题分析:(1)根据人口增长特征判断:甲地为“高—高—低”模式;乙、丙属于“高低高”模式;丁地属于“低低低”模式。图2中的四地的人口增长模式判断需要结合正确的读图方法,三轴坐标图应根据每条横坐标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以与纵坐标平行的原则读数,故Ⅰ地出生率约45‰,死亡率约40‰,自然增长率约5‰,故人口增长模式为“高—高—低”模式;Ⅱ地出生率约10‰,死亡率约9‰,自然增长率约1‰;故人口增长模式应属于“低—低—低”模式;Ⅲ地出生率约40‰,死亡率约10‰,自然增长率约30‰,故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Ⅳ地出生率约20‰,死亡率约8‰,自然增长率约12‰,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2)根据甲地的人口出生率约45‰,即4.5%,则0—4岁人口比重约16%左右,故①图符合。乙地的人口出生率约20‰,即2%,则0—4岁的人口比重约8%左右,③④图符合;且该地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故其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应较高,而老年人比重应较低,故③图符合。(3)丙地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其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过快是主要的人口问题,故应采取控制人口增长的相关措施。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抓住三轴坐标图示的原点位置确定相应的纵坐标,利用人口年龄结构的0—4岁人口比重大致可计算人口出生率。并根据不同的人口增长可能导致的人口问题,进而可确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稠密的水网或水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作用,下图是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据图回答:

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河湖与沼泽示意图

1.据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当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试分析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2.随着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新中国成立后,长江中下游农业生产超过了黄河中下游,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3.时至今日,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4.河流、湖泊、沼泽、海滩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试分析稠密的水系对上海和武汉两大城市发展经济所起相同的作用是。

正确答案

1.交通的阻隔;潮湿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2.有利于灌溉、水运

3.稠密的水网把耕地分割得很破碎,农业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4.河海交汇成河流交汇,有利于河海联运,廉价的水运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稠密的水系使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1: 2008年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32 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

材料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 “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4:现代人口迁移理论认为,随着现代化发展,人口迁移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城市间人口迁移。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属于__型,我国人口将先后迎来___、___、____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____,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____。

(3)材料4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____人口迁移、____人口迁移和____人口迁移,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___人口迁移。

正确答案

(1)现代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老年人口 

(2)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3)城市间  城乡间 开拓式 城乡间

(1)根据出生率为12.14‰,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判断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属于现代型,我国人口将先后迎来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等三大高峰。

(2)根据“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 “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3)人口迁移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城市间人口迁移。材料4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城市间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开拓式人口迁移,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城乡间人口迁移。

下一知识点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人口的自然增长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