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 共178题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 共178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4.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央政府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优势,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建设,西藏人民摆脱了延续上千年的贫困,人民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西藏自治区的成立

A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藏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B确立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 

D有利于西藏地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错误,西藏自治区的成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西藏人民的根本利益,西藏人民不仅包括藏族人民,B错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确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D错误,西藏地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才有高度自治权,故选C

考查方向

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题思路

此题抓住设问时间,排除错误选项,选出最佳选项

易错点

区分高度的自治权和一定的自治权,区分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地方

知识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3.截至2015年7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作出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共300件,其中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123件,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148件,内容涉及政权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教育、文物保护、生态环保等各个方面。这些法规、决议、决定的制定
①表明在西藏只有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行使自治权
②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扩大了民族自治区政府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职责范围
④说明民族自治区享有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的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正确答案

C

知识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3.2014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各民族群众,坚持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做好新疆工作( )

①意在改革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在要求

③是维护边疆安全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④是实现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我国目前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做好新疆工作有利于巩固和发展这种民族关系,因此②符合题意。新疆民族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所以一定要做好新疆工作,因此③符合题意。做好新疆工作离不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选项是措施而不是目的,因此排除。做好新疆工作需要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但题干不是行使自治权的具体体现,因此④排除。故选C。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和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知识。

解题思路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审题,明确此题的关键点是理解我国做好新疆工作的原因,要区分措施和原因。其次理解材料,获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根据题意“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说明了新疆工作关系到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本题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易错点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知识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3 分

5.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各民族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奠定这种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D各民族共同繁荣

正确答案

B

解析

在我国,居住着56个民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故本题答案选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和政策,A不适合题意;C、D不构成本题的基础,排除。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民族关系。

解题思路

把握题干设问方向是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调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易错点

基础知识识记不牢出现错误。

知识点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6. 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

① 是增进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

② 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表现

③ 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④ 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15.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完成15~16题。

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

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 分

18. 2010年8月,江苏举行“七彩假日——民族团结‘手拉手、一家亲、一世情’”夏令营活动是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实际行动。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

① 是实现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础

②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④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在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意识,对民族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②③正确。①④夸大了这项活动的意义。

知识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29.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亿元;少数民族的人均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前的40岁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岁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归因于(     )

A少数民族地区享有更多的经济自治权

B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

C我国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及风俗习惯

D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4 分

32.2009年兴边富民、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和特困民族地区扶持发展、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等工程。各级政府共投入民族专项资金2.85亿元,比上年增长l7.63%,民族自治地方社会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4%。上述事实体现了(   )

①民族特色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

②国家投入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我国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措施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应对气候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根本动力来自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只靠民族特色不行,只靠国家投入也不行。因此,①、②错误。材料说明云南省人民通过各项工程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因此,③、④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正确认识。

知识点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百度题库 > 高考 > 政治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