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单选题 · 6 分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能使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溶液:Fe2+、Na、Ba2+、Cr2O72-可以大量共存

B氢氧化钡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离子方程式为:

C50℃,pH=1的硫酸溶液中:c(H+)=0.1mol/L

D25℃,pH相同的NaOH、CH3COONa、Na2CO3、NaHCO3溶液的浓度:c (NaOH)<c(CH3COONa)<c (NaHCO3)<c (Na2CO3)

1 简答题 · 15 分

Ⅰ.

13.在一密闭容器中一定量A、B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aA(g)+bB(g)cC(s)+dD(g),

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6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3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为0.20mol/L。下列有关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A的转化率增大        

C.D的体积分数增大     

D.a+b<c+d

14.①25℃,两种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HSO3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②H2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反应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③根据H2SO3的电离常数数据,判断NaHSO3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15.Ⅱ.0.98gCu(OH)2样品受热分解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确定1100℃时所得固体B的化学式(要求写出推理或计算过程)。

16.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反应,得到红色固体单质和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反应中转移0.015mol电子,则消耗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为             

17.取少量固体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蓝色溶液,同时观察到试管中还有红色固体存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1 简答题 · 14 分

硫化钠是用于皮革鞣制的重要化学试剂,可用无水芒硝(Na2SO4)与炭粉在高温下反应而制得,反应方程式如下 :Na2SO4+4C → Na2S+ 4CO   Na2SO4+4CO → Na2S+ 4CO2

50.现有无水芒硝17.75 g,若生成过程中无水芒硝的利用率为80%,则理论上可得到  Na2S___________g,最多生成标况下的CO _________L。

51.若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a2S 3mol,则消耗的碳单质的物质的量 n的范围是______mol≤n≤_____mol,若生成等物质的量CO和CO2,则消耗的碳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52.Na2S放置在空气中,会被缓慢氧化成Na2SO4 及 Na2SO3 ,现称取已经部分氧化的硫化

钠样品78.40g 溶于水中,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沉淀19.20g,放出H2S气体2.24L  (标准状况)。请计算:78.40g样品中各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1 单选题 · 2 分

5.10 mL浓度为1 mol·L-1的盐酸与过量的锌粉反应,若加入适量的下列溶液,能加快反应

速率但又不影响氢气生成量的是

AK2SO4

BCH3COONa

CCuSO4

DNa2CO3

1 单选题 · 6 分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均为a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分别加水稀释100倍,pH变为b和c, 则a、b、c的大小关系是:b>c>a

B常温下5.0×10-3mol·L-1KHA溶液的pH=3.75 ,该溶液中c(A2-)< c(H2A)

Ca mol/L的HCN溶液与b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Na+)>c(CN-),则a一定小于b

DNa2C2O4溶液:c(OH-)=c(H+)+c(HC2O4-)+2c(H2C2O4)

1 单选题 · 6 分

11.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4HCO3与NaCl溶液混合,析出部分NaHCO3晶体,过滤,所得滤液pH<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现象说明了NaHCO3难溶于水

B滤液中的c(Na)>c(HCO3-)>c(CO32-)>c(H2CO3

C滤液中c(Na)+c(H)+c(NH4+)=c(OH)+c(HCO3-)+c(CO32-

D滤液中c(Cl)>c(NH4+)>c(HCO3-)>c(H)>c(OH

1 简答题 · 16 分

现有两份铵盐样品A、B,其成分都是(NH4)2SO4、NH4HSO4的混合物。甲、乙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想要确定A和B中各成分的含量。

甲组同学取了数分相同质量的样品A溶于水,然后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1mol/L的NaOH溶液,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该气体干燥后用足量的浓硫酸完全吸收。浓硫酸增重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右图。分析该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段涉及的离子方程式:                                                        。

(2)c点对应的数值是    ;样品A中(NH4)2SO4、NH4H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乙组同学取了数份不同质量的样品B,分别加入到200mL 1mol/L的NaOH溶液中,同样用水浴加热,将逸出气体干燥后再用浓H2SO4吸收。测定结果如下表:

分析该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3)①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编号为      的实验中,氢氧化钠足量,铵盐中的铵根离子完全转化成气体;m的值为        。

②计算样品B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用小数表示,保留两位小数)

(4)乙组同学在研究时发现,浓硫酸增重的质量与样品B的质量之间满足一定的函数关系。假设样品的质量为x(g),浓硫酸增重的质量为y(g)。求:当x在不同范围时y与x的函数关系。



1 简答题 · 14 分

硫化钠是由无水硫酸钠与炭粉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Na2SO4+ 4C→ Na2S+ 4CO↑       ②  Na2SO4+ 4CO→ Na2S+ 4CO2

(1)要制取Na2S 15.6 g,需原料芒硝(Na2SO4·10H2O)_____________mol。

(2)制得的Na2S固体中含少量Na2SO4、碳粉等杂质。称取该固体0.200 g,加适量水溶解后加入25.0 mL 0.100 mol/L的I2标准液,待反应完全后用0.100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消耗Na2S2O3溶液16.0 mL(已知:滴定时 Na2S2O3转化为Na2S4O6),则该Na2S的纯度为__________。

(3)① 若在反应过程中,产生CO和CO2混合气体的体积为44.8L(标准状况),生成Na2S的物质的量(n mol)的范围是__________< n < ___________;

② 若在上述过程中生成Na2S的质量为62.4 g,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是多少?

(4)硫化钠晶体(Na2S·9H2O)放置在空气中,会缓慢氧化成Na2SO3·7H2O和Na2SO4·10H2O。现称取在空气中已部分氧化的硫化钠晶体25.76 g溶于水,加入足量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过滤得沉淀5.62 g,放出H2S气体1.12 L(标准状况),求原硫化钠晶体的质量。

1 简答题 · 16 分

已知H2S 有可燃烧性,燃烧时氧气的量不同,产物也不同。

(1)在标准状况下,H2S和O2 的混合气体12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体积为15mL,该15mL气体可能是(   )

A,H2S和SO2              B,O2                          C,H2S                        D,SO2和O2

(2)、若标准状况下,上述气体,H2S和O2 的混合气体120mL,经点燃后,反应至完全,所得气体经干燥后,恢复到原来状况,体积为30mL,求原气体可能的组成。

(3)已知硫化氢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4.3%~45.5%时点燃会发生爆炸,当硫化氢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20%时,其爆炸产物是          。

(4)在标准状况下,将120mL H2S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若原混合气体中H2S 为x mL,反应后所得气体的总体积为y mL,求:

①当x在不同范围时y与x的函数关系。

②当y=60mL时,原H2S 的体积可能是多少。

1 单选题 · 6 分

10.氟化氢气体能以(HF)n形式存在,已知氟化氢气体中存在下面的平衡:

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0 g/mol,则H3F3的体积分数可能为10%

B若在定温定容下再充入H3F3,则H3F3与HF的浓度(mol/L)比值增大

C若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2 g/mol,则H3F3的体积分数必小于10%

D若在定温定容再充入HF,则H3F3与HF的浓度(mol/L)比值增大

下一知识点 :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