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面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请分析下列对“环境容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

B随着生产的发展,环境容量在不断加大

C人类可以局部地改造环境,从而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量

D生物圈的稳态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和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A、由图可知,环境容量是指生态系统在平衡、协调发展的情况下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A正确;

B、综合三个图可知,人口数量总是低于环境容量,即使暂时高于环境容量(图Ⅱ、Ⅲ),最终还会降下来,B错误;

C、由此可知,环境容量就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扩大,C错误;

D、人类活动要以生态系统的稳态为基础,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环境的报复,D正确.

故选:B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A耕地减少

B燃料需求增加

C水源紧张

D泥石流频发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人口增长则粮食需求增加,住房增加等,使得人均耕地减少,A错误;

B、人口增加,则能源需求增加,使得化石燃料大量燃烧,B错误;

C、人口增加则水资源等利用增加,使得水资源紧张,C错误;

D、山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暴雨集中的夏季,容易产生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则在山区开发利用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把经济活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不属于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祁东县校级月考)我国于去年开始实行“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  )

A提升人口素质

B改变人口性别比例

C调整人口年龄结构

D进一步降低出生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A错误;

B、“单独二胎”政策不会改变人口性别比例,B错误;

C、“单独二胎”政策目的是调整人口年龄结构,使幼年个体增多,C正确;

D、“单独二胎”政策会使出生率升高,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从种群的数量特征分析,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死亡率

B降低出生率

C改变性别比例

D提高迁入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降低死亡率是人性关怀,但会提高我国的人口数量,A错误;

B、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少生优生,目的是控制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B正确;

C、我国性别比例改变能降低出生率,但会引发社会问题,C错误;

D、提高迁入率会提高我国人口数量,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人口增长则粮食需求增加,住房增加等,使得人均耕地减少,A错误;

B、人口增加则资源等利用增加,使得资源紧张,B错误;

C、人口增加,使得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C错误;

D、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一定会因此而毁灭,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B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能解决人口过多造成的资源短缺的问题

C环境污染与人口增长过快有密切的关系

D现阶段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可用于人口增长规律,但不完全适用,A错误;

B、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无法通过科技来解决的,B错误;

C、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环境污染,C正确;

D、可持续发展是在不危及后代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正因我国人口较多,我们才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D错误.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占世界______的耕地上却养活了占世界______的人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由于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我国粮食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正确答案

7%

22%

人口的迅速增长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解析

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占世界7%的耕地上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中,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然而,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我国粮食生产以及人民的生活环境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故答案为:7%     22%      人口的迅速增长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图乙所示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______

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______年.

(2)人口也可以当做一个种群来看待.但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做一个种群,请根据种群的概念,分析其原因______

(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______,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______

(4)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_____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______(填图乙中的字母)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种群数量变化,请根据你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增长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1982年.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因此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做一个种群.

(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4)分析图乙可知,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掉,因此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

故答案为:

(1)增长  1982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

(3)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  0  

(4)b   c

(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

解析

解:(1)分析图甲可知:1953年我国人口属于增长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是1982年.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因此某校一个班的学生不能当做一个种群.

(3)分析图乙,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a~c的条件是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4)分析图乙可知,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之前进行,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

(5)一个新物种进入某一生态系统后,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掉,因此没有出现如图乙所示的S型增长曲线.

故答案为:

(1)增长  1982

(2)一个学校不是一个自然区域,一个班的学生不包括各个阶段的年龄组成

(3)食物充足,天敌少(或理想环境,无环境阻力)  0  

(4)b   c

(5)不适应环境而死掉(或适应环境只表现为“J”型增长曲线)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是(  )

A优生

B教育

C计划生育

D降低出生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人口的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计划生育已被定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三峡大坝建成后,可能会对原有三峡上游生态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使下游地区缺水

B拦截大量泥沙,降低下游洞庭湖、鄱阳湖的淤积速度

C改变三峡地区原有食物链,造成某些动物失去“家园”

D上游河道变宽,改善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三峡大坝建成后,不会使下游地区缺水,A错误;

B、三峡水库对减轻洞庭湖淤积压力,延缓洞庭湖的消亡是有利的,B错误;

D、三峡大坝建成后,改变三峡地区原有食物链,造成某些动物失去“家园”,C正确;

D、上游河道变宽,改善上游地区的航运条件,这是有利影响,D错误.

故选:C.

下一知识点 :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