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 共219题
36.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世界很多国家地区遭受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生态学家分析,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环境的破坏有巨大联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二氧化碳过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中国政府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倡导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 ) 。(写出两种即可)
(2)南方地区的旱灾有人猜测与绿化过程中大面积种植桉树林有关,桉树根系吸水能力极强,会减少地下水的储备,根据调查,大面积桉树林周围几乎不能生长其他植物,这是由于桉树与其他植物存在( ) 关系,因此桉树林的( ) 稳定性较弱。
(3)品种单一的桉树林容易引发虫灾,原因是 ( ) 。相关部门准备引进一些青蛙来消灭以桉树为食的害虫,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蛙的营养级是( ) 。一般来说,桉树体内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只有10%-20%会流入害虫体内,这是由于除了一部分用于桉树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些能量 ( ) 。
正确答案
(1)种植绿色植物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2)竞争 抵抗力
(3)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 第三营养级 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利用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0. 玉米是我省常见的粮食作物,下面左图表示玉米叶肉细胞部分代谢示意图(①~⑤代表物质,A、B、C是三种具膜细胞器),右表表示在其它条件适宜且密闭的环境中,测定环境因素对玉米光合速率的影响所得的结果(光强及CO2吸收均为相对值)。请分析回答:
(1)图中A代表的细胞器是( ▲ );B细胞器内发生的能量变化是( ▲ );
⑤表示的物质是( ▲ );
C细胞器内所发生变化的主要意义在于 ( ▲ ) 。
(2)从表中可看出,( ▲ )℃时,玉米的呼吸作用最强。当光强度为1,温度为35℃时,玉米对CO2的吸收速率为0,原因是 ( ▲ )。植物光合作用达最强时所需的最小光照条件是 ( ▲ )。光强度为6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温度为( ▲ )。请你利用表中数据,在下坐标中画出不同温度下的光饱和点(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用的最小光照强度)曲线:
(3)观察发现,感染矮化病毒的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进一步研究认为玉米矮化病毒抑制了玉米中赤霉素的合成。请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完善实验,验证这一结论。
实验材料:玉米苗若干、矮化病毒、一定浓度的赤霉素、直尺
实验设计:
①选择一批生长正常的玉米苗,将其分成大致相等的三组。
②其中一组不作处理,另外两组通过一定手段使其感染矮化病毒。
③ ( ▲ )
④一段时间后,对三组玉米苗进行株高测定。
实验结果:
( ▲ ) 。
Ⅱ.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图中A代表( ▲ ),输入此鱼塘的能量有( ▲ ),池塘中的水草、鱼、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 )。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鱼塘生态系统( ▲ )稳定性较弱。
(2)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系是 ( ▲ );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常用 ( ▲ )法。
(3)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 ▲ ) 。
(4)该生态系统具有( ▲ ) 的功能。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下圈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2)图中A代表( ),为保证各营养级都有较高的输出量,随营养级的升高,输入的有机物应增多,原因是( )。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 ) J/cm2·a,其中第一营养级到笫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一段时间后又恢复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基础(调节方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的方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3. “高原明珠”滇池是昆明市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滇池属于__________生态系统,是白鹭等鸟类的栖息地。调查白鹭的种群数量,可釆用__________法,白鹭的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决定。
(2) 当滇池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能力,该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即_____和_____有关。
(3) 多年来,由于周边地区工业和农田的排水中氮、磷的浓度较高,致使滇池中蓝藻数次爆发,水体严重污染。为控制蓝藻数量,我省科技人员利用蔬菜和水体中蓝藻的_____关系,在湖面种植蔬菜,影响湖面蔬菜正常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该治理方法不但能改善水质,还能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