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2.图一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二是研究人员对该生态系统两动物种群90多年的时间里种群数量变化所作的统计结果。请据图回答:

(l)图一中A→D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_______ (填字母)成分。

(2)图二中甲、乙两种群间最可能存在_______关系,乙种群在图一所示食物链中占第_______营养级。

(3)甲种群在1865年至1875年间数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8 分

31.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①②表示能量流动量。请分析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填字母)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②/①的比值表示____ (填字母)两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2)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杀c种群的雄性个体,理论推测,一段时间后,C与B的竞争 ____ (增强、不变、减弱)。

(3)如需调查C种群虫卵的密度,方法是________ 。

(4)E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B同样也可以依据E的气味或行为特征去躲避猎捕,这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具有 ________ 的作用;正常情况下食物网中各种群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是通过__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5)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多年后演替出树林,从群落物种组成的角度分析,群落的________增加,与原来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_________(降低、不变、升高)。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29.下图表示某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人们通常将大豆和玉米实施套种,大豆和玉米之间的关系为(            )。农田中经常发生虫害,若调查该农田某种害虫虫卵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废弃农田上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该演替的类型是(            )。

(2)秸秆在沼气池中处理成沼渣后肥效提高,这是因为(            )。

(3)为了提高蔬菜产量,人们通常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原因是(            )。

(4)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能量,形成“无废弃物农业”,遵循了生态工程的(            )原理。

(5)假设该农场将生产玉米的1/3作为饲料养鸡,2/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供人食用。现调整为2/3的玉米养鸡,1/3供人食用,生产出的鸡仍供人食用。理论上,该农场供养的人数将(            )。(增加、减少)

正确答案

(1)竞争  样方法  次生演替   

(2)微生物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蘑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可以提高蔬菜光合作用强度

(4)物质循环再生

(5)减少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1.下图1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I、II、III代表三个营养级,能量单位为百万千焦);图2是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数据正确,但是有一箭头方向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 。

(2)图1中未标记出II的呼吸量,其呼吸量应为(             )百万千焦(结果保留1位小数)。

(3)图2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则应做怎样的最小改正 (             );共有(             )条食物链。

(4)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可表示 (             )。

(5)图2若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可表示(             )。

正确答案

(1) 呼吸消耗→II应改为:II→呼吸消耗(答出正确意思即给分)(2分)  

(2)9.0  (2分)

(3)去掉“C→A”方向,(2分)   6(2分)   

(4)非生物的能量  (1分) 

(5)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1分)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6.右图是多种生物学现象或过程模型,相关叙述不准确的是()

A若表示抗体的加工与分泌,则b为内质网

B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则e发生在线粒体

C若a、b、c表示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则a>b+c

D若表示减数分裂,b为次级精母细胞,则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d过程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呼吸细胞的减数分裂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5.下列有关实验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正确的是(  )

A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需要先用8%的盐酸溶液处理,再用健那绿染色

B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与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C林德曼的进行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

D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观察线粒体时,健那绿是活体染色剂,不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A错误;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菌体内存在转化因子,并没有把DNA和蛋白质分离,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研究方法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噬菌体把DNA注入细菌体内,B错误;林德曼的进行赛达伯格湖中各营养级的能量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逐级递减的特点,C正确;用于观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不能用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液泡的颜色会影响实验结果的观察,D错误。

考查方向

考查课本有关实验的知识。

解题思路

根据选项逐项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易错点

忽略观察线粒体不用盐酸处理细胞,健寻绿是活体染色剂。

教师点评

掌握每个实验的原理、过程和实验材料选择是解题的关键,难度适中。

知识点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壁分离和复原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20 分

30. I.下图表示玉米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部分关系。请分析回答:

(1)图中X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填图中番号);在过程②中【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玉米体内完成过程②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

(2)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的智能无土栽培技术,方便作物管理,优质高产。若栽培池内较长时间通气不畅,作物会出现缺素症状,其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3)为提高大田农作物的产量,应合理密植,该措施主要考虑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界因素对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Ⅱ.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请据图回答:

(1)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在过程①②③中以________形式传递,在过程④中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图中增加消费者与M之间的箭头后表示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碳循环,在绿色植物的生物膜系统中,直接参与碳循环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图解中去除②后表示硫循环,则M代表______________。硫从生物群落返回到大气中,要依靠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___。

(3)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②、③表示_______能,④大于各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量,这体现了能量流动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适当增加图中各类型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稳定性。

正确答案

30.

Ⅰ.

(1)C3;①③④;供氢和供能(或作还原剂和供能);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基质);

(2)缺氧,导致根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影响矿质离子的吸收

(3)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Ⅱ.

(1)CO2;含碳有机物;线粒体和叶绿体;

(2)SO2、SO42-;分解者;

(3)热;逐级递减;

(4)抵抗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4、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B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般要小于①

C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④)/②)×100%

D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获得能量的方式及能量的用途完全相同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32.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下图。请作答。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实验(或课题)的名称是(                    );分析表格结果可知_____________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分析“总计”一栏可知_______________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减少。

(2)薇甘菊入侵使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 。

(3)薇甘菊与某种红树的种间关系是(                    )。从光滩上开始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

(4)据图分析,途径①是指(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 。

(5)为避免人类活动对红树林的影响,国家建立了深圳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类型中的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7 分

32.某生态系统的结构可用下图模式来表示。ABCDE代表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

(1)图中(    )(填字母)属于生物群落的范畴,在它们之间,碳元素是以(    )的形式进行传递的。

(2)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 ](    )这一生理过程实现的,从食物链中获得能量最少的营养级是(    ),其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流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    )。

(3)若上述生态系统出现在地衣形成后的土石堆上,则其群落演替类型属(    )。

正确答案

(1)A、B、C、D     有机物

(2)①  光合作用  C1/25

(3)次生演替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