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下列生命系统的活动中,不是单向进行的是

A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

B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能量和物质的流动

D两个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

正确答案

A

解析

知识点

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学家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其中a~b表示不同营养级,e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单位:年)。

材料二:“系统”是由相互依存的若干个要素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环境相适应。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形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彼此依存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材料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当受到同等强度的干扰时,某森林生态系统(图中实线)和某草原生态系统(图中虚线)的变化如图所示。

(1)材料一中,各营养级生物体内贮存能量的计算式为_________。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最可能是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在第三、第四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_________。

(2)从材料二“系统”的观点看,生命系统中的最小、最大单元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_________的基本功能单位。

(3)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维持生态系统稳态不可缺少的成分,两者的功能从物质的角度看是_________;从能量的角度看是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这两种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高低可描述为_________。

正确答案

(1)NP-GP-R;b→d→a→c;5.53(5.5也对);增加

(2)细胞;生物圈;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专业名词不能写错,三者缺一不可)

(3)物质的合成和分解;能量的储存与释放

(4)森林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都比草原生态系统高

解析

略。

知识点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6 分

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曾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右表是调查结果。

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储存着的能量(NP=GP-R)。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

B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加

C④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D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1.3%

正确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10 分

下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1)草原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能量进入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宜采用_________法;若多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不变,说明该鼠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型。某时期调查发现,该草原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如图丙,该鼠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是_________,该变动将直接导致_________,使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图乙中的A表示鼠同化的总能量,B的含义为_________;B的能量除图中所示去路外,还有一部分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a

(2)标志重捕;稳定;增加;牧草大量减少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4)鼠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暂时未被利用

解析

略。

知识点

种群的特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 6 分

滨州市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湿地。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提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此进行了人工引入人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

 (3)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_______。

 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

 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______的作用。

 



正确答案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样方法;速度和方向

(3)①有机物;②7/9;③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略。

知识点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下一知识点 :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