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 共219题
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甲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乙图表示在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甲 图乙
(1)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的。
(2)PM2.5及雾霾的形成主要与图中 (填数字或字母)过程有关。
(3)乙图中A表示___________的能量。B比A的能量少的原因是 。
图中d代表的含义是 。
(4)如果乙图中的初级消费者为猪,为提高猪的生长速度,有人在猪舍播放轻音乐, 可使猪心情愉快,减少疾病。音乐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信息。这种方法的运用涉及到猪的体内稳态调节中的 调节机制。
正确答案
(1)CO2
(2) ⑤
(3)初级消费者同化;
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有一部分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
初级消费者的遗体、残骸(毛发、指甲等残落物、分泌物)(不能答粪便)。
(4)物理 ;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列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图二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1)写出图一中存在的食物链(网):________。
(2)图一中B和D之间的信息传递种类可能有________。
(3)已知在某一阶段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图一中生物C的灭绝:
①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才逐渐趋于稳定,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
②请用箭头和文字(字母)表示此时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生物的呼吸耗能不做要求)________。
(4)若该生态系统用a表示,由图二可知,对生态系统a和另一个生态系统b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b。
(5)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是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反馈调节是该能力的基础。
正确答案
(1)
(2)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3)①组成成分较少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低(或组成成分单纯和营养结构简单)(答“自我调节能力小”或“抵抗力稳定性差”也对);②
(4)<
(5)负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种绿藻(W、X、Y和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情况。请分析回答:
(1)这四种绿藻和无机环境 (填“能”或“不能”)构成池塘生态系统,因为_______。
(2)四种绿藻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群落具有_______现象,其中_______主要分布于最上层。
(3)图中最适应弱光环境的是_______,X和Y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_______。
(4)若该池塘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总量为a,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总能量为b,则能量的传递率可表示为_______。a与b满足_______关系时,该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稳定。
(5)该池塘由于富营养化出现水华,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
正确答案
(1)不能;池塘生态系统还应该包含动物(消费者)和微生物(分解者)
(2)分层;W
(3)Z;竞争
(4)b/a×100%;a≥5b
(5)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
略。
知识点
2013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提出到2015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推进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目标。下图是某地区为实现该目标构建的农业体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有效解决了_________两种主要废弃物的再生利用问题,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提高了_________,减少了环境污染。
(2)图中所示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_________;若牛同化的能量是akJ,其中最多有_________kJ流入蚯蚓体内。
(3)若农田中一种动物数量增加会导致另一种动物数量减少,则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现要调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最好采用_________法。
(4)农田生态系统弃耕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多种杂草和小灌木,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能量利用率
(2)蘑菇和蚯蚓;0
(3)竞争或捕食;取样器取样
(4)提高;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更加复杂
解析
略。
知识点
30. I 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_______图所示。
(2) 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 (净同化量)=GP (总同化量)一R (呼吸量)。
①Ⅲ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形式散失。
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 利用动物乳腺生产产品的技术称为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技术。“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项目生产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可产生乙肝表面抗原及抗凝血酶Ⅲ等医药产品,造福人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基因工程中,A表示________, 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2)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从相关基因组中获取了目的基因,并采用________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然后将目的基因与质粒等载体组合形成了重组载体。在重组载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的工具酶有________。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在③过程中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在②过程中一般采用___________法,受体细胞一般是____________。
(4)由于转基因表达产物存在于山羊的乳汁中,检测其体内是否出现药用蛋白,在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方法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请写出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I (1)b Ⅲ Ⅱ
(2)① 浮游藻类 热能 ② 呼吸所消耗的能量不同(初级消费者A的呼吸强度相对较高,浮游藻类的呼吸强度相对较低) ③ 0.3% Ⅲ未被Ⅱ利用的能量多
Ⅱ (1)目的基因 重组DNA
(2)PCR 限制酶、DNA连接酶
(3)农杆菌转化法 显微注射法 受精卵
(4)从转基因山羊的乳汁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5)让害虫吞食转基因棉花的叶子,观察害虫的存活情况,以确定其是否具有抗虫性状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的能量。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况。已知种群丙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下图中A、B、C、D、E、F各代表一种生物种群,下列对该图分析合理的是
正确答案
解析
略。
知识点
为研究某地区自然保护区四种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情况,研究小组获得如下结果。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注: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并归还到林地表面,作为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借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的所有有机物的总量。)
(1)自然保护区中各种生物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差异体现了______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其意义是 。
(2)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表中数据分析,四块样地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大的是 (填编号),受生物内部因素和海拔梯度引起的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现_____________的趋势。
(4) 在无外界因素的干扰下,群落会演替到顶极群落阶段,即实现了生态系统的 多样化、 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此时群落的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以及生产量和消耗量达到 。
正确答案
见解析。
解析
(1)群落 提高了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2)随机取样计算平均值
(3)丁 降低或下降
(3)物种 群落结构 平衡状态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