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 共219题
34.某研究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认真考察。下面是他们考察的有关内容和相关建议。请根据题意完成填空。
(1)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该生态系统的( )简单,( )能力较小。
(2)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的食物关系。蛇所处的营养级是第 营养级;若蛇的食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
(3)建议农民经常进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作物秸杆,其主要危害是( ),并造成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对此现象研究人员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这种膜在自然条件下被微生物产生的( )酶分解,分解该膜的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称为( )。
34.某研究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
认真考察。下面是他们考察的有关内容和相关建议。请
根据题意完成填空。
(1)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原因是该生态
系统的 简单, 能力较小。
(2)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右图的食物
关系。蛇所处的营养级是第 营养级;若蛇的食
物有4/5来自鼠,1/5来自蛙。则从理论上讲,蛇
每增加1kJ能量,至少消耗植物 kJ。
(3)建议农民经常进行除草、灭虫,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看,建议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收获季节,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作物秸杆,其主要危害是 ,并造成物质和能量的浪费。对此现象研究人员向有关部门建议,利用秸杆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这种膜在自然条件下被微生物产生的 酶分解,分解该膜的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称为 。
正确答案
5.右图所示生态系统的相关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1.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A、B、C、D是乙中四种生物。请回答问题:
(1)图中甲、丙分别代表的是( ) 、( )。
(2)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碳元素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循环,循环始终与( ) 结合在一起进行。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存在。
(3)写出上图中存在的捕食食物链(网)。(成分可以用甲、乙、丙、A、B、C、D表示)
(4)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生物C的数量锐减,则乙中其他生物的变化情况为( ),这种调节方式为( )。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 )有关。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1.(1)下图是某地一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
(1)图中所有生物构成( ),分解者主要是( ) 和 ( )。
(2)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 )形式贮存。
(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 ) 。
(4)写出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两个主要原因( ) 和 ( )。
正确答案
(1)生物群落; 腐生细菌; 真菌(顺序不计)
(2)呼吸作用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
(4)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 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顺序不计)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4.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
(1)这个食物网包括几条食物链_______。
(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哪几个营养级_______,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_______。
(3)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_______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_______。
(4)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按10%能量流动效率,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万千焦。
(5)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计算人类干预作用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该是原来的_______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_______。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5.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关于该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2.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请据甲、乙两图,回答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 )(填字母)。
(2)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 )。
(3)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结构发生改变。
(4)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河蚌属于第( )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直接源于第( )营养级。
(5)若河蚌从小球藻中获得的能量3/5,从水蚤中获得的能量为2/5,则河蚌增加10g体重,最少需要小球藻( )g。
(6)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降低。
正确答案
(1)A D
(2)竞争
(3)垂直
(4)130
(5)二和第三 一
(6)抵抗力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析已在路上飞奔,马上就到!
知识点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