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阳光穿过森林空隙形成的“光斑”会随太阳移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有关的变化曲线,此曲线说明

[ ]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C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DCO2曲线AB段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正确答案

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型血友病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H对h为显性)。图1中两个家系都有血友病发病史,Ⅲ2和Ⅲ3婚后生下一个性染色体组成是XXY的非血友病儿子(Ⅳ2),家系中的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均正常。

(1)根据图1,        (填“能”或“不能”)确定Ⅳ2两条X染色体的来源;Ⅲ4与正常女子结婚,推断其女儿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2)两个家系的甲型血友病均由凝血因子Ⅷ(简称F8,即抗血友病球蛋白)基因碱基对缺失所致。为探明Ⅳ2的病因,对家系的第Ⅲ、Ⅳ代成员F8基因的特异片段进行了PCR扩增,其产物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结合图Ⅰ,推断3的基因型是          。请用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Ⅳ2非血友病XXY的形成原因。

(3)现Ⅲ3再次怀孕,产前诊断显示胎儿(Ⅳ3)细胞的染色体为46,XY;F8基因的PCR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建议Ⅲ3            

(4)补给F8可治疗甲型血友病。采用凝胶色谱法从血液中分离纯化F8时,在凝胶装填色谱柱后,需要用缓冲液处理较长时间,其目的是                      ;若F8比某些杂蛋白收集到,说明F8的相对分子质量较这些杂蛋白    ______    

(5)利用转基因猪乳腺生物反应器可生产F8。要使乳腺细胞合成F8,构建表达载体时,必须将F8基因cDNA与猪乳腺蛋白基因的          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F8基因cDNA可通过克隆筛选获得,该cDNA比染色体上的F8基因短,原因是该cDNA没有   _______ 

(6)为获得更多的转基因母猪,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将纯合转基因母猪的体细胞核注入            ,构成重组胚胎进行繁殖。

正确答案

(1)不能     0

(2)XHXh

(3)终止妊娠

(4)使凝胶装填紧密      大

(5)启动子      内含子

(6)去核的卵母细胞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运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茶花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之一,它仅存在于原核细胞中

B将抗枯萎基因连接到质粒上,用到的工具酶仅是dna连接酶

C用叶肉细胞作为受体细胞培育出的植株不能表现出抗枯萎性状

D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病金茶花,产生的配子不一定含抗病基因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上海医学研究所成功培育出第一头携带人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牛

③我国科学家将普通小麦与小黑麦杂交培育出适合高寒地区种植优良品种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④我国科学家陈炬把人的抗病毒干扰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

[ ]

A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生物技术与相应的实验目的,配对不正确的是

[ ]

A胚胎分割移植——获得遗传特性相同的后代

B利用诱变育种——获得对某种虫害有抗性的作物新品种

C培养根尖分生组织——获得抗病毒植物苗

D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浸泡插条基部——提高扦插枝条的成活率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某些技术可分别将它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以下排列正确的是

[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细胞融合、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正确答案

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C种群内个体之间的差异越大,种群越容易遭环境的淘汰

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

正确答案

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C进化时总是伴随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进化总是会引起新物种的产生

正确答案

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C叶绿体基质中可进行光反应和暗反应

D叶绿体基质中进行暗反应,不进行光反应

正确答案

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育转基因抗虫棉时抗虫基因为目的基因

B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C重组dna分子的形成利用了dna分子杂交原理

D导入受体细胞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正确答案

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因高酚而抗虫的,也有低酚不抗虫的,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彩色棉作为一种具有天然颜色的特殊棉花,它不需要染色就可制成各种原色棉布,低酚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棉花品种,具有棉纤维酚含量低,对人体皮肤无副作用的优点,但低酚棉由于酚含量低,使得低酚棉的抗虫能力普遍下降。现有白色低酚不抗虫棉及紫色高酚抗虫棉的两种纯合品种,欲培育出紫色低酚抗虫棉品种。某育种机构设计的育种方案如下图所示,请回答该方案中的相关问题:

(1)从理论上讲,F2群体中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中纯种依次为____种。截止F2的这一阶段在育种工作上经常采用,它依据的遗传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2)要制备出所需要的转基因细胞,作为其中的受体细胞应从表现型为_________的棉株上获得,而作为所用的目的基因,一般应先在细胞外形成__________再导入受体细胞,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一般是通过__________是否表达来确定。

(3)由转基因细胞培育紫色低酚抗虫棉的过程,所采用的生物工程技术为____________。

(4)用此方案培育的这种品种不一定是纯合体,若要快速获得紫色低酚抗虫棉的纯台体,可通过______育种,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9、4、4   基因重组

(2)紫色低酚不抗虫   重组DNA(或重组质粒)   标记基因

(3)植物组织培养

(4)单倍体   先用紫色低酚抗虫棉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成纯合体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玉米(2N=20)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已知玉米的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图甲示杂交育种过程,其原理是____。F2代的高秆抗病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为____,F2代中重组类型的概率为____。

(2)将图甲中F1代与另一玉米品种丙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乙所示,则丙的基因型为____。

(3)运用杂交育种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时,按照图甲中的程序得到F2代后,应该选择____的个体,并通过______来逐代淘汰不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

(4)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可采用____育种,具体方法首先是____,得到基因型为DR、Dr、dR、dr的幼苗,然后再经____处理,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其基因型是____。

(5)若利用育种方法得到了几株符合生产要求的玉米苗,希望用它们快速繁殖还可通过____来实现,该过程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___。

正确答案

(1)基因重组    1/9      3/8

(2)ddRr

(3)矮秆(抗倒伏)抗病     连续自交

(4)单倍体     将F1花药离体培养      人工诱导(秋水仙素)       ddRR

(5)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的全能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白皮甜粒玉米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已知D和d分别控制玉米的白果皮和黄果皮,R和r分别控制非甜性和甜性,且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图一表示甲与乙杂交及后代自交选育纯合的白皮甜玉米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玉米是雌雄同株的单性花植物。为保证杂交的成功,需对甲、乙植株的)________花进行套袋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

(2)图二中的1与2、3与4表示两对同源染色体。若控制玉米果皮颜色和甜度的基因分别位于1与2、3与4染色体上,请在图中标出F1个体体细胞中的基因分布关系。

(3)第一年收获的F1玉米种子的表现型是_________。第二年收获的F2种子中,表现为白色甜粒玉米的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利用现有甲、乙两品种通过单倍体育种技术获得符合需要的能稳定遗传的品种,该育种方法在第二年所进行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雌   防止自花传粉

(2)

(3)白色非甜和黄色非甜   1/4

(4)种植F1种子长成植株,收集F1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诱导幼苗的染色体加倍,形成纯合植株;选择符合要求的品种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表示水稻一个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该DNA序列中所有鸟嘌呤(G)的N位置上均带有了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请在相应方框的空白处,绘出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

(2)水稻矮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秆植株。请简述该矮秆植株形成的过程________。

(3)某水稻品种经处理后光反应酶的活性显著提高,这可能与相关基因突变有关。在叶肉细胞内控制光反应酶的相关基因可能分布于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中。

(4)已知水稻的穗形受两对等位基因(Sd1和sd1、Sd2和sd2)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表现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应,即:基因型为Sd1_Sd2_的植 株表现为大穗,基因型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现为中穗,而基因型为sd1sd1sd2sd2的植株则表现为小穗。某小穗水稻种子经EMS处理后,表现为大穗。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方法可以是________。

(5)实验表明,某些水稻种子经甲磺酸乙酯(EMS)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碱基对转换成A-T碱基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至少写出两点)。

正确答案

(1)

(2)高秆基因经处理发生(隐性)突变,自交后代(或F1)因性状分离出现矮秆

(3)细胞核、叶绿体

(4)取大穗水稻品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或取该大穗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获取纯合体,选取其中的大穗个体即可)

(5)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突变后的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突变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突变发生在DNA的非基因区段;该突变为隐性突变;突变后的基因在环境中不能表达。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______,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_________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__________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自交 2/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的;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下一知识点 : 生物科学与工业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生物科学与农业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