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的近代化,是在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的历史条件下,由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开始起步的。洋务运动发轫于19世纪60年代初,终止于90年代中期,持续了30多年,这段时间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阶段。其特点主要有:
(1)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工业的先后顺序不同,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先从军事工业开始,然后扩展到民用企业;先从重工业开始,然后扩充到轻工业。这是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3)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民办”方式发展工业不同,洋务派通过“官办”、“官督商办”的方式创办近代工业。这是半殖民地中国在近代化早期阶段发展工业的一种特殊形式,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4)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在受到外国侵略势力打击的同时,还受到国内封建势力的压制和摧残。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困扼之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举步维艰,困难重重。这种情况,就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既有其社会历史的进步性,又有其先天的软弱性。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简称引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以下简称《袁记约法》)的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临时约法》采用了责任内阁制,《袁记约法》采用的是总统制
B.《临时约法》中的立法机关是参议院,《袁记约法》中的立法机关是立法院
C.《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袁记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
D.《临时约法》体现了真正的民主原则,《袁记约法》企图用漂亮的词藻和虚伪的民主形式来掩盖军阀专制的本质

正确答案

A,B

解析

《临时约法》和《袁记约法》是我国近代史上两部前后相继的宪法性文件。对于C项,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正式颁行的宪法是《中华民国宪法》,即“贿选宪法”,而非《袁记约法》。《袁记约法》是彻底否定了《临时约法》确立的民主共和制度,代之以军阀独裁。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历史背景有( )。

A.近代历史上的空想社会主义
B.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C.巴黎的改建使其成为资本主义城市的典范
D.源自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传统的城市美化
E.以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正确答案

A,B,C,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

A.保护规划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
B.在城市详细规划中制定具体措施
C.重建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
D.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E.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现状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

正确答案

B,C

解析

[解析]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规划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地段,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②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规模、现状特点,并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的性质、形态、分布等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和工作重点;③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④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⑤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下列选项中,主要形成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原则有()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契约自由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严格责任

正确答案

B,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的法律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起源于罗马共和国时代的罗马法。罗马人最先确立了私有财产的权利,把私人权利看成是国家权利的最高准则,国家必须尊重个人的权利。契约自由作为近现代契约法的基本原则,兴起于19世纪。它之所以在19世纪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原因在于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即西方各国逐渐通过工业革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为交易的自由进行提供了经济基础;代议制民主政体的建立为契约自由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人文主义的哲学思想、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和古典自然法学说为契约自由提供了理论基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点,早在古希腊时期就曾经提出过,但作为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1776年7月4日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9年8月27日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提及了这一原则。资产阶级确立这一法治原则,是对封建阶级特权的否定,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是巨大的进步。而严格责任原则则是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为了更多地保护作为弱者的工人或者平民的利益,而在民法上做出的对于处强势地位的企业和工厂主侵权责任的一种严格限定。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

A.确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B.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C.规定国家的土地政策
D.规定中华民国的疆域范围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考点] 《临时约法》的内容
[解析] 《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11日公布的,是近代中国宪政史上真正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律文献。主要内容有:确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CD项在《临时约法》未有涉及。

1
题型:简答题
|
多选题

《临时约法》的内容包括:

A.确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
B.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C.规定国家的土地政策
D.规定“中华民国”的疆域范围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考点] 《临时约法》的内容[解析] 《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于 1912年3月11日公布,是近代中国宪政史上真正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律文献。主要内容有:确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规定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CD项在引临时约法》未有涉及。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正确答案

鸦片战争后,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性质都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进入到民族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表现在:
政治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封建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都遭到了破坏,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输入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开始走上了依赖外国资本的道路。
在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国人民肩负的任务等重大问题上,也发生来显著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产业工人,各通商口岸还出现了买办商人。战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矛盾,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中国历史进入了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文化上,鸦片战争是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转折点。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注意研究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倡言改革,以达到强国御侮的目的。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梁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①明确宣示中华民国为统一的民主共和国。②规定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及应尽之义务。③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制度。实行三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原则,采用责任内阁制。①确认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以法律的形式破除清王朝束缚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桎梏。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①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以限制袁世凯的政治权力。②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以抗衡袁世凯。③规定特别修改程序。《临时约法》规定,约法的增删修改,须由参议院议员2/3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员4/5以上之出席,出席议员3/4以上之赞成方可进行,以防止袁世凯擅自修改约法。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意义:《临时约法》是近代第一部全面的资产阶级宪法文件,肯定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教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们必须认识到,人类进步能够改变的只是其速度,而不会出现任何发展顺序的颠倒或跃过任何重要的阶段。
                                        摘自:孔德《实证哲学》
材料2
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摘自: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3
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民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摘自: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4
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
                      摘自: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
材料5
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摘自: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材料1说明了什么

正确答案

孔德是一位实证主义者,也是一位带有严重的形而上学倾向的思想家,他看到了历史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人类进步是可能的,但他把这种进步过程,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作是严格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而看不到人作为历史主体所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解析

暂无解析

百度题库 > 政法干警 > 行测 > 历史、文化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