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 共1036题
城市经济增长是一个城市的收入和产出的扩大,它可以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的变动来衡量。城市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为( )。
A.实物
B.价格
C.生产量
D.消费量
E.人口
正确答案
A,B,E
解析
[解析] 城市经济的增长主要表现为实物、价格和人口三个方面。
美债危局波澜迭起,市场一直揣测美国将会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将随之贬值,从而减轻债务负担,化解债务风险。但是有专家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认为美国若采用
这一政策恐怕难以达到其目的。
以下各项除了哪项,均能对专家观点提供支持
A.在信用经济时代,一旦美国信用因美元持续贬值而难以为继时,很可能会有新型国际储备货币取而代之
B.美元愈贬值,美国总债务规模反而愈大,美国国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会提高
C.上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美元贬值,有效推动了美国外贸复苏,经济转暖
D.美国逐步从工业立国转向金融立国,金融服务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主体,美元贬值非但不能提振美国经济、改善债务质量,反而加重民众负担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专家的观点为“美元贬值并不能达到减轻债务负担、化解债务风险的目的”。A、B、D三项都说明美元贬值会带来的不利后果.都支持了专家的观点:C项说明美元贬值在上世纪80年代起到过积极作用,可以达到目的。显然与专家的观点不同。故答案选C。
从( )形态看,国内生产总值是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A.价值
B.产品
C.收入
D.实物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某咨询单位受当地政府委托,研究制定当地宏观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规划。咨询工程师在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过程中,拟采用收入法对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该咨询工程师收集到2007年该地区的所有生产要素收人和间接收入数据如下:工资176亿元,利息5亿元,租金20亿元,利润83亿元,折旧18亿元,间接税96亿元。
咨询工程师根据“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首先对人口资源环境类指标进行量化,具体包括:森林覆盖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服务业就业比重(%)、耕地保有量(亿公顷)、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城镇化率(%)等指标。
[问题]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哪几种根据咨询工程师收集到的数据,计算该地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净值。
正确答案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该地的国内生产总值=176+5十20+83+18+96=398(亿元)
该地的国民生产净值=398-18=380(亿元)
解析
暂无解析
某企业生产10万件产品,每件5元,然而只卖掉了8万件产品,那么应该计入该国CDP的数值为()万元。
A.50
B.40
C.10
D.30
正确答案
A
解析
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经济社会(一国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包含以下概念: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销售的最终产品价值。
以下关于常用经济术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GDP),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B.国民收入在价值构成方面,不计算中间产品价值,也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价值,只计算净产值
C.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D.内向型经济指实行“进口替代政策”的国家的经济,即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制成品生产,用本国产品替代原进口商品以一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消费者物价指数一样,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故C项说法错误。
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710.2亿元,增长23.5%,研究与试验发展(R81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49%。按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工作量)计算的人均经费支出为21.4万元,比上年增加1.4万元。
分活动类型看,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应用研究经费支出为492.9亿元,增长0.8%;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042.8亿元,增长29.5%。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3.3%和82%。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经费支出为2681.9亿元,比上年增长25.6%;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经费支出687.9亿元,增长21.3%;高等学校经费支出314.7亿元,增长13.7%。企业、政府部门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占全国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2.3%、18.5%和8.5%。
分产业部门看,八大行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超过1%。专用设备制造业为1.95%,医药制造业为1.82%,通用设备制造业为1.5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1.4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1.41%,橡胶制品业为1.28%,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1.1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为1.03%。
分地区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过100亿元的有北京、江苏、广东、山东、上海、浙江、辽宁、四川、陕西、天津、湖北和河南共12个省(市),共支出2994.6亿元,占全国经费总支出的80.7%。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辽宁7个省(市)。
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相较上一年增加了( )。
A.706亿元
B.872亿元
C.882亿元
D.902亿元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由“2007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3710.2亿元,增长23.5%”可知,2006年的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3710.2÷(1+23.5%)≈3004.2(亿元),因此2007年相较上一年增加了3710.2-3004.2=706(亿元)。故选A。
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300亿美元。1960年,达到614亿美元。之后,每年的GDP总量呈稳步小幅上升态势。1972年突破1000亿美元,之后用了10年的时间达到2021亿美元(1982年)。从此以后,我国GDP总量逐年稳步大幅增加,2008年达到38600亿美元。1960年,我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4.6%,1987年曾一度跌至1.6%,此后逐年上升,从2000年的3.7%提高到2008年的6.4%。
注:俄罗斯为1990――2008年增长率
1960年,世界GDP总量为( )。
A.13159亿美元
B.13348亿美元
C.13576亿美元
D.13722亿美元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由材料可知,196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614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4.6%,则世界CDP约为614÷4.6%=133XX亿美元(首数法),最接近的选项就是B。
按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其公式是( )。
A.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净出口
B.国内生产总值=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
C.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D.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折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析] 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故选C。
近年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支出法构成中的商品和劳务净出口一项为( )
A.负数
B.正数
C.时正时负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近年来,美国一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赤字,因此商品和劳务净出口一项为负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