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三、根据下列资料,回答126―130题。 2010年,我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以下简称R&D)经费706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76%,比上年的1.70%有所提高。 分活动类型看,全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为3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应用研究经费893.8亿元,增长22.3%;试验发展经费5844.3亿元,增长21.7%。 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投入R&D经费518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政府属研究机构投入1186.4亿元,增长19.1%;高等学校 投入597.3亿元,增长27.6%,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73.4%、16.8%和8.5%。 分产业部门看,R&D经费投入强度(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最高的行业是专用设备制造业,为2.04%;投入强度在1.5%―2%的有4个行业,分 别是医药制造业(1.82%)、通用设备制造业(1.5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59%)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50%)。 分地区看,R&D经费超过300亿元的有江苏、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上海6个省(市),共投入经费4136.5亿元,占全国经费投入总量的 58.6%。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或超过全国水平的有北京、上海、天津、陕西、江苏、浙江和广东7个省(市)。2010年全国用于试验发展的经费约占全国R&D经费的()。

A.85.4%
B.84.7%
C.83.5%
D.82.7%

正确答案

D

解析

由资料第一、二段中相关数据可知,2010年全国用于实验发展的经费约占全国R&D经费的比重为(5844.3/7062.6)×100%≈82.7%。故本题选D。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根据《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国家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 )的制度,加强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等重要统计数据的监控和评估。

A.监控
B.审核
C.管理
D.监控和评估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在建投资总规模按倍数法测定时,在建投资总规模等于( )

A.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率
B.年度投资总规模×合理建设周期
C.上年度投资总额×(1+年度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率)
D.基年适度的在建总规模×(1+在建总规模的合理增长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析] 测定在建投资总规模的方法有两种,即倍数法和增长率法。倍数法是把年度投资规模扩大若干倍数来测算在建投资总规模的一种方法。这个若干倍数,就是合理建设周期。其计算公式为: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总规模×合理建设周期。增长率法是指在基年的在建投资总规模适度的基础上,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确定在建投资总规模合理的年增长率,再计算出以后年度的在建投资总规模。其计算公式为:在建投资总规模一基年适度的在建总规模×(1+在建总规模的合理增长率)。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测定在建投资总规模的增长率法,指在基年的在建投资总规模适度的基础上,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 ),确定在建投资总规模合理的年增长率,再计算出以后年度的在建投资总规模。

A.增长率
B.增长量
C.年均增长率
D.当年增长率

正确答案

C

解析

[精析] 增长率法是指在基年的在建投资总规模适度的基础上,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确定在建投资总规模合理的年增长率,再计算出以后年度的在建投资总规模。其计算公式如下:在建投资总规模=基年适度的在建总规模×(1+在建总规模的合理增长率)。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在建投资总规模按倍数法测定时,在建投资总规模等于( )

A.国内生产总值×投资率
B.年度投资总规模×合理建设周期
C.上年度投资总额×(1+年度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率)
D.基年适度的在建总规模×(1+在建总规模的合理增长率)

正确答案

B

解析

[精析] 测定在建投资总规模的方法有两种,即倍数法和增长率法。倍数法是把年度投资规模扩大若干倍数来测算在建投资总规模的一种方法。这个若干倍数,就是合理建设周期。其计算公式为:在建投资总规模=年度投资总规模×合理建设周期。增长率法是指在基年的在建投资总规模适度的基础上,按照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确定在建投资总规模合理的年增长率,再计算出以后年度的在建投资总规模。其计算公式为:在建投资总规模一基年适度的在建总规模×(1+在建总规模的合理增长率)。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在下列几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

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D.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总体数量特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①数量指标,描述总体的绝对数量规模或水平,其特点是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和包含单位数的多少有直接关系,范围越大,单位数越多,其数值也越大;②质量指标,描述总体数量的相对程度或一般水平,其特点是数值大小与总体范围大小和包含单位数的多少无直接关系,它并不随其范围大小和单位数多少而增减。B、C、D项属于质量指标。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初步核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农业生产继续稳定发展,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四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加快。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增速加快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增速加快8.4个百分点。
――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房屋销售价格上涨较多。全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2月份上涨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增速回落0.3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847亿美元。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到15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
――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就业增加较多。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加快2.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04万人,比上年多增加2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比上年末回落0.1个百分点。
我国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是( )。

A.9646元
B.8259元
C.8035元
D.7674元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13786-4140=9646元,其实本题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利用尾数法即可直接确定答案。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表2 2001年与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 (单位:亿美元)
2005年和2001年相比较,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变化幅度最大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法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通过观察表2可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变化幅度为3.8%,其变化幅度居于首位。故选A。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属于财政实现( )的手段。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D.国际收支平衡职能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手段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三是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四是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五是通过实行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和绩效评价制度等体制和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管理和运营效率。所以,正确答案为A。

1
题型:简答题
|
单选题

在衡量外债规模大小的指标中,偿债率是指( )。

A.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
B.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C.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D.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与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析] 偿债率,即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B项是负债率;D项是债务率。

百度题库 > 中级经济师 > 中级经济基础 >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