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 共1835题
男性,35 岁,3 个月来低热、盗汗、消瘪,1 个月来劳累后气短。查体:T 37 . 6 ℃ ,右下肺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失。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心音正常,心率98 次/分,律整,无杂音,超声示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人院后应采取的最主要诊断措施是()
A.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B.血培养
C.PPD试验
D.胸部CT检查
正确答案
A
解析
:①本例为青年患者,35岁,低热(T37.6℃)、盗汗、消瘦3月,这是典型“结核病”的中毒症状。右下肺触觉语颤减弱,叩诊浊音,心尖搏动向左移位都是“右侧胸腔积液”的典型体征。因此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②由于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因此人院后最主要的诊断措施是胸腔穿刺抽液检查,进一步确诊。血培养对结核病的确诊无效。PPD试验只对婴幼儿结核病的诊断有价值,对成人只具有参考意义。胸部CT只有助于排除肺部占位病变。③由于右侧胸腔积液,因此体检时可能发现:右肺底上移、气管向左侧移位、右侧胸廓肋间隙增宽、右侧积液区上方(不是右上肺)可能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管样呼吸音)
女性,37岁,腹胀、腹泻与便秘交替半年,常有午后低热,夜间盗汗。体检:腹壁柔韧感,轻度压痛,肝脾未触及,腹水征(+)。腹水检验:比重1.018,蛋白25g/L,白细胞700×106/L,中性 0.30,淋巴0.70,红细胞300×106/L,本例最可能诊断是
A.结核性腹膜炎
B.原发性腹膜炎
C.癌性腹膜炎
D.巨大卵巢囊肿
E.肝静脉阻塞综合征
正确答案
A
解析
该中年女性病人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腹胀、腹壁柔韧感和轻压痛,腹水常规检查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结核性腹膜炎。
(106~108题共用题干)
男性,40岁。2个月来低热、消瘦、盗汗,半个月来劳累后气短。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已愈。查体:T 37.5℃,右下肺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呼吸音消失,心尖搏动向左移位,心率92次/分,律齐,心音正常,未闻及杂音,超声波示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
该患者还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右肺底下移
B.气管向左移位
C.右上肺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D.双侧胸廓肋间隙变窄
正确答案
B
解析
[考点] 胸腔积液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分析] 该中年男性患者缓慢起病,有低热、消瘦、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有肺结核病史,近来渐进性气短加重,体检和超声提示为典型的胸腔积液,分析胸腔积液的发病率在我国目前最多见的是结核性的,且患者发病过程、临床表现都支持结核,该患者还有肺结核病史。由病毒性感染所致的胸腔积液少见,积液量少,常可自愈;化脓性的胸腔积液患者一般起病急,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病情较严重;肿瘤性胸腔积液有时不易与结核性区别,但肿瘤多见于老年人,故该患者首先考虑结核性。为进一步确诊,最有意义的检查是胸腔穿刺抽液,对积液进行常规、生化、细菌学、免疫学、细胞病理学等检查,其余检查的诊断意义均较小。患者右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可使右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气管移向左侧即健侧;由于胸腔积液致右肺底叩诊受干扰,常显示右肺底抬高;一般只有当大量胸腔积液时可导致上叶肺压缩而出现支气管呼吸音,该患者是中等量积液,故右上肺不会闻及支气管呼吸音。
女,52岁,气短3个月。胸片显示右上纵隔增宽,右上叶主支气管狭窄,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结核
B.大叶性肺炎
C.中央型肺癌
D.霉菌性肺炎
E.炎性假瘤
正确答案
C
解析
肺结核有较明显的中毒症状,原发型常引起肺门淋巴结肿大。大叶性肺炎炎性渗出主要在肺泡,不会使纵隔增宽和主支气管狭窄,中央型肺癌可有肺门肿块,可引起主支气管狭窄,霉菌性肺炎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时,炎性假瘤多位于肺的表浅部位。
普通型流脑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低热、头痛、皮肤黏膜瘀点
B.高热、循环衰竭、皮肤黏膜大片瘀斑
C.高热、皮肤黏膜瘀斑、昏迷、呼吸衰竭
D.高热、头痛、皮肤黏膜瘀斑、脑膜刺激征
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瘀点、血培养可阳性
正确答案
D
解析
普通型流脑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感染中毒症状,瘀点瘀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脑膜刺激征。 [考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临床表现。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8岁。因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18小时入院,活动时疼痛加重,坐位及胸膝位减轻。既往有胆石症病史。体检:T38.5℃,P130次/分,BP12/7kPa(90/52.5mmHg)。巩膜微黄。轻度腹胀,腹软,上腹部明显压痛,肠鸣音减弱。墨菲氏征阳性。提示:入院第3周,出现畏寒、高热、再次出现上腹痛。B超显示:上腹部探及3×4cm包块,内无回声。血WBC:22.0×10[~9.gif]/L,N:0.85,血淀粉酶401单位,尿淀粉酶791单位。腹部透视无膈下游离气体提问:目前主要考虑哪些并发症?()
A.败血症
B.消化性溃疡并穿孔
C.肝脓肿
D.胃癌
E.胰头癌
F.胰腺脓肿
G.胰腺假性囊肿
H.原发性肝癌
正确答案
A, F, G
解析
应试者首先要明确的是,该患者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所以,答题的思路应该从此病着手,主要考虑与此病有关的一些并发症,本例在病程第3周出现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B超又提示上腹部液性包块、而腹腔脓肿往往发生在坏死性胰腺炎的第3周,所以第3、6项为正确答案。胰腺脓肿容易发生在第3-4周,且如果并发感染则有全身中毒症状。败血症往往与腹腔脓肿并存,故第1、7项均为正确答案。患者有上腹包块,应想到肿瘤的可能,但本例病情发展迅速,且有液性包块,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又是发生在坏死性胰腺炎之后;均不支持肿瘤的诊断,故第4、5、8项为错误答案。坏死性胰腺炎为一应激因素,容易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导致溃疡病并穿孔。尤其是后壁溃疡穿孔,容易形成局部腹膜炎及包裹性肿块,且亦为液性,故应想到第2项的可能。但本例无溃疡病史,腹部透视亦不支持,所以第2项为无效答案。
下列关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壁腹膜受刺激时,痛觉敏感,定位准确,可引起放射性肌紧张
B.脏腹膜受刺激时,痛觉定位差常表现为腹部钝性疼痛
C.腹膜炎主要病因有阑尾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D.化脓性腹膜炎一般都有混合感染,故毒性较剧
E.大量毒素吸收是腹膜炎造成血容量明显减少的唯一因素
正确答案
E
解析
[解析]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按发病机制分为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又称为自发性腹膜炎),腹腔内无原发性病灶。致病菌多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杆菌。继发性腹膜炎是最常见的腹膜炎,腹腔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内脏破裂,是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早期为腹膜刺激症状,如腹痛、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等;后期由于感染和毒素吸收,主要表现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当腹膜炎进入严重阶段时,常出现高热、大汗、口干、脉快、呼吸浅促等全身中毒表现。后期由于大量毒素吸收,患者则表现为表情淡漠、面容憔悴、眼窝凹陷、口唇发绀、肢体冰冷、舌黄干裂、皮肤干燥、呼吸急促、脉搏细弱、体温剧升或下降、血压下降、休克、酸中毒。但大量毒素吸收并不是腹膜炎造成血容量明显减少的唯一因素。脏腹膜受刺激时,痛觉定位差常表现为腹部钝性疼痛,壁腹膜受刺激时,痛觉敏感,定位准确,可引起放射性肌紧张。故答案应选E。
男性,30岁。近2个月来感乏力、纳差、体重下降、低热,自测体温37.6~37.8℃;近来感心悸、气促、下肢浮肿。查体发现心界向两侧扩大,肝肋下2.5cm,轻触痛,下肢浮肿(+);尿蛋白(+)。超声心动图示:中到大量心包积液。X线胸片示:心脏向两侧普遍性增大,心脏搏动减弱,右上肺有陈旧结核病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硬化
B.二尖瓣狭窄合并右心衰竭
C.营养不良
D.结核性心包炎
E.急性肾炎
正确答案
D
解析
此病人有心包积液和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结合有低热、纳差、体重下降等可能的结核中毒症状和右上肺有陈旧结核病灶,因此最可能的诊断是结核性心包炎,而其余四种诊断均不太可能。
引起夏季(5~8月)腹泻的常见病原体
A.致病性大肠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轮状病毒
D.柯萨奇病毒
E.空肠弯曲菌
正确答案
A
解析
腹泻病多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小儿约占75%。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在夏季 (6、7、8月)及秋冬季(10、11、12月)有2个发病高峰。大肠杆菌肠炎多发生在5~8月份气温较高的季节,腹泻频繁,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和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蛋花汤样或水样,混有黏液。全身中毒症状较明显,可发生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
男,35岁,温度计厂工人,主诉:易激动、易怒,(示情感障碍);2年前有唇、手指等细小震颤,现发展到全身震颤,并出现书写震颤;有口腔炎反复发作。该病人的可能诊断为
A.汞中毒
B.铅中毒
C.苯中毒
D.镉中毒
E.砷中毒
正确答案
A
解析
题解:(1)汞吸收:尿汞超过正常值,无明显中毒症状。(2)急性中毒:有明显口腔炎、流涎、易激动、手指震颤等,可出现尿汞增高。(3)慢性中毒:①轻度中毒,为神经衰弱和轻度兴奋表现,尿汞增高。②中度中毒,初期表现为神经衰弱,进一步发展为特异症状和体征,主要为易兴奋性,震颤(粗大的意向性震颤),口腔炎。尚有精神性格改变、震颤加剧。③重度中毒,汞中毒性脑病,精神性格改变显著,四肢共济失调。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