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 共1835题
患者,男性,47岁,急性阑尾炎穿孔腹膜炎手术修补后6d,患者突然寒战,发热,出汗等全身中毒症状,伴有上腹痛,呃逆以及季肋部压痛,叩击痛等,应考虑是
A.切口感染
B.盆腔脓肿
C.菌血症
D.膈下脓肿
E.脓毒症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下列哪些不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
A.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B.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内液性暗区
C.血液细菌学培养有时为阳性
D.肝穿刺液为咖啡色
E.常继发于胆道感染
正确答案
D
解析
肝穿刺液为咖啡色是阿米巴肝脓肿的特点。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的机制是
A.促进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B.抑制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
C.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D.抑制单胺氧化酶
E.抑制胆碱酯酶
正确答案
E
解析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机制为它能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而出现中毒症状。
12岁男孩,跌跤后当晚自感全身不适,发热,左膝部疼痛,经用青霉素3日无效来院,检查左股骨下端肿胀,有局限性深压痛,膝关节内有积液,活动障碍,体温39.5℃,白细胞计数18×10 9/L,中性90%,血沉80mm/h,诊断
A.风湿性膝关节炎
B.化脓性膝关节炎
C.股骨下端化脓性骨髓炎
D.创伤性膝关节炎
E.股骨下端骨肉瘤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题思路]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起病急,通常有外伤史,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肢局部剧痛,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早期行局部分层穿刺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细菌性肝脓肿
B.胆囊积脓
C.胆囊坏疽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D.并发急性胰腺炎
E.胆囊十二指肠内瘘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题思路] 急性胆囊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胆囊坏疽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病人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危及生命。
疖痈的临床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
A.疖痈是皮肤毛囊及其附件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B.疖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C.痈以上唇为多见,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D.位于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痈,如处理不当可以引起严重的颅内感染
E.面部疖痈一旦确诊,应及早切开或挑破排脓
正确答案
E
解析
面部疖痈除非已经脓头形成,接近破溃,否则不要轻易切开引流或挑破排脓。
发生于颌下颏下区的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中,错误的是
A.局部广泛性肿胀,并可触及捻发音
B.易造成中毒性休克
C.病情发展可引起呼吸困难
D.病情严重者,体温升高明显,可高达40℃以上
E.切开后有大量咖啡色、稀薄恶臭、混有气泡的分泌物
正确答案
D
解析
发生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时由于全身机体中毒症状严重,体温不会升高。
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抑制单胺氧化酶
B.抑制胆碱酯酶
C.激动多巴胺受体
D.阻断多巴胺受体
E.抑制TXA2合成
正确答案
E
解析
有机磷能与胆碱酯酶牢固结合形成不易解离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引起体内乙酰胆碱大量堆积,产生一系列乙酰胆碱中毒症状。多巴胺能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此与药物选择性激动血管平滑肌多巴胺受体有关。研究证明血小板中PG合成酶对阿司匹林的敏感性高,因此小剂量阿司匹林就能抑制TXA2合成,可预防血栓形成。
阿米巴性肝脓肿:()
A.起病急骤严重,中毒症状明显
B.起病后不久即发生中毒性休克
C.肿大的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结节
D.病程轻长,偶有发热,腹泻
E.突发右上腹剧痛,发热可伴有黄疸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本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急性中毒症状缓解,但在病程第3天时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直至呼吸停止。这时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可能是
A.中毒反跳
B.中间型综合征
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D.阿托品中毒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