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确;

B、森林群落阶段比灌木阶段复杂而稳定,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复杂,B错误;

C、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C正确;

D、森林阶段叶面积指数比其灌木阶段大,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D正确.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1所示.

(1)本实验过程中,通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种群数量变化决定于____________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______,而图1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____________

(3)若该稻田多年后被弃耕,其将发生演替至顶极群落(演替所达到的最终平衡状态),其上物种甲、乙、丙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则物种甲、乙、丙在演替的不同阶段开始生长,最先定居于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可能是______,至顶极群落后三者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最可能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水花生属于植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图1中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而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则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分析图2,开始时丙的光照强度最强,是优势物种,说明最先定居;最终甲的光照强度最强,其次是乙,最后是丙,则从下向上是丙、乙、甲,体现垂直结构.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出生率    死亡率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丙     丙乙甲

解析

解:(1)水花生属于植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种群数量增加,因此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图1示输入该稻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图1中水生植物属于生产者,而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则稻田生态系统中未表现的成分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分析图2,开始时丙的光照强度最强,是优势物种,说明最先定居;最终甲的光照强度最强,其次是乙,最后是丙,则从下向上是丙、乙、甲,体现垂直结构.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出生率    死亡率

(2)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3)丙     丙乙甲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

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中发生的群落演替

C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D冰川融化而暴露的某一地区上进行的群落演替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火灾过后的草原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

B、过量砍伐后的森林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B错误;

C、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C错误;

D、冰川融化而暴露的土地上进行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替,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乱石窑裸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阔叶林群落人工过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与原群落相比,输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灌木群落重新恢复为阔叶林群落的演替属于______,该演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______

(2)采用样方法调查某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群落的______

(3)草本植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200J/(cm2•年),在面积100cm2的范围内,每年输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数值最少为______J;次级消费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______千克.

(4)阔叶林中某些鸟类的保护色能躲避鹰的捕食,但狐狸却能通过鸟类的气味准确找出他们的位置,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功能.

正确答案

解:(1)阔叶林群落人工过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与原群落相比,由于垂直结构变得简单,则输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灌木群落重新恢复为阔叶林群落的演替属于 次生演替,该演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2)调查某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3)草本植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200j/(cm2•年),在面积l00cm2的范围内,由于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每年输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数值最少为=1200×100×10%=12000j;次级消费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50÷20%÷20%=1250千克.

(4)阔叶林中某些鸟类的保护色能躲避鹰的捕食,但狐狸却能通过鸟类的气味准确找出他们的位置,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即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减少  次生演替  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2)随机取样   物种丰富度

(3)12000  1250

(4)信息传递

解析

解:(1)阔叶林群落人工过度砍伐后形成灌木群落,与原群落相比,由于垂直结构变得简单,则输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灌木群落重新恢复为阔叶林群落的演替属于 次生演替,该演替速度较快的原因是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2)调查某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随机取样.若同时统计各样方中物种的种类,可以调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

(3)草本植物群落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200j/(cm2•年),在面积l00cm2的范围内,由于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每年输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数值最少为=1200×100×10%=12000j;次级消费者增加50千克,至少需要生产者=50÷20%÷20%=1250千克.

(4)阔叶林中某些鸟类的保护色能躲避鹰的捕食,但狐狸却能通过鸟类的气味准确找出他们的位置,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即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故答案为:

(1)减少  次生演替  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

(2)随机取样   物种丰富度

(3)12000  1250

(4)信息传递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五个阶段为初生演替的必经过程

B在正常情况下,次生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

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D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只有在环境条件和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群落演替才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否则只能到灌木阶段,A错误;

B、群落演替使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大,B错误;

C、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因此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C错误;

D、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因此火灾后的森林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D.

下一知识点 : 种间关系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群落的概念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