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概念
- 共993题
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淡水湖泊发生的演替过程为:开敞水体→沉水植物群落→浮叶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地中生或旱生植物群落,A错误;
B、次生演替由于保留原有土囊条件或植物种子其他繁殖体,因此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原生演替的速度快,B正确;
C、人类活动能改变群落的演替速度,也能改变演替方向,C错误;
D、自然状态下,群落的演替使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D错误.
故选:B.
群落演替到一定阶段,就不在进行将长期稳定下来,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演替到森林阶段的植物存在垂直结构,上层为乔木,中层为灌木,下层为草本,而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则动物种类也增加,A正确;
B、地球上现存的群落与环境相互适应,大多数处于顶级状态,B正确;
C、演替到能长期稳定的森林群落时,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大于0,C正确;
D、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量为净初级生产量,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为总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剩余量为净初级生产量,D错误.
故选:D.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生态学家发现田野菟丝子能够有效防除薇甘菊,实地调查数据如下表所示(说明:引入前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引入后指样地引入田野菟丝子2年后;simpson多样性指数值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请分析回答:
(1)获得表中数据所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薇甘菊对所处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最可能是______;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珠三角群落的______结构.
(3)与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前相比,引入田野菟丝之后样地薇甘菊种群密度较______,这是由于菟丝子寄生于薇甘菊体表,导致薇甘菊种群的______升高.
(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引入田野菟丝子前后的该群落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植物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注意随机取样.
(2)从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水平结构.
(3)引入田野菟丝子后,田野菟丝子从薇甘菊那里获得营养,二者构成寄生关系,导致薇甘菊种群的死亡率升高,薇甘菊种群密度较小.
(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导致多样性降低 水平
(3)小 死亡率
(4)次生演替 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解析
解:(1)植物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该方法的关键注意随机取样.
(2)从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薇甘菊覆盖度越高,植物种类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越低,说明薇甘菊可能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不同地段的样地内,植物种类不同,这说明珠三角群落水平结构.
(3)引入田野菟丝子后,田野菟丝子从薇甘菊那里获得营养,二者构成寄生关系,导致薇甘菊种群的死亡率升高,薇甘菊种群密度较小.
(4)引入田野菟丝子后,当地群落的物种种类及各种群数量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说明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故答案为:
(1)样方法
(2)导致多样性降低 水平
(3)小 死亡率
(4)次生演替 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南极洲的菲尔德斯半岛是研究南极洲生态系统及生物资源的理想之地.自1985年2月在岛上建立长城站以来,我国科学家对该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从而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图1是关于菲尔德斯半岛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研究资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科学家每年需要统计该生态系统中黑背鸥的种群数量,一般采用______法.
(2)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______演替,图2中符合该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所含有机物变化的情况是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有______,贼鸥与企鹅的关系是______.
(4)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5)假设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______kg.
正确答案
解:(1)黑背鸥是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数量的方法常用标志重捕法.
(2)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是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灭绝了的地方,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演替过程是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过程,达到成熟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有机物的总量也趋于稳定,故选:C.
(3)分析题图可知,菲尔德斯半岛上的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微生物和贼鸥.当贼鸥捕食企鹅时,贼鸥与企鹅之间是捕食关系,当贼鸥、企鹅共同捕食鱼时,贼鸥与企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念珠藻.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由题意可知,贼鸥若不以尸体为食,则贼鸥所在的食物链是:念珠藻→鱼(磷虾)→企鹅→贼鸥,念珠藻→鱼→贼鸥,念珠藻→帽贝→贼鸥,因此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性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是:1×5×5×5+1×5×5+1×5×5=175Kg.
故答案为:
(1)标志重捕
(2)初生 C
(3)微生物、贼鸥 捕食和竞争
(4)念珠藻(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175
解析
解:(1)黑背鸥是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数量的方法常用标志重捕法.
(2)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是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灭绝了的地方,若该生态系统中的群落是由冰川冰盖融化后的裸地演替而来,则此种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演替过程是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的过程,达到成熟阶段,生态系统的结构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有机物的总量也趋于稳定,故选:C.
(3)分析题图可知,菲尔德斯半岛上的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微生物和贼鸥.当贼鸥捕食企鹅时,贼鸥与企鹅之间是捕食关系,当贼鸥、企鹅共同捕食鱼时,贼鸥与企鹅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念珠藻.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由题意可知,贼鸥若不以尸体为食,则贼鸥所在的食物链是:念珠藻→鱼(磷虾)→企鹅→贼鸥,念珠藻→鱼→贼鸥,念珠藻→帽贝→贼鸥,因此贼鸥不以尸体为食,且等比例地捕食各种生物,则贼鸥增重性3Kg至少需要消耗念珠藻是:1×5×5×5+1×5×5+1×5×5=175Kg.
故答案为:
(1)标志重捕
(2)初生 C
(3)微生物、贼鸥 捕食和竞争
(4)念珠藻(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5)175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A正;
B、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B错误;
C、落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远芳”到“晴翠”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
D、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概念比较可知,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为起始条件不同,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