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落的概念
- 共993题
如图是温带某群落初生演替过程中代表两种数值变化的两条曲线,生物量是指单位面积上积存的有机物质量.Ⅰ、Ⅱ这两条曲线所代表的依次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群落开始演替时,草本植物的种类及数量逐渐增多,随着演替的进行,一些灌木逐渐生长起来,取代了草本的优势,所以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逐渐减少;而植被的种类及生物量逐渐增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所以a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b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A正确;
B、随着演替的不断进行,物种种类越来越多,生物数量也会增加,B错误;
C、腐殖质应该是随物种丰富度增加而增加,C错误;
D、初生演替过程中先出现生产者,接着出现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D错误.
故选:A.
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过渡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表为恢复过称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演替;群落类型______中的动物分层现象最复杂,丰富度最高.
(2)群落中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_____.
(3)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采用的统计方法通常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题表可知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中的植物分层现象最复杂,丰富度最高,因而动物分层现象也是最复杂,丰富度最高的.
(2)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例,他由题意知,该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因此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
(3)研究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个体较大、种群个体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采用记名计算法.
故答案为:
(1)次生 常绿阔叶林
(2)20%
(3)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解析
解:(1)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的常绿阔叶林中的植被未被彻底破坏,因此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题表可知群落类型常绿阔叶林中的植物分层现象最复杂,丰富度最高,因而动物分层现象也是最复杂,丰富度最高的.
(2)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数目的比例,他由题意知,该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因此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
(3)研究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对于个体较大、种群个体数量有限的群落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采用记名计算法.
故答案为:
(1)次生 常绿阔叶林
(2)20%
(3)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下列地方能发生初生演替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是保留有土壤条件,甚至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开始次生演替,如从过量砍伐的森林开始的演替、从弃耕的农田开始的演替、火灾过后的草原开始的演替.
2、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开始初生演替,如火山爆发上的演替.
故选:A.
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每一个演替阶段由于环境不同,物种不同,所经历的时间可能也不同,A正确;
B、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物种生长的快,演替进展快,在寒冷干燥的不利条件下进展慢,B正确;
C、在群落演替不同阶段中由于条件不同,优势种也不同,C正确;
D、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裸岩、弃耕的农田不一定能演替为森林,湖泊可能会演替为森林,D错误.
故选:D.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A正确;
B、群落演替的原因是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则群落的结构未受到干扰或破坏,也发生群落演替,B错误;
C、初生演替是在一从来没有过植被,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则经历时间漫长,C正确;
D、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