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间关系
- 共764题
森林中生物防治松毛虫的常用方法有招引灰喜鹊和投放松毛虫白僵病菌.灰喜鹊与松毛虫、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分别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招引灰喜鹊防治松毛虫,则灰喜鹊与松毛虫的关系是捕食;施放松毛虫白僵病菌防治松毛虫,说明白僵病菌与松毛虫的关系是寄生.
故选:D.
(2015秋•伊川县校级月考)雄羚羊为争夺雌羚羊而向别的雄羚羊发动攻击的行为属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为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而种内斗争属于同种生物之间的种内关系.所以雄羚羊为争夺雌羚羊而向别的雄羚羊发动攻击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
故选:B.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问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一猎物模型,如图甲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图乙为相应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据图甲分析,由于负反馈调节,捕食者和猎物的种群数量均能维持相对稳定,A正确;
B、甲图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即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捕食者的种群数量也增加,这样猎物的种群增长受到抑制,B正确;
C、甲图中①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a;②区域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对应乙图中b,③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对于乙图中c;④区域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对应乙图中d,C正确;
D、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因此乙图中P为捕食者的种群数量,H为猎物的种群数量,D错误.
故选:D.
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青蛙三种生物,其生物量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目中的曲线图分析,生物量依次由甲乙丙,因为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所以各营养级的生物量会逐级减少,所以甲乙丙依次是水稻、螟虫、青蛙,A正确;
B、从第1年到第5年三条曲线比较平稳,所以处于动态平衡,B正确;
C、第6年3种生物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是由于人类大量捕杀螟虫而不是青蛙,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C错误;
D、假如第七年适量喷洒农药,可杀死螟虫,将使水稻产量增加,但由于自然选择,容易形成抗药性强的螟虫,D正确.
故选:C.
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_____,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______.
(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______.
正确答案
竞争
c
a
降低
解析
解:(1)图中a和b数量在一开始都有增加,后来表现为你死我活,所以二者为竞争关系.
(2)a、c、d的营养关系为a→c→d,可知三者为捕食关系,当d天敌大量死亡,c在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大,由于天敌的增多,a种群密度减小.
(3)若a大量死亡,c因缺少食物而下降,d因c下降而下降.
故答案为:
(1)竞争
(2)c a
(3)降低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