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间关系
- 共764题
如图表示两个生物群落中共存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则甲乙图种间竞争强度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资源包括食物、空间等方面. 根据图示,甲图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少,所以竞争强度相对小,乙图中三种生物在资源利用上重合部分多,所以竞争强度相对大.
故选:B.
科学家通过研究种间捕食关系,构建了捕食者-----猎物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据图回答:
(1)该模型属于______(填“物理”、“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______调节.
(2)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猎物和捕食者K值的数据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3)若图2是碳循环示意图,则丁指的是______.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填图中序号)
正确答案
解:(1)坐标曲线属于数学模型;从该曲线中可以看出,捕食者数量随着猎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在时间上二者的变化是不同步的,二者数量处于波动状态,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2)因为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物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猎物的K值应为N2,捕食者的K值应为P2.
(3)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图中丁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若图中箭头只表示二氧化碳,则生产者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消费者利用,也不能被分解者利用,消费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不能被分解者利用,故箭头③④⑦不存在.
故答案为:
(1)数学 负反馈
(2)N2 P2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③④⑦
解析
解:(1)坐标曲线属于数学模型;从该曲线中可以看出,捕食者数量随着猎物的数量变化而变化,在时间上二者的变化是不同步的,二者数量处于波动状态,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2)因为当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生物的数量围绕K值上下波动,故猎物的K值应为N2,捕食者的K值应为P2.
(3)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放出二氧化碳,因此图中丁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若图中箭头只表示二氧化碳,则生产者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消费者利用,也不能被分解者利用,消费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不能被分解者利用,故箭头③④⑦不存在.
故答案为:
(1)数学 负反馈
(2)N2 P2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③④⑦
如图1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防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2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______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______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______和______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______.
(5)研究人员将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1与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A图与B图所示.
①S1种群与S2种群的关系是______.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T1、T2的交替变化,S1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C图,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
正确答案
解:(1)根据题干信息,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则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两种草履虫都以枯草杆菌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
(2)根据加入生物的先后顺序,A、B两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大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5)①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A图中S1种群在竞争中获胜,B图中S2种群在竞争中获胜,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②S1与S2生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Tl与T2,则在Tl、T2交替变化时,他们的种群数量为交叉起伏形式.
即:
故答案为:
(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5)①竞争
②
解析
解:(1)根据题干信息,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则枯草杆菌和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两种草履虫都以枯草杆菌为食物,属于竞争关系.
(2)根据加入生物的先后顺序,A、B两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大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以枯草杆菌为食,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5)①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A图中S1种群在竞争中获胜,B图中S2种群在竞争中获胜,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②S1与S2生存的适宜温度分别为Tl与T2,则在Tl、T2交替变化时,他们的种群数量为交叉起伏形式.
即:
故答案为:
(1)捕食 竞争
(2)枯草杆菌 双小核草履虫
(3)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争夺食物,前者占优势,适者生存,后者被淘汰
(4)大草履虫加入后大量繁殖,导致枯草杆菌减少
(5)①竞争
②
猪笼草生长于营养元素稀缺的土壤环境中,需要依赖捕食昆虫来获取生长所需的足够氮元素.一种莱佛士猪笼草具有超长捕虫囊,囊底部有消化昆虫的消化液,囊中栖息有长毛蝙蝠,它所捕食的昆虫数量只有其他猪笼草的.据此无法推断出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莱佛士猪笼草具有超长捕虫囊,囊底部有消化昆虫的消化液,囊中栖息有长毛蝙蝠”,说明长毛蝙蝠可能将猪笼草当做“天然厕所”,从而为莱佛士猪笼草提供了氮元素,A正确;
B、“莱佛士猪笼草具有超长捕虫囊,囊底部有消化昆虫的消化液,囊中栖息有长毛蝙蝠”,说明长毛蝙蝠栖息部位需避开莱佛士猪笼草分泌的消化液,防止被分解,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无法推测莱佛士猪笼草通过光合作用为长毛蝙蝠提供有机物,C错误;
D、长毛蝙蝠可能将猪笼草当做“天然厕所”,从而为莱佛士猪笼草提供了氮元素,说明莱佛士猪笼草与长毛蝙蝠为互利共生,D正确.
故选:C.
面对去年我国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旱情,生物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发现,摩西球囊霉菌可以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体,增强抗旱性,请完成实验设计,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
材料用具:紫花苜蓿幼苗,摩西球囊霉菌菌种,栽培土(经灭菌处理的田间土与河沙混合,体积比9:1),大小一致的花盆.
方法步骤:
(1)每个花盆中放置栽培土3kg,并将花盆平均分成A、B两组.
(2)A组各花盆中______,B组各花盆中______.
(3)将等数量的幼苗移栽于各花盆中,置于______条件下培养:
(4)6周后,______处理10d,每天观察、记录并统计______.
正确答案
解:(2)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所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即A组各花盆中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B组各花盆中不接种.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4)六周后两者已经共生,所以开始进行试验,根据根据题意可知,放在干旱环境中进行选择,指标为紫花苜蓿的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故答案为:
(2)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不接种
(3)适宜且相同
(4)干旱 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解析
解:(2)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接种摩西球囊霉菌是否具有提高紫花苜蓿(牧草)的抗旱能力.所以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即A组各花盆中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B组各花盆中不接种.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4)六周后两者已经共生,所以开始进行试验,根据根据题意可知,放在干旱环境中进行选择,指标为紫花苜蓿的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故答案为:
(2)接种等量的摩西球囊霉菌菌种 不接种
(3)适宜且相同
(4)干旱 紫花苜蓿死亡率或存活率或存活天数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