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可能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DM、N将呈现“J”型增长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根据曲线图分析,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有重叠,则为竞争关系,另外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也可能存在竞争,如环境资源,A正确;

B、b越大说明生物摄取的食物种类越多,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错误;

C、d越小,说明M、N两种生物摄取食物的种类重叠小,表明M与N的竞争不激烈,C错误;

D、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将呈现S型增长,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有关生态系统的图象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如图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捕食,因为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

B

如图中,a、b、c三个地域中,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是c

C

如图中,假设丙、丁、甲、乙构成一条食物链,甲增加,则丁增加,乙减少

D

如图中,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竞争的曲线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同步性变化,捕食的曲线是“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不同步性变化,所以大、小草履虫的关系是竞争,A错误;

B、图2中a、b、c三个地域中,a地域落叶供给量最多,而土壤中有机物的量最少,说明生物多样性最高,B错误;

C、图3中,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构成一条食物链是丙→丁→甲→乙,甲增加,则丁减少,乙增多,C错误;

D、图4中,食物网中食物链两条:植物→昆虫→鸟、植物→鸟,则昆虫与鸟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鸟属于第二、三营养级,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下表为不同温度下菌根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影响的实验结果.

•气孔导度是描述气孔开放程度的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菌根真菌与玉米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15℃条件下,与无菌根玉米相比,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速率高,据表分析,其原因有①______,促进了光反应;②______,促进了暗反应.

(3)实验结果表明:菌根能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速率,在______条件下提高的比例最大.

(4))在菌根形成率低的某高寒草甸试验区进行菌根真菌接种,可提高部分牧草的菌根形成率.如图为接种菌根真菌后试验区内两种主要牧草种群密度和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结果.

①图中种群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值______

②据图推测,两种牧草中菌根依赖程度更高的是______.接种菌根真菌后,该试验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由题可知,菌根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所以两者关系是互利共生.

(2)25℃条件下,有菌根的玉米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50,无菌根的为120,可确定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效率高,所以其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高.

(3)1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光合速率高,根据表格有菌根玉米气孔导度为58,比无菌根气孔导度42要大,可知有菌根的气孔导度大,有利于二氧化碳供给,促进暗反应,有菌根玉米叶绿素相对含量为31,比无菌根玉米的28要高,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吸收光能,促进光反应.

(4)对比5℃、15℃、25℃条件下有菌根与无菌根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差,可知在5℃时有菌根与无菌根的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最大,说明在5℃菌根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5)高查种群密度取样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由图可知牧草A随菌根接种,种群密度增加,所以其对菌根的依赖度高,实验区牧草接种菌根后,物种丰富度增大,所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故答案为:

(1)互利共生

(2)①叶绿体相对含量高,利于吸收光能②气孔导度大,CO2 供给充分

(3)5℃(或低温)

(4)①平均

②优质牧草A   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

解析

解:(1)由题可知,菌根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所以两者关系是互利共生.

(2)25℃条件下,有菌根的玉米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50,无菌根的为120,可确定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效率高,所以其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高.

(3)1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光合速率高,根据表格有菌根玉米气孔导度为58,比无菌根气孔导度42要大,可知有菌根的气孔导度大,有利于二氧化碳供给,促进暗反应,有菌根玉米叶绿素相对含量为31,比无菌根玉米的28要高,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吸收光能,促进光反应.

(4)对比5℃、15℃、25℃条件下有菌根与无菌根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差,可知在5℃时有菌根与无菌根的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最大,说明在5℃菌根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5)高查种群密度取样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由图可知牧草A随菌根接种,种群密度增加,所以其对菌根的依赖度高,实验区牧草接种菌根后,物种丰富度增大,所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故答案为:

(1)互利共生

(2)①叶绿体相对含量高,利于吸收光能②气孔导度大,CO2 供给充分

(3)5℃(或低温)

(4)①平均

②优质牧草A   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

B种群的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稳定型的种群中雌雄性别比例为1:1

C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生物分布属垂直结构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出生率和死亡率不是决定种群密度,而是种群密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强调变化,A错误;

B、稳定型的种群中雌雄性别比例不一定为1:1,如进行群居生活的蜜蜂,雄性比例大于雌性,B错误;

C、一座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生物分布是主要受到温度影响,因此属水平结构,C错误;

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如鹰和蛇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D正确.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为一定时间内森林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根据曲线写出这三个种群构成的食物链:______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图中的哪一点?______

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

______;②______

(3)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期.

(4)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有一个种群为鸟类,则调查该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______;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在最初为乙>丙>甲;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则食物链为乙→丙→甲.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CE段中的D点,即.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①食物(乙)数量减少;②天敌(甲)数量增多;从而使得死亡率增加,出生率降低.

(3)种群丙在A、B、C、D这四个时期中,A时期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

(4)鸟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该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故答案为:

(1)乙→丙→甲    

(2)D     食物(乙)数量减少    天敌(甲)数量增多  

(3)A     

(4)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解析

解:(1)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在最初为乙>丙>甲;而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从变化趋势看,先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则食物链为乙→丙→甲.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是在CE段中的D点,即.AB段繁殖速度受到限制的原因是:①食物(乙)数量减少;②天敌(甲)数量增多;从而使得死亡率增加,出生率降低.

(3)种群丙在A、B、C、D这四个时期中,A时期种群数量最多,种内斗争最激烈.

(4)鸟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该种群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影响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故答案为:

(1)乙→丙→甲    

(2)D     食物(乙)数量减少    天敌(甲)数量增多  

(3)A     

(4)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间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