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有人在1980年对栖息于岩石地带原来生活在一起的大、小两个种的鬣蜥做了相互移走的实验.四年实验中,其中两年气候干旱,鬣蜥的食物短缺;另两年气候湿润,食物极为丰富.实验者将实验分成六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大、小鬣蜥.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1)如果只在A组与B组间比较,在干旱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据此分析,大、小两种鬣蜥的种间关系可能是______,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可以排除两种鬣蜥间有______关系.

(2)从实验来看,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判断理由是______

(3)在湿润年份,将大鬣蜥移走后,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与E组差别不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根据实验过程的气候条件分析,两组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的是______组.

正确答案

解:(1)B组是对照,A组中将大鬣蜥移走,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有可能是两者有共同的资源表现为竞争,也有可能大鬣蜥捕食小鬣蜥;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大鬣蜥的存活率比B组略有增加可以排除大鬣蜥捕食小鬣蜥.

(2)从实验来看,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则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

(3)当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对彼此的影响较弱,所以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其中E组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的环境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

故答案为:

(1)竞争和捕食(缺一不得分) 捕食 

(2)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3)食物充分,竞争较弱 

(4)E

解析

解:(1)B组是对照,A组中将大鬣蜥移走,小鬣蜥的体重、种群密度比B组明显增加,有可能是两者有共同的资源表现为竞争,也有可能大鬣蜥捕食小鬣蜥;再将C组与B组比较后大鬣蜥的存活率比B组略有增加可以排除大鬣蜥捕食小鬣蜥.

(2)从实验来看,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则大鬣蜥的竞争能力强于小鬣蜥.

(3)当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大小两种鬣蜥间的竞争较弱,对彼此的影响较弱,所以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4)B、E两组在实验中都起对照作用.其中E组处在潮湿气候,食物充足的环境中,小鬣蜥种群密度较大.

故答案为:

(1)竞争和捕食(缺一不得分) 捕食 

(2)移走大鬣蜥对小鬣蜥的影响较大,移走小鬣蜥对大鬣蜥的影响较小 

(3)食物充分,竞争较弱 

(4)E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固氮生物的能量来源、代谢类型及其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能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供植物营养,可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A错误;

B、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叶绿体,但具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B正确;

C、圆褐固氮菌属于共生固氮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利用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故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C错误;

D、放线菌能分解葡萄糖,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属于分解者,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异湾藻是常见单细胞赤潮藻类,科研人员为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将异湾藻与三种大型海藻分别混合培养于适宜的条件下,每天测量异湾藻数量变化,结果如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

B表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

C异湾藻和鸭毛藻为互利共生关系

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研究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对照组就是没有大型藻干扰,即对照组为相同条件下异湾藻单独培养,A正确;

B、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题中测的就是一定容器中的异湾藻数量,即中数值为异湾藻种群密度,B正确;

C、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当有其他藻类时异湾藻的数量比单独培养是数量减少,说明大型海藻对异湾藻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符合竞争关系,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互相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现象,C错误;

D、孔石莼和缘管浒苔对异湾藻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D正确.

故选:C.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出螳螂和蝉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互利共生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的食物链是:树→蝉→螳螂→黄雀,所以反映出螳螂和蝉之间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

故选:C.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015秋•房山区期末)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请回答问题: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______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的______下降,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用于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______,理由是______.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______

(5)科研小组又单独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______KJ/cm-2•a-1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2)由图1可知,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1:1,则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传递效率为20%,1÷20%+1÷20%÷20%=30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种群中的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变小,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4)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两种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能力相同,但蓝藻中藻毒素量远高于绿藻,会对罗氏虾和露斯塔野鲮鱼造成危害,因此选择的藻类是绿藻.如果藻类大量繁殖也会破坏环境,所以放植食性较高的鱼类,即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此类鱼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5)罗氏沼虾同化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KJ/cm-2•a-1

故答案为:

(1)竞争和捕食         

(2)30               

(3)偏高

(4)多样性    绿藻   绿藻体内的藻毒素含量低   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5)24.6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2)由图1可知,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为植食性:肉食性=1:1,则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传递效率为20%,1÷20%+1÷20%÷20%=30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种群中的个体总数=初次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使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变小,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4)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两种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能力相同,但蓝藻中藻毒素量远高于绿藻,会对罗氏虾和露斯塔野鲮鱼造成危害,因此选择的藻类是绿藻.如果藻类大量繁殖也会破坏环境,所以放植食性较高的鱼类,即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此类鱼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5)罗氏沼虾同化量=摄入食物中的能量-粪便中的能量=51.6-27.0=24.6KJ/cm-2•a-1

故答案为:

(1)竞争和捕食         

(2)30               

(3)偏高

(4)多样性    绿藻   绿藻体内的藻毒素含量低   植食性比例高(食物链短,能量利用率高)

(5)24.6

下一知识点 : 群落的结构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种间关系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