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 共1709题
为减少和消除CO2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在限制其排放量,另一方面科学家加强了对CO2创新利用的研究.甲醇是一种可再生燃料,它的沸点为64.7℃.有科学家提出绿色构想:把含有CO2的空气或工业尾气通入碳酸钾溶液中,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得到甲醇,其构想流程如下:(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a-40 Ba-137)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分解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在2×105Pa、300℃合成塔中,若有CO2与H2反应生成32g甲醇和水,放出49.5kJ的热量,试写出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在合成塔中发生的是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甲醇的生成,合成塔中维持300℃的较高温度的原因可能是______;若要提高甲醇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2条):______、______.
(4)甲醇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制燃料电池,常用KOH作电解质溶液,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5)常温常压下,饱和CO2水溶液的pH=5.6,c (H2CO3)=1.5×10-5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和H2CO3的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______(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己知10-5.6=2.5×10-6).
(6)某同学拟用沉淀法测定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他查得CaCO3、BaCO3的溶度积常数分别为4.96×10-9、2.58×10-9,该同学应该选用较合适的试剂是______(填字母).
A.Ba(OH)2溶液 B.Ca(OH)2溶液
C.BaCl2和NaOH混合溶液 D.CaCl2溶液.
正确答案
(1)依据流程图分析判断,分解池中发生的反应为碳酸氢钾分解生成碳酸钾、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CO2↑+H2O,
故答案为:2KHCO3K2CO3+CO2↑+H2O;
(2)根据CO2与足量H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2g甲醇和水,可放出49.5 kJ的热量,则生成1 mol CH3OH放出热量49.5 kJ的热量,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为
CO2(g)+3H2(g)=CH3OH (g)+H2O(g)△H=-49.5kJ•mol-1,故答案为:CO2(g)+3H2(g)=CH3OH (g)+H2O(g)△H=-49.5kJ•mol-1;
(3)在合成塔中发生的是放热反应,高温不利于甲醇的生成,较低温时反应速率过慢,生产效率低,合成塔中维持300℃的较高温度的原因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在此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是放热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依据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反应正向进行提高甲醇的产率,
故答案为: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性最高;降温;加压或将水和甲醇从混合体系中分离出来;
(4)燃料电池是燃料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反应为:CH3OH+8OH--6e-=CO32-+6H2O或:2CH3OH+16OH--12e-=2CO32-+12H2O,
故答案为:CH3OH+8OH--6e-=CO32-+6H2O或:2CH3OH+16OH--12e-=2CO32-+12H2O;
(5)常温常压下,饱和CO2水溶液的pH=5.6,c(H+)=c(HCO3-)=10-5.6mol/L;c (H2CO3)=1.5×10-5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和H2CO3的二级电离,则H2CO3⇌HCO3-+H+的平衡常数K=
=
=
=4.2×10-7mol•L-1,故答案为:4.2×10-7 mol•L-1;
(6)根据CaCO3、BaCO3的溶度积大小可知BaCO3更难溶,因此令CO2生成BaCO3反应更完全,故可选择Ba(OH)2(或NaOH溶液和BaCl2溶液)作为CO2的沉淀剂,测定的数据除空气的体积外,还需要测定实验时的温度、压强、沉淀的质量,故答案为:Ba(OH)2(或NaOH溶液和BaCl2溶液),故答案为:AD.
(的0ww•漳州g模)纳米氧化镁具有特殊的热、光、电、力学和化学等性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e是利用海水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流程e.
回答下列问题:
(w)操作I后得到的母液右镁离子浓度为w.8×w0-3 mol•L-w,要使镁离子产生沉淀,溶液的pH最低应为______.(已知:Ksp[MgCO3]=6.8×w0-6,Ksp[Mg(OH)的]=w.8×w0-ww)
(的)利用MgCl的•6H的O制备无水氯化镁,需在干燥的______气流右加热,原因是______.
(3)反应I右CO(NH的)的与H的O反应生成CO的和NH3•H的O,还发生另g主要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某科研小组研究反应I在温度为3二8K~3多8K时的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制备纳米氧化镁产率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右不要留空格):
(w)如e为反应I的温度对纳米MgO产率(曲线a)和粒径(曲线b)的影响,请你归纳出温度对纳米MgO的制备有何影响的结论(至少写出g条):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由于Ksp[Mg(OH)2]=c(Mg2+)•c2(OH-)=1.l×10-11,当溶液手c(Mg2+)=10-3mol•L-1,开始沉淀需要OH-浓度为c(OH-)==10-四&nzsp;mol•L-1,所以c(H+)=
=10-10mol•L-1,pH=-lgc(H+)=-log10-10=10.
故答案为;10.
(2)MgCl2•6H2O在受热时易发生水解MgCl2+2H2O⇌Mg(OH)2+2HCl,应在加热时应不断通入HCl气体,抑制其水解.
故答案为:HCl;MgCl2•6H2O在受热时易发生水解,为抑制其水解,在加热时应不断通入HCl气体.
(3)由工艺流程转化关系可知,反应I手的目的是制备Mg(OH)2,所以反应I手还发生Mg2+与氨水反应生成Mg&nzsp;(OH)2与NH四+,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2NH3•H2O=Mg&nzsp;(OH)2↓+2NH四+.
故答案为:Mg2++2NH3•H2O=Mg&nzsp;(OH)2↓+2NH四+.
(四)实验根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对氧化镁产率影响.
(Ⅰ)实验①和③,温度相同,反应时间相同,应研究反应物配比对氧化镁产率的影响,③手反应物配比应为四:1;
(Ⅱ)实验②和④,反应时间相同,反应物配比相同,温度不同,应是探究温度对产率的影响;
(Ⅲ)③手反应物配比应为四:1,实验②和③,温度相同、反应物配比相同,反应时间不同,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故答案为:
(5)由图表手数据可知,在37lK~39lK,纳米MgO的粒径大小无明显变化,在3l3K较低温度下有利于形成较小的颗粒,纳米MgO产率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故答案为:在37lK~39lK,纳米MgO的粒径大小无明显变化,在3l3K较低温度下有利于形成较小的颗粒,纳米MgO产率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某三种钠盐NaX,NaY,NaZ溶液,其pH依次为7,8,9,则其酸根形成的酸的酸性从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2)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a:NH4Cl; b:CH3COONH4,c:NH4HSO4三种溶液其中NH4+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3)已知,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反应H2 (g)+
X2 (g)⇌HX (g)的平衡常数为10,若将1.0mol的HX (g)通入体积为 1.0L的密闭容器中,在该温度时 HX (g)的最大分解率约为______.
正确答案
(1)因pH越大,说明酸根离子水解越是强烈,对应的酸越弱.所以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HX>HY>HZ,
故答案为:HX>HY>HZ;
(2)醋酸根离子水解生成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水解生成氢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所以醋酸根离子参加铵根离子水解,硫酸氢根离子电离出氢离子抑制铵根离子水解,所以三种溶液中铵根离子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b a c;
故答案为b a c;
(3)在25℃时,101kPa下,1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48.40KJ的热量,则1mol辛烷即114g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5518KJ的热量,所以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
故答案为:C8H18(l)+12.5O2(g)=8CO2(g)+9H2O(l);△H=-5518kJ/mol;
(4)设HX (g)分解的物质的量为x.
H2 (g)+
X2 (g)⇌HX (g)
开始 0 0 1mol/L
反应 0.5xmol/L 0.5xmol/L xml/L
平衡0.5xmol/L 0.5xmol/L (1-X)mol/L
平衡常数K==10,x=
mol,所以其分解率=
×100%=17%;
故答案为:17%.
可逆反应N2+3H2
2NH3是工业上合成氨的重要反应.
(1)根据图1请写出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热量用E1、E2或E3表示)
(2)图1中虚线部分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中的______条件,请解释原因______.
(3)当反应达到平衡位置时不断改变条件(不改变N2、H2和NH3的量),图2表示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关系,其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NH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______
(4)在一定温度下,若将4a mol H2和2amol N2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a mol H2、amol N2和2amol NH3,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
(5)将上述实验中产生的NH3通入到0.04mol•L-1的FeCl3溶液中,要使溶液中Fe3+沉淀较完全(即Fe3+浓度降至原来的千分之一),则溶液的pH为______(已知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常数Ksp=4×10-38)
正确答案
(1)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生成1mol生成物放出的热量为(E3-E1)kg,则生成2mol生成物放热为2(E3-E1)kg,即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2(E1-E3)或-2(E3-E1)kg/mol,
故答案为:N2(g)+3H2(g)
2NH3(g)△H=2(E1-E3)或-2(E3-E1)kg/mol;
(2)图1中虚线部分改变了反应的途径,从而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反应热不变,则改变的条件应为催化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因为催化剂能改变反应的路径,使发生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降低;
(3)由图2可知,t1-t2时应为升高温度使逆反应速率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H3的含量减少;t2-t3时为平衡状态,含量不变;t3-t4时应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反应速率增大,但化学平衡不移动;t4-t5时应为减小压强对反应的影响,减小压强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H3的含量减少,即t0-t1时NH3的含量最大,故答案为:t0-t1;
(4)由4amolH2和2amolN2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测得N2的转化率为50%,则
N2+3H2
2NH3开始 a 2a
转化0.5a 1.5a a
平衡0.5a 0.5a a
K==
,
若此时再向该容器中投入amolH2、amolN2和2amolNH3,
则Q==
<K,则化学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
;正向移动;
(5)Fe3+沉淀较完全时,Fe3+浓度为0.04mol/L×10-3=4×10-5mol/L,
由常温下,Fe(OH)3的溶度积常数Ksp=4×10-38,
则c(OH-)==10-11,
故c(H+)=10-3,所以pH=3,故答案为:3.
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催化氧化(生产中保持恒温恒容条件):2SO2(g)+O2 (g)2SO3(g) △H=-196.6 kJ·mol-1⑴生产中为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向装置中充入N2
B.向装置中充入过量的SO2
C.向装置中充入O2
D.升高温度
⑵若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通入3mol SO2 和2mol O2 及固体催化剂,发生上述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体积为起始时的90%。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 5mol SO2(g)、3.5 mol O2(g)、1mol SO3(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第一次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94.9kJ
B.两次平衡SO2的转化率相等
C.两次平衡时的O2体积分数相等
D.第二次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等于2/9
⑶生产中在550 ℃时,将2.0 mol SO2和1.0 mol O2置于 5 L密闭容器中,SO2转化为SO3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
0.10 M Pa。试计算反应 2SO32SO2+O2 在550 ℃时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 A、B表示不同压强下的平衡转化率,通常工业生产中采用常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并比较不同压强下的平衡常数:K(0.10 MPa) _________K(1.0 MPa)(填 “<”或“>”或“=”)。
⑷沉淀物并非绝对不溶,且在水及各种不同的溶液中溶解度有所不同,同离子效应、络合物的形成等都会使沉淀物的溶解度有所改变。已知AgCl + Cl- =[AgCl2]-,下图是某温度下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情况。由以上信息可知:
①由图知该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先变小后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C
(2)CD
(3)2.5×10-4;常压下400~500°C,SO2转化率已经很高了,加压必须增大投资以解决增加设备和提供能量问题;=
(4) ①10-10;②开始Cl-抑制了AgCl 的溶解,所以Ag+浓度变小了,但Cl-浓度增大使AgCl 形成[AgCl2]-络合物,所以Ag+浓度又变大了。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