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 共1709题
“低碳循环”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而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CO2,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所以“低碳经济”正成为科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
(1)用电弧法合成的储氢纳米碳管常伴有大量的碳纳米颗粒(杂质),这种颗粒可用如下氧化法提纯,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C+ ___ KMnO4+ ____ H2SO4→____CO2↑+ ____MnSO4 + ____K2SO4+ ____
(2)将不同量的CO(g)和H2O(g)分别通入到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CO(g)+H2O(g) 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①实验1条件下平衡常数K= ____________(取小数二位,下同)。
②实验3中,若平衡时,CO的转化率大于水蒸气,则a/b 的值_____(填具体值或取值范围)。
③实验4,若900℃时,在此容器中加入10molCO,5molH2O,2molCO2,5molH2,则此时V正 ______________ V逆(填“<”,“>”,“=”)。
(3)最近有科学家提出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溶液中提取出来,经化学反应后使之变为可再生燃料甲醇。该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向分解池中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O2在自然界循环时可与CaCO3反应,CaCO3是一种难溶物质,其Ksp=2.8×10-9。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可形成CaCO3沉淀,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10-4 mo1/L ,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__________。
蛇纹石矿可以看作由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
(1)蛇纹石矿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表)Ca(OH)2不能过量,若Ca(OH)2过量可能会导致______溶解、______沉淀.
(3)从沉淀混合物A中提取红色氧化物作颜料,先向沉淀物A中加入______ (填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______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4)物质循环使用,能节约资源.上述实验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填写物质化学式).
(5)现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已知均为正整数),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石灰):①样品称量 ②高温分解 ③______ ④______ ⑤称出MgO的质量.
正确答案
(1)蛇纹石加盐酸溶解,MgO、Fe2O3、Al2O3和HCl反应溶解,反应方程式分别为:MgO+2HCl=MgCl2+H2O,Fe2O3+6HCl=2FeCl3+3H2O,Al2O3+6HCl=2AlCl3+3H2O.而SiO2不与盐酸反应,以沉淀的形式除去,故答案为:Fe3+、Al3+;
(2)由(1)知,此时溶液中除了Mg2+外,还含有Fe3+、Al3+杂质,需除去Fe3+、Al3+但不能损失Mg2+,因Fe3++3H2O⇌Fe(OH)3+3H+和Al3++3H2O⇌Al(OH)3+3H+,利用平衡移动的原理,消耗H+使上述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除去Fe3+、Al3+,加Ca(OH)2需将溶液的pH控制在7~8,若pH过高,会导致生成的Al(OH)3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溶解,Mg(OH)2在pH为9.4时开始沉淀,所以碱性增强Mg(OH)2会沉淀,同时Mg2+也因转化为沉淀而损失,
故答案为:Al(OH)3;Mg(OH)2;
(3)从实验步骤图知:沉淀混合物为Fe(OH)3和Al(OH)3,红色氧化物是沉淀物Fe(OH)3分解后得到的Fe2O3,所以得先加碱把Al(OH)3除掉,反应为:Al(OH)3+NaOH=NaAlO2+2H2O,然后过滤洗涤灼烧即可,故答案为:NaOH;过滤、洗涤、灼烧;
(4)从实验步骤图知:上述实验中,步骤Ⅱ中通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分解可得到二氧化碳,作为第Ⅱ步的原料,碱式碳酸镁分解得到CO2,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aCO3或CO2,故答案为:CaCO3或CO2;
(5)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测出浓硫酸的增重测出水蒸汽的质量;利用碱石灰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求二氧化碳质量,
故答案为:③测出水蒸汽的质量(或测出浓硫酸的增重);④测出CO2的质量(或测出碱石灰的增重).
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
Pb(OH)3-、Pb(OH)42-。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1表示Pb2+,2表示
Pb(OH)+,3表示Pb(OH)2,4表示Pb(OH)3-,5表示Pb(OH)42-】
(l)Pb(NO3)2溶液中,______2(填“>”、“=”或“<”);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
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往Pb(NO3)2溶液中滴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除外)有___________,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题组制备了一种新型脱铅剂,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痕量铅,实验结果如下表:
上表中除Pb2+外,该脱铅剂对其他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
(4)如果该脱铅剂(用EH表示)脱铅过程中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EH(s)+Pb2+E2Pb(s) +2H+。则脱铅的最合适pH 范围为___(填代号)。
A.4 ~5
B.6 ~7
C.9~10
D.11~12
正确答案
(1)>;Pb2+与Cl-发生反应生成PdCl2沉淀,使c(Pb2+)减小
(2)Pb2+、Pb(OH)+、H+;Pb(OH)++OH-=Pb(OH)2↓
(3)Fe3+
(4)B
类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某化学实验小组类比AgOH能溶于氨水的性质,猜测Cu(OH)2也具有同样的性质,并对此进行实验探究:
(1)写出AgOH与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进行如下操作:向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氨水,观察到蓝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观察现象,由此得出Cu(OH)2可溶于氨水的结论。
①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向沉淀中滴加氨水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制得Cu(OH)2悬浊液A,向其中加入足量氨水,始终未观察到(2)中的现象。甲乙两组同学在对他们的实验及现象进行比对后,决定对Cu(OH)2与氨水反应的机理进行探究:
①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上述制得的Cu(OH)2悬浊液A,向其中加入足量饱和NH4Cl溶液,结果观察到(2)中现象。据此,有同学认为由于饱和NH4Cl溶液的加入引入了Cl—,致使Cu(OH)2与氨水的反应得以发生,而指导老师表示这一观点是不成立的。为了排除Cl—的干扰,该组同学又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上述制得的Cu(OH)2悬浊液A,向其中加入饱和___________溶液(填化学式),结果同样观察到(2)中的现象,据此可知该反应的发生与Cl—无关。
②因此,同学们又提出:Cu(OH)2与氨水的反应的发生需要NH4+的参与,于是同学们进一步探究:向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加入CuSO4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氨水,观察到蓝色沉淀生成。通过离心的方法得到Cu(OH)2沉淀。将沉淀洗涤后,置于干燥洁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饱和氨水,为观察到(2)中现象,再向试管中滴加足量饱和NH4Cl溶液,观察到(2)中现象。
(i)检验是否沉淀洗涤干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在Cu(OH)2与氨水的反应中,NH4+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________________对反应的发生有影响。
(4)试从溶解平衡角度解释上述反应发生过程中NH4+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AgOH+2NH3·H2O=Ag(NH3)2+ +OH- +2H2O
(2)①Cu2++2NH3·H2O=Cu(OH)2↓+2NH4+ ②蓝色沉淀逐渐溶解
(3)①(NH4)2SO4
②(i)取最后一次洗涤后的洗涤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产生,则沉淀洗净,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未洗涤干净。
(ii)铵根离子的浓度
(4)当溶液中有大量铵根离子存在时,铵根与氢氧根结合生成难电离的一水合氨,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上述平衡正向移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逐渐溶解。
试题分析:(1)向AgOH中滴加氨水会生成银氨络合离子。
(2)①蓝色沉淀为氢氧化铜。②蓝色沉淀逐渐溶解,因此生成的铜氨络合离子。
(3)①为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可加入(NH4)2SO4。
②(i)该沉淀中可能含有的杂质离子是硫酸根,因此检验硫酸根即可。
(ii)从实验操作看,用的是饱和溶液,因此NH4+的浓度对反应也有影响。
(4)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平衡有:Cu(OH)2Cu2++2OH-,OH-+NH4+
NH3·H2O,当溶液中有大量铵根离子存在时,铵根与氢氧根结合生成难电离的一水合氨,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第一个平衡正向移动,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逐渐溶解。
Ⅰ.已知常温下,AgCl的Ksp=1.8×10-10,AgBr的Ksp=4.9×10-13.
(1)现向AgCl的悬浊液中:
①加入AgNO3固体,则c(Cl-)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下同);
②若改加更多的AgCl固体,则c(Ag+)______;
③若改加更多的KBr固体,则c(Ag+)______,c(Cl-)______;
(2)有关难溶盐的溶度积及溶解度有以下叙述,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A.将难溶电解质放入纯水中,溶解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Ksp 一定增大
B.两种难溶盐电解质,其中Ksp小的溶解度也一定小
C.难溶盐电解质的Ksp与温度有关
D.向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适量的水,使AgCl再次达到溶解平衡,AgCl的Ksp不变,其溶解度也不变
Ⅱ.最近有人制造了一种燃料电池使汽油氧化直接产生电流,其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个电极通入汽油蒸气,电池的电解质是掺杂了Y2O3的ZrO2晶体,它在高温下能传导O2-.回答下列问题:
(1)以辛烷为汽油的代表物,则这个电池放电时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这个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8H18+25O2--50e-═8CO2+9H2O,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固体电解质里O2-的移动方向是______,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______.
正确答案
Ⅰ(1)①加入AgNO3固体,银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则c(Cl-)变小,故答案为:变小;
②若改加更多的AgCl固体,溶液达到饱和,浓度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③若改加更多的KBr固体,生成AgBr沉淀,则c(Ag+)变小,促进AgCl溶解,c(Cl-) 变大,故答案为:变小,变大;
(2)A.升高温度,电解质溶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未知,则Ksp 不一定增大,故A错误;
B.Ksp小的溶解度不一定小,取决于物质的构成是否相似,如AgCl和AgBr,组成相似,溶度积越小,则溶解度越小,故B错误;
C.Ksp与温度有关,属于温度的函数,故C正确;
D.Ksp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溶解度也不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CD;
Ⅱ.(1)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和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一致,电池总反应为2C4H10+13O2═8CO2+10H2O,故答案为:2C8H18+25O2→16CO2+18H2O;
(2)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根据电解质可知应为O2+4e-=2O2-;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故答案为:O2+4e-=2O2-;向负极移动;负极.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