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甲、乙两上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测定Na2CO3和NaC1混合物中Na2CO3含量的实验.

甲组:沉淀分析法(相对分子质量:Na2CO3为106; BaCO3为197; BaCl2为208)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BaC12溶液:用已经称量好的______gBaC12固体配制0.4mol•L-lBaCl2溶液250mL,所需要的仪器为量筒和______.

(2)把m g混合物溶解后加入过量BaC12溶液,然后将所得沉淀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为wg,根据沉淀质量计算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分数为______(用含m、w的代数式表示).如果原溶液中过量的Ba2+浓度达到0.01mol/L,则溶液中残留的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Ksp(BaCO3)=2.58×10-9]

乙组:气体分析法

(3)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打开活塞从导管A端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4)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______.

(5)除已理的agNa2CO3样品外,实验中还应测定的数据是______处(填图中仪器的名称)装置实验前后的质量差.

(6)该实验还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

正确答案

(1)BaC12固体的质量m=cVM=0.4mol•L-l×0.25L×208g/mol=20.8g,故答案为:20.8;

溶液配制步骤为:一般用托盘天平称量,用药匙取用药品,在烧杯中溶解(可用量筒量取水),用玻璃棒搅拌,冷却后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并用玻璃棒引流,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当加水至液面距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至溶液凹面与刻度线水平相切,盖好瓶塞,摇匀,所以需要的仪器为: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筒量(可用、也可不用)、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2)根据题意可知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氯化钡的反应,同时生成碳酸钡的质量为wg,所以可以据此求出碳酸钠的质量,然后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2NaCl+BaCO3

      106           197      

      x             wg 

   =    

   解得:x=

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可以表示为:×100%,

碳酸钡沉淀的溶度积为Ksp(BaCO3)=2.58×10-9,原溶液中过量的Ba2+浓度达到0.01 mol/L,则溶液中残留的CO3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2.58×10-7mol/L,

故答案为::×100%;2.58×10-7mol/L;

(3)实验中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二氧化碳会滞留在装置中,所以通入空气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后续的装置,故答案为: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进入后续的装置;

(4)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进入U型管,所以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

(5)实验的原理通过测定二氧化碳的质量来求出碳酸钠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也就是U型管增重的质量,故答案为:U型管;

(6)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也能被碱石灰吸收,使得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最后结果偏大,故答案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U型管增重的质量偏大,最后结果偏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沉淀物并非绝对不溶,且在水及各种不同的溶液中溶解度有所不同,同离子效应、络合物的形成等都会使沉淀物的溶解度有所改变.已知AgCl+Cl-═[AgCl2]-,如图是某温度下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情况.

由以上信息可知:

(1)由图知该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常数为______.

(2)AgCl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出现如图所示情况(先变小后变大)的原因是:______

(3)设计实验证明S(AgCl)>S(AgI)>S(Ag2S),实验方案是______

(4)若在AgCl形成的浊液中滴加氨水有什么现象?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正确答案

(1)AgCl的溶度积常数Ksp=c(Ag+)•c(Cl-)=10-9mol/L•10-3mol/L=10-12,故答案为:10-12

(2)根据沉淀溶解平衡:AgCl(s)=Cl-(aq)+Ag+(aq),将氯化银放在氯化钠中,Cl-抑制了AgCl的溶解,但Cl-浓度增大使AgCl形成络合物:AgCl+Cl-═[AgCl2]-

故答案为:Cl-抑制了AgCl的溶解,但Cl-浓度增大使AgCl形成络合物:AgCl+Cl-═[AgCl2]-

(3)根据S(AgCl)>S(AgI)>S(Ag2S),并且沉淀向着更难溶的物质转化,可以设计实验方案是: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KI稀溶液(0.1mol/L),固体由白色转化为黄色,再向悬浊液中滴加同浓度Na2S稀溶液(0.1mol/L),固体由黄色转化为黑色,

故答案为: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KI稀溶液(0.1mol/L),固体由白色转化为黄色,再向悬浊液中滴加同浓度Na2S稀溶液(0.1mol/L),固体由黄色转化为黑色;

(4)氯化银能和氨水反应生成无色银氨溶液溶液,现象是:白色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

实质为:AgCl+2NH3=Ag(NH32++Cl-

故答案为:白色沉淀溶解,形成无色溶液;AgCl+2NH3=Ag(NH32++Cl-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已知AgCl为难溶于水和酸的白色固体,Ag2S为难溶于水和酸的黑色固体.向AgCl 和水的悬浊液中加入足量的Na2S溶液并振荡,结果白色固体完全转化为黑色固体:(25℃时AgCl,Ag2S的溶解度分别为1.5×10-4 g,1.3×10-16g)

(1)写出白色固体转化成黑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白色固体转化成黑色固体的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1)因为Ag2S的溶解度比AgCl的溶解度小,所以发生反应:2AgCl+Na2S=Ag2S+2NaCl,故答案:2AgCl+Na2S=Ag2S+2NaCl;

(2)Ag2S的溶解度比AgCl的溶解度小,所以白色固体转化成黑色固体,故答案为:因为Ag2S的溶解度比AgCl的溶解度小,沉淀溶解平衡向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A、由Ksp计算可知,Ag+浓度大小顺序应为Ag2CrO4>AgCl,故A错;

B、Ag+浓度大小顺序应为Ag2CrO4>AgCl,故B错;

C、饱和溶液中:对应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来说Ksp越小Ag+浓度越小,即AgCl>AgI;Ag2CrO4溶液中Ag+的浓度为,AgCl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所以有Ag2CrO4>AgCl>AgI,故C正确;

D、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来说Ksp越小Ag+浓度越小,Ag+浓度大小顺序应为AgCl>AgI,故D错.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1)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Na+、Mg2+、NH4+、Cl-、 SO32-、SO42-、NO3-和NO2-等。为确定其组成,分别进行下列4组实验

①其中能确认样品中不含SO32-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填下列实验操作序号);

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是否含有NO2?________(填“含有”、“不含有”),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取试样,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

B.取试样,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

C.取试样,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D.取试样,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②书写A实验现象的离子方程________________,C 实验说明酸雨中含________________    

(2)某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损害,必须进行处理。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为还原沉淀法。该法的工艺流程为:  

其中第①步存在平衡:2CrO42-(黄色)+2H+Cr2O72-(橙色)+H2O

①第①步中若平衡体系的pH=1,该溶液中含Cr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②步中,还原1molCr2O72-离子,需要__________mol的FeSO4·7H2O。

③第③步生成的Cr(OH)3在溶液中存在以下沉淀溶解平衡:Cr(OH)3(s)Cr3+(aq)+3OH-(aq) 常温下,Cr(OH)3的溶度积Ksp=10-32,要使c(Cr3+)降至10-5mol/L,溶液的pH应调至_____。

正确答案

(1) D;不含有;样品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②2NO3- +6I-  + 8H+ =2NO↑ + 3I +  4H2O;NH4+(2)①Cr2O72-;②6;③  5  

下一知识点 : 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的生成
百度题库 > 高考 > 化学 > 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