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20 分

开学初,小源到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兑换了此前在网上预约的中国高铁纪念币。这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10元,每人限兑20枚,且需要提前预约。小源打算与班上同学分享自己的喜悦。他可以向大家这样介绍

①纪念币面额和实际购买力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

②纪念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

③纪念币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④纪念币不能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必须在规定时间地点使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正确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国家无权规定纪念币的实际购买力;④错误,纪念币与同面额人民币等值流通,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使用;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纪念币属于法定货币,可以直接购买商品,也具有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因其发行量有限,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故②③正确。

知识点

生产决定消费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初,中苏双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础上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宣布决心发展平等信任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认为:两国边境和地区之间的往来与合作是中俄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表示愿意进一步发展两国军队之间在各个级别上的友好交往,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并考虑两国承担的国际义务进一步加强军技合作。双方表示,中俄发展军事关系和进行军事技术合作不针对任何第三国或国家集团……”

——1996年4月《中俄联合声明》

材料三: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这60年,是世界局势跌宕起伏、风云变幻的60年;是中俄两国人民上下求索,奋发图强的60年;是中俄关系历经曲折,走向成熟的60年。

——2009年10月温家宝在中俄建交6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中俄关系有何新的变化?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具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中俄关系出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特点:同盟(结盟)关系。影响:有利于打破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包围和封锁;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2)变化:中俄建立起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特点: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3)新中国成立初期结盟的原因: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两大阵营尖锐对峙;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包围。新时期不结盟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新时期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949年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回顾这段历史进程,老师制作了下表,并列举标志性史实如下:①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制定《共同纲领》④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根据表中示例,将标志性史实与历史进程匹配起来。(填写编号)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

(1)上述三个图片分别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指出新中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图一: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图二: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基础。图三: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积极参加多边经济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2)图一: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敌视、封锁。图二:美苏争霸对峙,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中苏关系恶化。图三: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要适应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 亚非会议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合作的宣言》中提出了十项原则:①尊重基本人权……②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承认一切种族……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④不干涉他国内政……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⑦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⑨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⑩尊重正义和国际事务。

材料三 1961年开罗筹备会议提出了参加不结盟会议的五项条件:①赞同不同社会政治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实行不结盟的独立自由政策;②支持民族解放运动;③不参加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④不按照大国间对抗为背景的意图签订双边军事同盟;⑤不为大国对抗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

——山东人民出版社《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所述的内容通称是什么?材料二的主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亚非会议的意义。材料三表明不结盟运动奉行什么基本原则和宗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三之间有何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通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旨: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意义: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宗旨: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2)联系: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是万隆会议精神的继续和发展。

下一知识点 : 1954年日内瓦会议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