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丞相者,联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

材料三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材料五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材料一“皆决于上”中的“上”指的是谁?他实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朝到唐宋,丞相权力是怎样被削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五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①秦始皇。 ②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2)①汉朝:A、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人才。B、建立中朝(又称内朝)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权力。B、设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C、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

(3)明朝废丞相制度(或设内阁和司礼监),清朝设军机处

(4)皇权递增,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106年,分全国为13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郡国……

材料二:(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在边境地区设置……)、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

材料三:洪武初年的监察机关称御史台。1382年(洪武十五年)改称都察院,长官有左右都御史等,专职弹劾百司。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纠察内外官员。……号“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可立决。……明太祖……罝锦衣卫指挥使,下属南北两镇抚司,除负责侍卫、密辑盗贼奸宄外,北镇抚司述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北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

——以上材料均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夜饮密室,一人酒酣,谩骂魏忠贤,其三人噤不敢出声。骂,未讫,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即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魂丧不敢动。

——《明史·刑法志》

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汉、宋、明三朝官制的相同之处。材料二中的地方官制有何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朝的制度同汉、宋两朝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中,明朝前后期的统治有何异同?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宋、明三朝监察制度的共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共同点:设置严密的监察制度,加强对官吏的监督。特点:分散地方官吏的职权。

(2)增设了特务机构。

(3)同:特务统治。异:前期特务机构控制在皇帝手中,后期成为宦官专权的工具;前期监督官吏,防止其图谋不轨,后者镇压人民,形成社会恐怖。特点: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4)有利于整顿吏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形成,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尚书省,尚书令一人,正二品,掌典领百官。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庶务皆会决焉。......门下省,侍中二人,正二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大政,而总判省事,凡王言之制......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

 ——据《新唐书》卷四十六、四十七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四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筦(内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覆奏、考帐。

       材料五 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三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之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则用有无,不至于冗。

——《蔡忠惠公文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的具体职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在中央完善这套制度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实施有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四、五概括宋官制设置特点,与唐相比存在哪些明显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宋官制的改革和建设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历史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中书省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2)目的:使三省分工合作,互相牵制以加强皇权。社会影响: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强了中央统治力量;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减少了政令偏失;是唐朝前期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

(3)分化事权,设众多中央机构且互不统属,目的是加强封建君王的集权。弊端:各部门不了解全局,各行其是,朝政混乱;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官吏没有自主权,智慧才能受限;官员庸滥,机构重叠,财政负担沉重。

(4)启示:合理科学的制度革新是社会兴盛的基础,繁荣的保障;改革的同时要注意精兵简政。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者。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 据元史记载,元代开始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行省成为最高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行省在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来自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不能更改赋税征收制度和调动军队,并要定期觐见皇帝及述职。

材料三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四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窜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为保证行省官员尽职尽责,当时中央还采取了哪些监督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的大量奏章送达皇宫的原因是什么?明永乐帝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四段材料,简述我国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特点、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包括了皇帝和三省长官的意见。

(2)一是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二是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3)朱元璋废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明确宣布成为定制,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但也导致丛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明永乐帝设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由官位较低的官员担任。

(4)主要特点是:权利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带有浓厚的人治色彩,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无条件服从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存在两对基本矛盾:一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其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二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取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速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完美:不流血、妥协。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国王逐渐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3)实行议会制;立法与行政统一;议员没有特权。

下一知识点 : 元朝中书省
百度题库 > 高考 > 历史 > 宋代二府三司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