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调节
- 共3864题
裸鼠先天无胸腺,科研人员通过给裸鼠移植人的胸腺和造血干细胞,探讨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利用裸鼠无胸腺缺乏细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特点,将人体癌组织移植到裸鼠体内,能建立各种癌组织增长模型,A正确;
B、据表分析,A组为实验组,移植了人胸腺组织,B组的对照实验,应该为不做处理,移植人造血干细胞,B错误;
C、移植胸腺成活后,造血干细胞产生的T 细胞能在胸腺发育成熟,裸鼠对移植入的癌细胞产生免疫作用,C正确;
D、裸鼠无胸腺缺乏免疫能力,异于正常小鼠,需要无菌条件下饲养,方可延长其寿命,D正确.
故选:B.
如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第二次注射抗原,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A正确;
B、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效率低,时间短,B正确;
C、由于二次免疫效果更强,所以预防接种往往需要每隔一时间注射抗原,C正确;
D、图中曲线无法得出抗原接种量与抗体的关系,D错误.
故选:D.
如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①过程是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
B、抗体、抗原的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
C、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抗原寄生在细胞内,主要依靠细胞免疫过程,C错误;
D、④是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过程,D正确.
故选:C.
根据人体免疫的相关概念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细胞名称,完成概念图: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A、浆细胞 B、效应T细胞 C、T细胞 D、吞噬细胞
(2)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______.(填序号)
(3)当有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______可以迅速增值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
正确答案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吞噬细胞,即D;b为T细胞,即C;c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即A;d为效应T细胞,即B.
(2)a吞噬细胞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
(3)当有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可以迅速增值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
故答案为:
(1)D C A B
(2)a
(3)记忆
解析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吞噬细胞,即D;b为T细胞,即C;c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即A;d为效应T细胞,即B.
(2)a吞噬细胞既能参加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加特异性免疫.
(3)当有相同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可以迅速增值分化,产生更强的免疫效应,消灭该抗原.
故答案为:
(1)D C A B
(2)a
(3)记忆
如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_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______.
(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细胞a、b、c中______细胞特异性识别.二次免疫过程的特点是______.
(3)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病.
(4)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细胞.
正确答案
解:(1)该免疫过程有B细胞的参与,为体液免疫,b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产生抗体,因此为记忆细胞.
(2)图中a为吞噬细胞,c为浆细胞,a、b、c中不具有抗原识别功能的是c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所以二次免疫过程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3)自身免疫病的特点是抗体敌我不分,会攻击机体自身的成分.
(4)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
故答案为:
(1)体液 记忆细胞
(2)C 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3)自身免疫
(4)T
解析
解:(1)该免疫过程有B细胞的参与,为体液免疫,b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产生抗体,因此为记忆细胞.
(2)图中a为吞噬细胞,c为浆细胞,a、b、c中不具有抗原识别功能的是c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大量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所以二次免疫过程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3)自身免疫病的特点是抗体敌我不分,会攻击机体自身的成分.
(4)HIV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
故答案为:
(1)体液 记忆细胞
(2)C 反应迅速,产生抗体多
(3)自身免疫
(4)T
如图是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状物质为抗体.据图回答:
(1)这是______细胞,它是由______分化而来的.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______.抗体的分泌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它能与______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______免疫.
(5)若该抗体是单克隆抗体,则该细胞名称为______.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示细胞能产生抗体,属于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④⑤③①.抗体的分泌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
(3)⑥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5)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故答案为:
(1)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2)④⑤③①流动性
(3)⑥线粒体
(4)蛋白质 抗原 体液
(5)杂交瘤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解析
解:(1)图示细胞能产生抗体,属于浆细胞,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化而来.
(2)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其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④⑤③①.抗体的分泌说明细胞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流动性.
(3)⑥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5)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应用的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是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故答案为:
(1)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2)④⑤③①流动性
(3)⑥线粒体
(4)蛋白质 抗原 体液
(5)杂交瘤细胞 动物细胞融合、动物细胞培养
下列关于HIV(艾滋病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HIV是一种RNA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不能在人体血浆中增殖,A错误;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所以没有拟核,B错误;
C、HIV是一种RNA病毒,其遗传物质是RNA,只含A、G、C、U共4种含氮碱基,C正确;
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器,所以不能合成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也分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A正确;
B、细胞免疫是指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增值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效应T细胞和部分记忆,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从而被吞噬消灭.所以接触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B正确;
C、体液免疫是指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T细胞将抗原传递B细胞,B细胞接受刺激开始增值分化大部分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所以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C正确;
D、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当抗原侵入人体时,细胞免疫开始发挥作用;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已进入反应阶段,D错误.
故选D.
下列表现与人体特异性免疫无关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的一生只会得一次麻疹是因人通过体液免疫产生了抗体及记忆细胞,A错误;
B、注射青霉素而休克为过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B错误;
C、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可预防小儿麻痹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
D、伤口感染导致伤口流脓是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的结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正确.
故选:D.
机体的免疫系统对核辐射损伤很敏感,主要表现在核辐射会诱导免疫细胞凋亡.人白细胞介素18(IL18)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某科研小组开展了“IL18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①组无辐射损伤;②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③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0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1)选择脾细胞作为本实验材料,是因为脾脏是机体重要的______器官.已知IL18是一种淋巴因子,它与______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______死亡.从表中可知,细胞凋亡相对值越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数目越______;从______(组别)可知,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______.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______育种,其特点是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正确答案
解:(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扁桃体、脾、淋巴结;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无辐射损伤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少;②③组对照实验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辐射)育种,其特点是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故答案为:
(1)免疫 抗体(溶菌酶)
(2)细胞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解析
解:(1)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包括骨髓、胸腺、扁桃体、脾、淋巴结;免疫活性物质是指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无辐射损伤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少;②③组对照实验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3)科研小组还设置了第④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I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第③组相比,设置第④组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在作物育种中,可用60Co放出的γ射线使作物发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优良的变异类型,这种育种方法叫做诱变(辐射)育种,其特点是提高变异频率,加快育种进程;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故答案为:
(1)免疫 抗体(溶菌酶)
(2)细胞编程性(程序性) 少 ②③
(3)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IL18对抑制脾细胞凋亡的影响
(4)诱变(辐射)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不定向,盲目性大;优良变异类型少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