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共522题
  •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共5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男,20岁,头部被木棒击伤后昏迷12分钟,清醒后诉头痛并呕吐1次。入院后,若患者出现急性颅内压增高,伴随其出现的生命体征应是

A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急促

B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

C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深慢

D血压下降,脉搏缓慢,呼吸深慢

E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呼吸急促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基础类考题,属于简单类考题。急性颅内压增高时,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常说两慢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病情严重者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呼吸浅促,最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故答案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患者,女,55岁,因绝经后5年后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入院,经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咨询本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案,护士正确的回答是

A化疗

B手术治疗

C中药治疗

D放疗

E放化疗结合

正确答案

B

解析

此题属于基础类考题,属于简单类考题。子宫内膜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1)Ⅰ 期行次广泛全子宫、双附件、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开腹后应采取腹腔冲洗液做细胞学检查。(2)Ⅱ期行术前腔内照射后行次广泛或广泛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如有淋巴结转移,术后应补充外照射。(3)Ⅲ期仍争取行次广泛全子宫、 双附件及淋巴结切除,可加术前及术后放疗。(4)晚期或复发癌,手术困难者可选择放疗、 化疗及激素治疗。(5)孕激素治疗,有条件者可作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受体阳性可选择:①甲孕酮,100mg,口服,1次/d。②己酸孕酮,500 mg,肌注,1次/d,1月后250 mg肌注,1次/d。③甲地孕酮,40~80 mg,口服, 1次/d,故答案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语音共振增强常见于

A肺气肿

B胸腔积液

C胸膜广泛粘连

D慢阻肺

E肺实变

正确答案

E

解析

语音共振的产生方式与语音震颤基本相同,语音共振增强多见于肺实变、肺膨胀不全等。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30岁,已婚妇女,停经48天,剧烈腹痛2天,阴道不规则流血1天,今晨从阴道排出三角形膜样组织,检查:贫血外貌,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正确的治疗措施应选择

A立即行刮宫术

B静脉滴注缩宫素

C肌注麦角新碱

D行剖腹探查术

E应用止血药

正确答案

D

解析

综合分析题。患者为年轻已婚妇女,有停经史。不规则阴道出血,并有急腹症表现,贫血貌等失血征,怀疑异位妊娠破裂可能性大,应立即行剖腹探查术(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腹股沟疝检查时,压迫腹股沟深环的部位应在

A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 2cm

B精索的内前方 2cm

C耻骨上棘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

D肿块隆起最明显处

E耻骨结节外侧 2cm

正确答案

A

解析

腹股沟管的深环位于腹股沟中点上方2cm。浅环位于耻骨结节外上方。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 1 分

阴囊内无痛性包块,透光试验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睾丸肿瘤

B腹股沟斜疝

C附睾结核

D精索静脉曲张

E鞘膜积液

正确答案

E

解析

阴囊内无痛性包块,透光试验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鞘膜积液。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

下图为“我国某种土地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0分)

(l)该土地资源是_________,其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有_________。(3分)

(2)甲地该土地资像退化严重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其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4分)

(3)简述防治该土地资源退化的有效措施。_________(3分)

正确答案

(1)草场资源(1分) 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2分)

(2)数量减少;质量下降(2分,只答土地荒漠化给1分)过度垦殖;过度放牧。(2分)

(3)退耕还草;建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放牧(任答3点给3分)

试题分析:

(1)读图,该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所以该土地资源是草场资源。主要分布特点是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和青藏地区。

(2)甲地位于内蒙古东部,土地退化严重的原因是草地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主要人为因素是过度垦殖,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原的再生能力。

(3)防治草场的退化,有效措施是退耕还草,建人工草场。规定合理载畜量,合理放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20l0年2月9日,历时两年多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结束,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从普查结果反映出的环境问题看,既有过去熟知的一些情况,也有不少通过普查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如农业源对水污染的贡献程度高,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大等。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重点流域(海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农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示意图。

(1)针对农业污染源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简要说明解决措施。(6分)

(2)针对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正确答案

(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答出其中三点即可,6分)。

(2)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环保出行,近距离可步行、骑自行车;采取各种措施,减少交通拥堵。(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主要考查了水污染、大气污染问题及解决措施。

(1)由《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可知,农业水污染源主要来自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种植业主要是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所致,所以要合理使用花费农药;禽畜养殖方面主要将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发展沼气);加大对水产养殖的污染治理力度;要做好以上三方面,要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

(2)关于机动车大量增加造成城市大气污染问题,鼓励公众参与,提倡环保出行;控制私家车数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交通拥堵等措施。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今只剩下83个。我国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材料二:到1958年洞庭湖面积能变化示意图(图19,阴影部分为洞庭湖)。

(1)分析洞庭湖迅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

(2)湖泊萎缩、消亡对环境的影响重大,根据所学知识对此作出简要阐述。

(3)我国西部地区盐湖、干盐湖逐年增多,其主要自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水泥沙含量增加,在湖区泥沙淤积;人类的围湖造田也导致湖泊面积缩小。(4分)

(2)削弱了调蓄径流的功能,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农业受到影响、生态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6分)

(3)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加剧。(4分)

试题分析:

(1)湖泊面积减小的原因主要是泥沙淤积和人类的围湖造田。所以洞庭湖迅速萎缩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上游地区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河水泥沙含量增加,在湖区泥沙淤积;人类的围湖造田也导致湖泊面积缩小。

(2)本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湖泊具有众多生态功能。湖泊面积减小或消亡削弱了调蓄径流的功能,加大了旱涝灾害的发生频率;对气候的调节能力下降;农业受到影响、生态遭到破坏;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我国西部地区多咸水湖,但目前咸水湖的面积却增多,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多,气温增高,蒸发旺盛,所以干盐湖增多。

点评:湿地的保护措施有: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读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高、低产田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列举该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6分)

(2)甲地为高产田、乙地为低产田,试对比分析其成因。(4分)

正确答案

(1)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环境污染、地面下沉、沿海赤潮(答对3点得6分)

(2)甲地:位于太行山山前,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土层厚,土壤肥沃

乙地: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层较薄,盐碱、风沙等危害严重(4分)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