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共522题
  •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 共522题

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

读“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①荒漠化严重,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①-②地区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比较严重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正在该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2分)

(3) ①②③三个地区共同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④⑤是我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请你为该地区酸雨的防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3分)

正确答案

(1) 降水少,气候干旱,全球变暖,蒸发旺盛(2分)

(2) 过垦、过樵、过牧(1分) 三北防护林(1分)

(3) 土壤侵蚀严重(1分) 山地丘陵地形,过垦严重(2分)

(4) 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从而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答出其中3点给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0年8月19日,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保护区正式成立。2005年5月13日联合国在《湿地公约》亚洲区域会议上,正式批准三江源国家保护区的鄂陵湖、扎陵湖湿地为国际重要湿地,这标志着三江源保护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高原湿地之一。

(1)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中的“三江”是指图中的(  )

(2)鄂陵湖、扎陵湖湿地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长江源头流量减少,有些支流出现干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D

(2)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3)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川后退;植被遭到破坏,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西南部与西藏自治区接壤,东部与四川省毗邻,北部与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相接。三江源保护区的总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占青海省土地总面积的43.88%。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湿地主要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此处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分布珍稀野生动物70余种;此处是三江流域生态系统最敏感的地区,这一地区的生态破坏将对三江流域内各省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图是我国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农牧过渡带的年平均降水量大约在________毫米和________毫米之间。属于旱作和草原牧区的过渡地区。

(2)根据农作侵入牧区带来的影响示意图分析该地区荒漠化加剧的原因。

正确答案

(1)200  400

(2)农作侵入牧区,大片草地变成旱地,草场面积减少,导致草场超载衰退,加剧荒漠化;农作侵入牧区,劳动力需求加大,导致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加大牧区垦殖,加剧荒漠化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读“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和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

材料: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而选择的典型区域,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自1956年建立首个自然保护区至今,已经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1 757个,其覆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约13.2%,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8个,有22处自然保护区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

(1)最近300年里,地球上物种灭绝的速度呈________变化的趋势。

(2)试分析物种灭绝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为何要尽力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4)为保护物种的多样性,我们可以从哪三个方面来做工作?

(5)我国将自然保护区分成三大类:综合生态保护区、野生生物保护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其划分依据是(  )

正确答案

(1)加快

(2)在生物竞争中自然淘汰 人类破坏森林、草地等生物生存环境

(3)一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二是许多生物的利用价值还有待于人类研究和开发利用,能给今后留下广阔的生存选择空间。

(4)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迁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等)、离体保护(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

(5)A

根据近300年来世界物种灭绝的趋势图可以看出,随着人口的迅速增加,物种灭绝的数量加速增多。物种灭绝是自然现象,而人类活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度。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维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同时生物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可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护三方面措施。我国划分自然保护区的依据是保护对象的不同。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下面两幅图是我国某地环境遭到破坏前后的景象,读图回答问题。

(1)生态破坏后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地形       ,气候       ,河流       ,植被       

(2)这种变化通常是由破坏       开始的。

(3)这种状况已在我国       流域和       流域发生发展,由于它们都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所以这种状况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在大力开展       工作。

(4)根据上述分析填表。A粮食产量下降  B粮食匮乏  C生态平衡破坏  D水土流失严重

正确答案

(1)破碎 变干 干涸 消失 (2)植被 (3)长江 黄河 植树造林 (4)依次为BDCA

第1幅图荒山秃岭,河流干涸,土地荒芜,水土流失;第2幅图山上植被覆盖,流水潺潺,田地农作物生长茂盛。通过对比,探究导致两幅图同一地区前后变化的原因。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环境保护】(10分)图1为“我国东部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 图1中河流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注意:COD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分析②处河流水质季节变化比①处大的原因。

正确答案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

图为2003年中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比较图(线段长短表示比例大小),回答问题。

(1)图中水质最差的水系是_____,该水系的流域属于_____(干湿地区)。(4分)

(2)上述河流水质差的原因是什么?(6分)

正确答案

(1)海河(2分) 半湿润区(2分) 

(2)人口多,生活废水多;工业多,排入废水多;流域降水少,水量小;位于平原地区,水流慢,自净能力差。(答对3点得6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10分)【环境保护】下表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环境问题危害程度的相关统计资料("△"越多,代表危害越严重)。据此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甲、乙、丙、丁所示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4分)

(2)扼要回答乙类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3分)

(3)简述防治丁类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3分)

正确答案

(l)森林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酸雨危害(4分)(2)土质疏松;降水丰富,暴雨集中;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方式)(3分)(3)减少矿物能源使用量,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酸性气体进行综合利用(3分)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于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各国对于气候变化以及未来以低碳经济为主导的全新增长模式的关注与认同与日俱增。

材料二:我国目前能源基本生产量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居世界第3位,基本消费量占世界10.4%,居世界第2位。我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接近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前10天,中国正式对外公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8日在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凝聚共识,加强合作,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的重要讲话,再次向全世界作了上述承诺。

材料三: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对比。

材料四:北欧相关资料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           ;b         ;c          ;d            。(4分)

(2)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比差异主要表现在        。(4分)

(3)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并就此谈谈我国控制CO2排放量,实施低碳经济的可行性措施。 (12分)

(4)丹麦的气候特点是         ,该国气候对种植业不利的影响是        。(4分)

(5)材料四中景观A与景观B所示的自然景观不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成因是     。(2分)

正确答案

(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冰川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4分)

(2)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4分)

(3)原因: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4分)

措施: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每答1点得2分,满分8分)

(4)冬温夏凉、终年湿润(2分); 气温较凉爽(尤其是夏温较低)及光照较少,不利于作物生长与成熟。(2分)

(5)冰川侵蚀(2分)

(1)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所以a对应毁林,b对应燃烧矿物燃料,c对应冰川融化,d对应沿海低地被淹没。

(2)根据图示: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大;石油、天然气比重低;核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

(3)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我国人口总量大,经济高速增长,能源消费总量大;矿物能(煤、石油和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构成的比重极高。应该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行温室气体的回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加强管理与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4)丹麦为温带海洋气候,终年受西风的影响,所以冬温夏凉、终年湿润。对农业的影响为光照较少,不利于作物生长与成熟。

(5)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外力作用主要通过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改变地表形态。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根据图示北欧多峡湾风光,主要原因是冰川的侵蚀。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问题探究:表一、表二分别记录了我国西北某地绿洲和邻近荒漠某年6月1日(晴天)近地面层大气温度和水平风速日变化状况。读表并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表一

表二

(1)根据表一和表二,分别画出绿洲和荒漠的气温和风速曲线图(一幅气温图和一幅风速图)(4分)

(2)请简述绿洲和荒漠的气温和风速的差异(4分)

(3)本题资料来源于科学工作者实地观测的结果,如果从其他角度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气候差异,你认为还可以选取哪些气象要素进行比较研究。请写出研究课题的名称。(4分)

(4)假设绿洲遭到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2分)

正确答案

(1)(每条曲线1分,共4分)

(2)绿洲日均温比荒漠低,且气温日较差比荒漠小。(2分)绿洲全天风速比荒漠低,且日变化幅度比荒漠小。(2分) (3)湿度(降水、气压等)(2分)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应包含: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示例:“绿洲和戈壁湿度(或降水)特征的对比分析”(2分) (4)气候失调,绿洲面积缩小,土地退化(荒漠化)等(2分)

(1)根据绿洲和荒漠的气温和风速变化状况进行绘图。需要注意坐标。

(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绿洲日均温比荒漠低,且气温日较差比荒漠小。绿洲全天风速比荒漠低,且日变化幅度比荒漠小。

(3)研究绿洲和邻近荒漠的气候差异主要应该从湿度方面进行。课题应包括绿洲和戈壁、某一气象要素、研究方法三个方面。

(4)不合理的人类会导致气候失调,绿洲面积缩小,土地退化。

百度题库 > 高考 > 地理 >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0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