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共6962题
在一定气候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田间作物的细胞液浓度,以此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变量(自变量)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农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属于该实验的因变量,A错误;
B、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B错误;
C、实验的方法是一定浓度梯度的溶液,用来检测值为细胞液浓度,观察细胞形态在哪个浓度的溶液中基本不变(即不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也不出现膨胀现象),则该浓度与细胞液接近,制备的系列浓度梯度的检测液属于自变量,C正确;
D、该实验中作物的细胞液浓度属于被检测对象,D错误;
故选:C.
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尖分生区细胞中无大液泡,不能用来作用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A错误;
B、若B溶液的浓度增大,则浓度差增大,相同时间内失水的程度变大,复原时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即a点上移,b点右移,B错误;
C、若处于A、B溶液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是活细胞,则放到清水后,有可能复原,C正确;
D、在0~4min内,两种曲线的失水程度不同,有可能是由于浓度差不同引起,D错误.
故选:C.
图1中A、B分别代表处于清水和溶液X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图2表示B中 2的结构模型,其中a~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______(填标号)构成的结构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此结构在A→B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这体现图2结构具有一定的______.科学家用含有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培养番茄,一段时间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却几乎不吸收SiO44-.这说明图2的功能特点是______.
(2)图2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模型,其基本支架是______(填字母).为了提取纯净的细胞膜,较理想的材料是______.
(3)若洋葱长时间被水淹没,则A细胞呼吸的产物可通过图2中______的方式排出.
(4)若溶液X为1mol/L的KNO3溶液,观察到细胞状态变化为A→B→A,此变化过程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依次为图2中的______.某同学同样用KNO3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变化却始终为A→B,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若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称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该表皮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______(填编号);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_秒.
正确答案
解:(1)B中2细胞膜、3液泡膜、6细胞质构成的结构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此结构在A→B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科学家用含有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培养番茄,一段时间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却几乎不吸收SiO44-.这说明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故其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2)图2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支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为了提取纯净的细胞膜,较理想的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的具膜细胞器.
(3)若洋葱长时间被水淹没,则A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可通过自由扩散排出.
(4)由于细胞既能吸水,也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溶液,故若溶液X为1mol/L的KNO3溶液,观察到细胞状态变化为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此变化过程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失水(自由扩散),吸收KNO3(主动运输),吸水(自由扩散).某同学同样用KNO3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变化却始终为A→B,最可能的原因是KNO3溶液浓度太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5)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等渗浓度是指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如表可知,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故有20个左右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为B,即等渗浓度为浓度B.20个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时间是30秒左右.
故答案为:
(1)236 流动 选择透过性
(2)流动镶嵌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c
(4)cab KNO3溶液浓度太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5)浓度B 30
解析
解:(1)B中2细胞膜、3液泡膜、6细胞质构成的结构为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此结构在A→B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科学家用含有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培养番茄,一段时间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却几乎不吸收SiO44-.这说明细胞膜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故其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2)图2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支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为了提取纯净的细胞膜,较理想的材料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及众多的具膜细胞器.
(3)若洋葱长时间被水淹没,则A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可通过自由扩散排出.
(4)由于细胞既能吸水,也能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溶液,故若溶液X为1mol/L的KNO3溶液,观察到细胞状态变化为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此变化过程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为失水(自由扩散),吸收KNO3(主动运输),吸水(自由扩散).某同学同样用KNO3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变化却始终为A→B,最可能的原因是KNO3溶液浓度太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5)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等渗浓度是指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如表可知,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故有20个左右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为B,即等渗浓度为浓度B.20个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时间是30秒左右.
故答案为:
(1)236 流动 选择透过性
(2)流动镶嵌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c
(4)cab KNO3溶液浓度太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5)浓度B 30
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甘露醇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新鲜马铃薯长条初始长度为5cm,当溶液浓度为30 g•L-1时,长度不变,说明细胞液浓度接近该浓度,A错误;
B、当溶液浓度大于30 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B错误;
C、细胞壁也具有一定的伸缩性,因此当外界溶液浓度高时,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C正确;
D、在溶液浓度为20g•L-1,该溶液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错误.
故选:C.
(2015秋•福建月考)以洋葱表皮细胞为材料,分别用不同的溶液加以处理.m时开始用不同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细胞,n时再用清水处理之前被处理过的洋葱表皮细胞,测得洋葱表皮细胞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入溶液后,发生d曲线的变化,表明细胞失水,则液泡的颜色逐渐变深,A错误;
B、a曲线表示加入溶液后细胞吸水,表示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由于植物细胞存在细胞壁,限制了细胞的进一步吸水,故原生质体体积增加一段时间后不再变化,B错误;
C、发生b曲线变化,是因为加入的溶液中溶质可进入细胞液导致的结果,C正确;
D、c曲线表明,加入m,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加入清水,细胞又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的复原,D错误.
故选:C.
对因过量施肥导致“烧苗”的盆栽植物,合理的补救措施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加强光照不会改变土壤溶液的浓度,A错误;B、适当浇灌清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B正确;
C、更换盆中泥土,使花卉根细胞周围的土壤溶液浓度降低,C正确.
D、修剪部分枝叶只是降低蒸腾作用,但不会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D错误;
故选:BC.
将一种动物细胞浸没于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中,它会膨胀破裂,则它的细胞液的浓度(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将一种动物细胞浸没于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中,它会膨胀破裂,说明它的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故选:C.
取一段长5cm的葱茎,将其纵切至4cm处.由于纵切的葱茎使薄壁的内层细胞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其中内层细胞比外层表皮细胞扩张能力强,扩张速度更快,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切后的形状如图,将它作为对照.再取另外四节葱茎做同样的处理,将它们分别置于a至d的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30分钟后,葱茎形状记录如下.据此判断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为(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根据题目中“由于纵切使薄壁的皮层细胞摆脱了厚壁的表皮细胞的束缚,皮层细胞扩张得更快,从而使葱茎向表皮外弯曲”的意思转换一下,就是薄壁细胞的弹性比表皮细胞的大,易伸缩.当吸水时,薄壁细胞的体积扩大更快,所以向外弯曲;当失水时,薄壁细胞也更易收缩,可以使茎表现出向里弯曲.所以由图可知:b向外弯曲最大的说明蔗糖的溶液浓度最低,薄层细胞吸水最多,a向内弯曲最大的也就是失水最多的,蔗糖溶液浓度最高,依此类推,蔗糖溶液浓度高低为:a>c>d>b.
故选:B.
下列有关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外表皮细胞质膜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磷脂,A错误;
B、外表皮细胞之所以呈紫色是因为液泡中含有大量紫色的色素,B错误;
C、在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越来越高,C正确;
D、外表皮细胞含有细胞核,D错误.
故选:C.
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盖玻片一侧滴加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后,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请回答:
(1)此细胞发生了______现象,是细胞______的结果.
(2)图中②的结构名称是______,②④⑤共同构成了______.
(3)图中⑦充满了______.
(4)将此细胞置于清水中,⑥的体积会______,此时是由于细胞______所致.
(5)在滴加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后的过程中,显微镜下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A.液泡缩小 B.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 C.液泡颜色变浅 D.细胞核位于原生质层内.
正确答案
质壁分离
失水
细胞膜
原生质层
蔗糖溶液
增大
吸水
C
解析
解:(1)此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是细胞失水的结果.
(2)图中②的结构名称是细胞膜,②细胞膜、④细胞质、⑤液泡膜共同构成了原生质层.
(3)图中⑦细胞壁与细胞膜的间隙充满了蔗糖溶液.
(4)将此细胞置于清水中,⑥液泡的体积会增大,此时是由于细胞吸水所致.
(5)在滴加质量分数为0.3g/mL的蔗糖溶液后的过程中,显微镜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液泡缩小、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液泡颜色变深、细胞核位于原生质层内.故选:C.
故答案为:
(1)质壁分离 失水
(2)细胞膜 原生质层
(3)蔗糖溶液
(4)增大 吸水
(5)C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图所示状态,a、b表示该部位溶液的浓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若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则细胞吸水,a中溶液的浓度会越来越低,A正确;
B、据图分析已知b表示外界溶液,B错误;
C、该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及动态平衡状态,C错误;
D、a中紫色可能会越来越深或越来越浅,D错误.
故选:A.
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原生质层具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A错误;
B、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B正确;
C、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C正确;
D、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扩散,D正确.
故选:BCD.
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光镜下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 ②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深变浅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 ④细胞膜、液泡膜结构明显
⑤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
正确答案
解析
解:①②将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置于30%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即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此时①液泡逐渐变小,颜色由浅变深,①正确;②错误;
③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形成球形小团,③正确;
④细胞膜、液泡膜与细胞质紧紧贴在一起,不易观察到,④错误;
⑤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而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则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是蔗糖溶液,但显微镜无法观察到,⑤错误.
故选:A.
(2015秋•钦州期末)如图可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萝卜块浸入蔗糖溶液后,随着蔗糖溶液浓度增加,萝卜失水增多,萝卜块的质量逐渐减少,A正确;
B、如X表示光强度,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强度逐渐增强,超过一定光照强度后,光合作用强度趋于饱和,B错误;
C、而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体内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所以体内酶的活性也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外界温度升高,变温动物体内温度也会升高,新陈代谢加强,耗氧量增加,C错误;
D、在O2浓度较低时,酵母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随着O2浓度的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产生的酒精和CO2量逐渐减少,随着氧气两增多,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D错误.
故选:A.
分别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红细胞浸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可以发现(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分别将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红细胞浸入清水中,由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清水,所以细胞都吸水.由于洋葱表皮细胞含有细胞壁,对细胞有保护作用;而人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的保护,所以一段时间后,洋葱表皮细胞会吸水适度膨胀,人红细胞会吸水胀破.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