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他认为实质上是(  )

A脂质-蛋白质-脂质

B蛋白质-脂质-脂质

C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D蛋白质-蛋白质-脂质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细胞膜是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下列符合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有(  )

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B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C磷脂双分子层是静止的

D蛋白质分子均匀分布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正确答案

A,B

解析

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A正确;

B、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体现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

C、磷脂分子是轻油一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C错误;

D、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不是均匀分布,D错误.

故选:AB.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所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图中所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②有密切的关系

C大多数②可以运动

Db过程不需要能量,a过程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

正确答案

A,C,D

解析

解:A、肝细胞产生尿素,尿素由细胞内向细胞外释放,方向是Ⅱ→Ⅰ,A正确;

B、图中①是糖蛋白,糖蛋白与细胞间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B错误;

C、细胞膜上的磷脂和绝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C正确;

D、b过程是物质直接穿过磷脂分子层,不需要蛋白载体体协助,不消耗能量ATP,属于自由扩散.a过程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属于主动运输,需要蛋白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AC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科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请分析回答:

(1)在“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生物膜基本骨架的是______,由于______的分布使生物膜的结构表现出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所示.此实验结果直接证明了细胞膜中的______,由此能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______性.

(3)科学家在研究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发现,其外膜包含很多称为“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可允许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物质的这种跨膜方式为______,体现了生物膜功能上的______性.

正确答案

解:(1)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分布于两只双分子层中,其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导致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可见荧光蛋白均匀分布于细胞表面,从而说明膜中的蛋白质能够运动.蛋白质平均分布同时说明了磷脂分子能够运动,从而说明生物膜的流动性.

(3)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输并且需要孔道蛋白协助,这种方式是协助扩散.孔道蛋白让部分物质通过,说明了生物膜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2)蛋白质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的    具有一定的流动

(3)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性

解析

解:(1)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镶嵌、贯穿分布于两只双分子层中,其分布具有不对称性,导致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2)用荧光抗体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一段时间后,可见荧光蛋白均匀分布于细胞表面,从而说明膜中的蛋白质能够运动.蛋白质平均分布同时说明了磷脂分子能够运动,从而说明生物膜的流动性.

(3)某些离子和小分子顺浓度梯度运输并且需要孔道蛋白协助,这种方式是协助扩散.孔道蛋白让部分物质通过,说明了生物膜功能上具有选择透过性.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2)蛋白质分子大多数可以运动的    具有一定的流动

(3)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选择透过性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是______,合成B的场所是______

(2)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这与细胞膜的______有关.人体白细胞吞噬病菌是通过______方式.

(3)甲状腺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这说明甲状腺细胞吸收碘是通过______的方式.决定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能量与______(填细胞器)有关.

正确答案

解:(1)图中的A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表示蛋白质分子,其合成B的场所是核糖体.

(2)根据题意可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说明细胞膜的分子可以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人体白细胞是通过胞吞的方式吞噬病菌.

(3)甲状腺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即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说明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核糖体  

(2)流动性   胞吞

(3)主动运输    线粒体

解析

解:(1)图中的A是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B表示蛋白质分子,其合成B的场所是核糖体.

(2)根据题意可知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说明细胞膜的分子可以运动,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人体白细胞是通过胞吞的方式吞噬病菌.

(3)甲状腺细胞中碘的浓度远比血浆中高,即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说明甲状腺细胞吸收碘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核糖体  

(2)流动性   胞吞

(3)主动运输    线粒体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桑格和尼克森在1972年提出的关于生物膜分子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与细胞识别有关,细胞的识别是信息传递的过程

B图中c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

C图中d的分布状态有两种:镶在表面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Db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对称性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图中a是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A正确;

B、图中c为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磷酸头部和疏水的脂肪酸尾部,B正确;

C、图中d为蛋白质分子,其分布状态有三种:镶在表面、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或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b构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对称性,D正确.

故选:C.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下面是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图中②所示的______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它像轻油般的流体,当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这说明②具有______性.

(2)葡萄糖跨膜运输时,需要图中的物质______(填编号)协助,该物质的化学本质是______

(3)科学家设计出一种人工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特性.

正确答案

磷脂双分子层

流动

蛋白质

选择透过性

解析

解:(1)②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当细胞吸水膨胀时厚度变小,说明②具有流动性.

(2)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③载体协助,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人工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模拟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特性.即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流动  

(2)③、蛋白质  

(3)选择透过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镶嵌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下面能正确反映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细胞膜正确图解是(  )

A

B

C

D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该图显示的磷脂双分子层的连接方式不对,A错误;

B、该图由疏水端相连形成的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正确反映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分布,B正确;

C、该图中蛋白质分子的分布不符合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C错误;

D、该图中磷脂双分子层的连接方式不对,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的糖被在细胞间具有识别作用

B细胞膜对膜两侧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

C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

D载体蛋白是镶在细胞膜内外表面的蛋白质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质(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作用密切相关,A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B正确;

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蛋白质的种类、数目不同其功能的复杂程度不同,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功能有差异,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C正确.

D、有些载体蛋白是贯穿整个细胞膜的,而不只是镶嵌在内外表面,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其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③多数是不可以运动的

B②有疏水性的尾部,亲水性的头部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①在细胞膜内外侧均有分布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细胞膜上的③是蛋白质,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A错误;

B、②代表磷脂分子,有疏水性的尾部,亲水性的头部,B正确;

C、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③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错误;

D、①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膜上可以生成水也可以分解水

B生物膜与能量转换有关

C生物膜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

D流动镶嵌模型可以用电镜观察验证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线粒体内膜上能生成水,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能分解水,A正确;

B、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为线粒体和叶绿体,B正确;

C、生物膜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有关,C正确;

D、流动镶嵌模型属于模型,另外细胞膜无法直接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验证,是推测出来的,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既有亲水性也有疏水性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选择透过性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有关

D有②参加的物质运输不一定为主动运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③磷脂双分子层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尾部具有疏水性,A正确;

B、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B错误;

C、细胞识别与物质①糖蛋白有关,C正确;

D、有②蛋白质参加的物质运输可以是协助扩散,也可以是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分析下列各选项,与糖蛋白功能无关的是(  )

A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和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C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种精子的识别

D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记忆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糖蛋白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A错误;

B、血红蛋白运输氧气与糖蛋白无关,B正确;

C、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C错误;

D、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记忆依赖于糖蛋白的识别作用,D错误.

故选:B.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脂溶性物质更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组成,而且是静态的结构,B正确;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固定的,而流动镶嵌模型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D错误.

故选: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该种生物雄性个体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l中的②④⑥⑦⑨共同构成细胞的______,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在对此结构的研究中提出了______模型.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会使其失去转移能力.若图1是已被该基因作用的癌细胞,则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最终会影响______ (物质)的合成.

(2)正常情况下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日最多可为______条,基因重组发生于图2中的______细胞所处的时期.若鉴定⑩的主要成分时,需用到____________ 试剂.

(3)图2中D细胞在分裂完成之后进一步变形形成精子,精子获能后可与处于______时期的卵子发生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正确答案

解:(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组成、图中的②是细胞膜、④是内质网、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体、⑨是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膜系统;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癌变后,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粘连性降低,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会使其失去转移能力,则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最终会影响糖蛋白的合成.

(2)分析题图可知,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8条;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⑩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若要鉴定⑩的主要成分,可以用二苯胺或甲基绿鉴定DN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3)图2中D细胞在分裂完成之后进一步变形形成精子,精子获能后可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发生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故答案应为:

(1)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糖蛋白

(2)8  A、E    双缩脲   二苯胺(甲基绿)

(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析

解:(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组成、图中的②是细胞膜、④是内质网、⑥是线粒体、⑦是高尔基体、⑨是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膜系统;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癌变后,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粘连性降低,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有关癌症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l2的基因,该基因有助于避免癌细胞扩散,会使其失去转移能力,则该基因表达的产物最终会影响糖蛋白的合成.

(2)分析题图可知,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暂时加倍,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8条;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⑩是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因此若要鉴定⑩的主要成分,可以用二苯胺或甲基绿鉴定DN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

(3)图2中D细胞在分裂完成之后进一步变形形成精子,精子获能后可与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发生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

故答案应为:

(1)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   糖蛋白

(2)8  A、E    双缩脲   二苯胺(甲基绿)

(3)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下一知识点 :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