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试卷

X 查看更多试卷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①方式区别于②的主要特点是需要消耗ATP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

C③、④两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I-进入甲状腺腺泡细胞的方式为①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①表示主动运输,②表示被动运输,所以①方式区别于②的主要特点是需要消耗ATP,A正确;

B、⑤、⑥两种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或自由扩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不需要消耗能量、且运输方向是顺浓度运输,B错误;

C、③、④表示胞吐和胞吞,物质不直接通过细胞膜,通过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运输,与细胞膜流动性相关,C正确;

D、I-进入甲状腺腺泡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①,D正确.

故选:B.

1
题型:填空题
|
填空题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内填序号):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是:①______ ②____________

______

(2)物质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______]和[______].加入呼吸抑制剂,[______]方式将会受到影响.

(3)可能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图中[______];K+进入细胞的过程是图中[______];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过程是图中[______].

(4)甲、乙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______

(5)细胞膜上决定其功能复杂程度的物质是______

(6)从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看,它是______膜.

正确答案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1

被动运输

蛋白质

选择透过性

解析

解:(1)图中①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由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②是自由扩散,物质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③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运输方向由低浓度一侧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两者的共同点是出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

(2)物质利用载体蛋白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即图中的①和③,其中③还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加入呼吸抑制剂后会受到影响.

(3)氧气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K+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4)①(协助扩散)和②(自由扩散)两种运输方式合称为被动运输,共同点:运输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能量.

(5)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蛋白质含量多少决定其功能的复杂程度.

(6)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

故答案为:

(1)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主动运输

(2)①③③

(3)②③①

(4)被动运输

(5)蛋白质

(6)选择透过性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泰顺县校级期中)下列关于物质进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受损伤,对分泌蛋白的分泌没有影响

B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进入细胞都需要载体的帮助

C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

D经紫外线处理后,某细胞吸收甘氨酸的功能丧失,可能的原因是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受损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故若线粒体受损伤,对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影响,A错误;

B、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可通过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进入细胞,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的帮助,B错误;

C、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属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C错误;

D、由于诱变处理后的细胞丧失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说明突变后的细胞的细胞膜上相应的载体蛋白缺失或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运载甘氨酸,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扶沟县月考)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腌制糠蒜时,蔗糖分子水解为葡萄糖后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B人的红细胞处于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皱缩属于质壁分离

C施肥过多作物萎蔫时,根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

D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以协助扩散方式从胰岛B细胞排出

正确答案

C

解析

解:A、腌制糖蒜时,由于外界溶液浓度远远大于细胞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大量失水死亡,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分子直接进入细胞内,A错误;

B、只有有细胞壁的生物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错误;

C、施肥过多导致作物大量失水,根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C正确;

D、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以胞吐方式排出,D错误;

故选:C.

1
题型: 多选题
|
多选题

如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

A甲侧为细胞内,乙侧为细胞外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

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相同

正确答案

A,D

解析

解:A、动物肌肉细胞膜外的钠离子浓度高,并且ATP供能发生在细胞内,因此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A错误;

B、图中看出,甲处钠离子浓度高,乙处钠离子浓度低,并且钠离子既能从甲处向乙处运输,也能从乙处向甲处运输,B正确;

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没有消耗ATP,它主要通过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进行运输,C正确;

D、图中看出,葡萄糖跨膜运输需要通过钠驱动的葡萄糖载体蛋白进行运输,而甘油的吸收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D错误.

故选:AD.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红细胞破裂后,血红蛋白逸出称为溶血.科研人员分别将人的红细胞置于以下几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得到如下结果:

不同物质的溶液在10min内造成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通过测定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______性的大小.

(2)由实验结果可知,甘油、乙醇、丙酮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______.氯化铵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小于甘油、乙醇、丙酮,但红细胞在氯化铵溶液中的溶血时间却明显长于这三种溶液,这说明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更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第2、3、4组实验中阴离子的通透速率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呈______(填“正”或“负”)相关.

(3)红细胞悬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红细胞破裂)后,溶液会逐渐透明,所以可通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溶血速度,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度来判断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①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②试剂用具:稀释的羊的红细胞悬液、0.3mol•L-1的葡萄糖溶液、0.3mol•L-1的甘油溶液、试管、量筒、计时器、试管架、记号笔.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第二步:______

第三步:______

④结果结论:

⑤实验思考:

根据研究得知,0.3mol•L-1的葡萄糖溶液和0.3mol•L-1的甘油溶液都是红细胞的等渗溶液,为什么还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根据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在10min内造成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不同,可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2)从红细胞放入甘油、乙醇、丙酮溶液中溶血时间分别为7.17、2.04、1.65可知:甘油、乙醇、丙酮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甘油;通过跟氯化铵溶液比较,说明非极性分子更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第2、3、4组实验中阴离子的通透速率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成正相关.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第二步:分别量取0.3mol/L的葡萄糖溶液、0.3mol/L的甘油溶液各10mL,注入A、B两试管中.

第三步:分别量取1mL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液体由不透明到透明所需的时间.

④结论:

如果加入葡萄糖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说明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快.

如果加入甘油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说明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如果两支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相同,说明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相同.

⑤因为葡萄糖和甘油都是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所以会逐渐进入细胞,使细胞内的溶液渗透压上升,细胞吸收胀破,使红细胞发生溶血.

故答案为:

(1)通透 

(2)丙酮>乙醇>甘油   极性   正

(3)第二步:分别量取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1的甘油溶液各10 mL,注入A、B两支试管 第三步:分别量取1 mL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记时,记录溶液由不透明到透明所需的时间

④a.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b.加入甘油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

c.两支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相同

d.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同

⑤葡萄糖和甘油都是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所以会逐渐进入细胞,使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增大,渗透压上升,细胞大量吸水,最终导致细胞涨破

解析

解:(1)根据不同物质的等渗溶液在10min内造成人的红细胞溶血所需的时间不同,可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2)从红细胞放入甘油、乙醇、丙酮溶液中溶血时间分别为7.17、2.04、1.65可知:甘油、乙醇、丙酮扩散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甘油;通过跟氯化铵溶液比较,说明非极性分子更容易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第2、3、4组实验中阴离子的通透速率与阴离子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成正相关.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第二步:分别量取0.3mol/L的葡萄糖溶液、0.3mol/L的甘油溶液各10mL,注入A、B两试管中.

第三步:分别量取1mL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液体由不透明到透明所需的时间.

④结论:

如果加入葡萄糖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说明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快.

如果加入甘油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说明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如果两支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相同,说明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相同.

⑤因为葡萄糖和甘油都是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所以会逐渐进入细胞,使细胞内的溶液渗透压上升,细胞吸收胀破,使红细胞发生溶血.

故答案为:

(1)通透 

(2)丙酮>乙醇>甘油   极性   正

(3)第二步:分别量取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0.3 mol•L-1的甘油溶液各10 mL,注入A、B两支试管 第三步:分别量取1 mL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记时,记录溶液由不透明到透明所需的时间

④a.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b.加入甘油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

c.两支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相同

d.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同

⑤葡萄糖和甘油都是细胞选择吸收的物质,所以会逐渐进入细胞,使细胞内的溶液浓度增大,渗透压上升,细胞大量吸水,最终导致细胞涨破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南安市校级期末)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

A葡萄糖

B钾离子

C氨基酸

D甘油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特点是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A错误;

B、钾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B错误;

C、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C错误;

D、甘油属于脂溶性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特点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表示一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膜中载体也能运输蔗糖

B碘以该方式进入海带细胞

C该方式不会出现饱和现象

D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时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物质运输的过程中,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该载体只能运输葡萄糖,不能运输其他物质,故A错误;

B、碘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离子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而图中所示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故B错误;

C、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协助,而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当细胞内外葡萄糖浓度相等时,细胞将不再吸收葡萄糖,故C错误;

D、协助扩散的特点就是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各图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一中,抑制细胞呼吸对方是a的运转速率无影响

B图二中,种群密度为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图四中,所用到的酶有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

D图三中,f-g过程中染色体数减半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图一中,抑制细胞呼吸对方a的运转速率无影响,对方式b可能有影响,A正确;

B、图二:为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时种群增长率最大,K时种群数量最大,B正确;

C、图四中,所用到的酶有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C正确;

D、f~g为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时,需要载体蛋白质的协助

B抑制神经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会影响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C已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清水中复原后,细胞内外渗透压相等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中,水分子逆相对含量梯度跨膜运输

正确答案

B

解析

解:A、神经递质是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A错误;

B、抑制神经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会影响兴奋的产生和传导,B正确;

C、细胞在清水中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液的浓度惹仍然大于细胞外溶液的浓度,C错误;

D、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过程中,水分子都是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的,D错误.

故选:B.

1
题型:简答题
|
简答题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其中A~D表示某些物质或结构,a~e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

(1)观察图甲可知,该生物膜是细胞膜,它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图中______(填物质名称)的种类.

(2)图甲中a~e,能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

(3)若图乙细胞吸K+排Na+,则Na+和K+的运输方式分别可用图甲中____________(a~e)表示.

(4)提取动物的图甲结构,最好选用______做材料,原因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观察图甲可知,该生物膜是细胞膜,它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图中蛋白质的种类.

(2)分析题图可知,b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d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同属于被动运输.

(3)分析题图乙可知,细胞吸K+排Na+,都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即图甲中的e、a.

(4)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提取的膜成分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提取动物的图甲结构,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2)b、c、d

(3)e          a

(4)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解析

解:(1)观察图甲可知,该生物膜是细胞膜,它的选择透过性主要取决于图中蛋白质的种类.

(2)分析题图可知,b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c、d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同属于被动运输.

(3)分析题图乙可知,细胞吸K+排Na+,都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因此是主动运输,即图甲中的e、a.

(4)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提取的膜成分单一,只有细胞膜,因此提取动物的图甲结构,最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2)b、c、d

(3)e          a

(4)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如图所示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一种方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转运方式比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要大

B转运速率不受细胞外物质浓度的影响

C该物质的转运无饱和性

D该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该改变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该转运方式是协助扩散,有载体协助,所以比简单扩散的转运速率要大,A正确;

B、图中物质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动力是浓度差,受细胞外物质浓度的影响,B错误;

C、图中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属于协助扩散,由于载体的数量有限,则会出现饱和现象,C错误;

D、该载体蛋白在物质转运过程中形状会发生改变,但此时载体蛋白性状的改变不消化能量,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描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的O2进入线粒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相同

B根尖细胞吸收K+主要依靠渗透作用

C抑制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不会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过程不消耗ATP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叶肉细胞中的O2进入线粒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A正确;

B、根尖细胞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该过程的动力是线粒体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B错误;

C、葡萄糖进入一般属于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因此抑制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活性会影响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C错误;

D、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D错误.

故选:A.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下列哪种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

A葡萄糖

B氨基酸

CK+

DO2

正确答案

D

解析

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进入其它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

B、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K+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

D、氧气属于气体,气体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D正确.

故选:D.

1
题型: 单选题
|
单选题

(2015秋•邵阳校级期末)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

B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与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血红细胞的方式相同

C在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膜上①、②和③的种类均相同

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和细胞的癌变,都与②和③有着密切的关系

正确答案

A

解析

解:A、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A正确;

B、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错误;

C、同一物种的细胞中②磷脂双分子层相同,而①③的种类不同,C错误;

D、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等功能,细胞癌变之后①糖蛋白减少,使得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D错误.

故选:A.

下一知识点 :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百度题库 > 高考 > 生物 >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

  • 上一题
  • 1/15
  • 下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