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共6962题
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
(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______
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______
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
(5)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为了证实这一假设,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取甲、乙两组生长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分别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进行正常呼吸,乙组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一段时间后两组溶液中浓度降低的是______组.
正确答案
解:(1)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即P表示外表面,Q表示内表面,所以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侧.
(2)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蛋白和能量.
(3)b类型是主动运输,○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TP.
(4)由图可知,c类型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光能.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果蝇和小鼠属于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最可能采用该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生物是细菌.
(5)甲组能正常呼吸提供ATP,而乙组含有呼吸抑制剂,不能进行正常呼吸提供ATP,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甲组可以通过ATP驱动吸收葡萄糖,乙组不能,所以一段时间后,甲组溶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
(1)Q 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
(2)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
(3)B
(4)B
(5)甲
解析
解:(1)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即P表示外表面,Q表示内表面,所以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侧.
(2)主动运输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载体蛋白和能量.
(3)b类型是主动运输,○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TP.
(4)由图可知,c类型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光能.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果蝇和小鼠属于动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最可能采用该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生物是细菌.
(5)甲组能正常呼吸提供ATP,而乙组含有呼吸抑制剂,不能进行正常呼吸提供ATP,若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则甲组可以通过ATP驱动吸收葡萄糖,乙组不能,所以一段时间后,甲组溶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故答案为:
(1)Q 糖蛋白位于细胞外侧
(2)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需要能量
(3)B
(4)B
(5)甲
如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与血浆中的K+和Mg2+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据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从表格分析可知,处理前作为对照,用鱼滕酮处理后钾离子和镁离子在血浆中浓度不变,而在细胞内都减少了,说明鱼滕酮对这两种离子的载体的功能都有抑制作用,A正确;
B、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也不会发生有氧呼吸,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鱼滕酮不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无氧呼吸而影响K+和Mg2+运输的,B错误;
C、用乌本苷处理后,红细胞内钾离子含量减少了,说明乌本苷抑制K+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红细胞内镁离子含量不变,说明不影响Mg2+的载体的生理功能,C正确;
D、由表格分析可知,细胞内钾离子和镁离子的含量都高于血浆,说明钾离子和镁离子是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的,D正确.
故选:B.
人体肾小管细胞对原尿中中葡萄糖的重吸收取决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1、人体肾小管细胞对原尿中中葡萄糖的重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
2、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则肾小管细胞中线粒体的活动及细胞膜上的载体将影响肾小管细胞对原尿中中葡萄糖的重吸收.
故选:C.
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是在动物细胞的能量系统中起主要作用的载体,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的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分子的Na+泵出细胞外,将2分子的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知(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根据题意,“Na+-K+泵是一种常见的ATP-驱动泵,也是能催化ATP水解的酶”,所以载体能催化ATP水解,A错误;
B、钠离子和钾离子都是逆浓度运输,消耗能量,所以都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所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与Na+和K+通过Na+K+泵跨膜运输的方式不同,C错误;
D、Na+-K+泵除对维持动物细胞内渗透压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还能对膜电位的变化起作用,D正确.
故选:D.
结合高等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高等动物细胞为衰老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______.
(2)若该高等动物细胞为癌细胞,则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______等.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高等动物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癌细胞能无限增殖,而增长过程需要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癌细胞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3)细胞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用某种药物处理该高等动物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破坏)运输Ca离子的载体蛋白.
故答案为:
(1)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线粒体、核糖体
(3)抑制(破坏)运输Ca离子的载体蛋白
解析
解:(1)细胞衰老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癌细胞能无限增殖,而增长过程需要核糖体合成蛋白质,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因此癌细胞中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等.
(3)细胞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用某种药物处理该高等动物细胞,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破坏)运输Ca离子的载体蛋白.
故答案为:
(1)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线粒体、核糖体
(3)抑制(破坏)运输Ca离子的载体蛋白
分析以下资料:
①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
②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
③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说明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A正确;
B、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但Na+没有通过人工膜,说明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B正确;
C、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没有说明是否需要能量,所以不能判断K+透过人工膜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也可能是协助扩散,C错误;
D、由于K+和Na+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而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人工膜,说明本实验在于研究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故选:C.
(2015秋•南昌校级期末)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不同植物对各种离子的需要量是不同的,A正确;
B、水稻培养液中Si4+浓度下降得最多,说明吸收量最多,而对Ca2+、Mg2+吸收量少,B正确;
C、图中并不能看出植物体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有关,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C正确;
D、水稻吸收的Si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和Mg2+较多,对Si4+吸收量少,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错误.
故选:D.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分子)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钠离子和钾离子能通过人工膜,但不需要能量,不是主动运输,A错误;
B、甘油通过人工膜和生物膜的方式相同,为自由扩散,B正确;
C、图中看出,生物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大于人工膜,说明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C正确;
D、图中看出,分子量越小,人工膜对其的通透性越强,D正确.
故选:A.
用单细胞小球藻实验表明,当将臭氧导入藻类培养液后,钾离子立即外流,将臭氧从溶液中除去,则臭氧引起的钾离子外渗可立即逆转,并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水平.以上结果不能证明(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将臭氧从溶液中除去,则臭氧引起的钾离子外渗可立即逆转,并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臭氧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A错误;
B、“当将臭氧导入藻类培养液后,钾离子立即外流”,而其他离子没有影响,说明臭氧对膜的作用是有选择性的,B错误;
C、题干中得出细胞对钾离子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受到臭氧的影响,无法判断臭氧对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C正确;
D、“将臭氧从溶液中除去,则臭氧引起的钾离子外渗可立即逆转,并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水平”,说明臭氧对膜的影响是可逆的,D错误.
故选:C.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水稻吸收Si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
B、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B正确;
C、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C错误;
D、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有关,在植物细胞内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正确.
故选:C.
在玉米的营养液中加入某种阴离子,结果发现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了,但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种离子(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对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说明该种离子没有妨碍ATP的形成,A错误;
B、由于该种阴离子与氯离子的载体相似,而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因此玉米根细胞在吸收该种阴离子的同时,对氯离子的吸收减少,B正确;
C、题干信息中“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说明该阴离子没有抑制主动运输的过程,C错误;
D、题干信息中“钾离子的吸收没有受影响”,说明细胞呼吸没有受到抑制,D错误.
故选:B.
下列关于细胞的生命历程和功能的表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主动运输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存在一定的浓度差,A错误;
B、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变成癌细胞,B正确;
C、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清除体中损伤或癌变的细胞,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
D、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可能含有相同的某种酶,如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D正确.
故选:A.
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②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
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③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
D、①是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所以①比④量少,D错误.
故选:D.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胞内必需元素不能被其它元素替代,A错误;
B、酶是生物催化剂,在催化反应前后,其分子结构不变,B错误;
C、主动转运机制使细胞可以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物质和排除废物,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C正确;
D、胰岛素A、B两条肽链是由一个基因的一条链编码的,翻译出来的蛋白质也是一条长链,在胰岛素成熟的过程中,经过剪切,才变成了两条链,D错误.
故选:C.
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温度能影响ATP合成酶的活性,进而影响Na+和K+的转运,A错误;
B、Na+-K+泵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错误;
C、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K+,排出Na+,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正确;
D、细胞内ATP和ADP可以快速转化,不会导致ADP的大量积累,D错误.
故选:C.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