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共6962题
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就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物质有(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A错误;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B错误;
C、甘油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C正确;
D、CO2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CD.
如图为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示意图.下列物质中,可自由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O2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所以O2能通过人工合成的不含蛋白质的脂双层膜,A正确;
B、Na+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所以Na+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不含蛋白质的脂双层膜,B错误;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所以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不含蛋白质的脂双层膜,C错误;
D、氨基酸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协助,所以氨基酸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不含蛋白质的脂双层膜,D错误.
故选:A.
(2015秋•宿松县校级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腌制果脯时由于细胞外液浓度过高,细胞失水而死亡,然后糖分大量进入细胞才导致慢慢变甜,不是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A错误;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细胞液浓度为0.9%,所以放入0.9%的NaCl溶液中,没有浓度差,因而不会形成一个渗透装置,B错误;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所以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速率与细胞外的浓度以及载体的数量有关,C正确;
D、大肠杆菌浸在高浓度盐溶液中渗透失水,导致细胞膜与细胞壁发生分离,D错误.
故选:C.
(2015秋•临安市校级月考)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被细胞胞吞是大分子物质或生物个体,可以是固体物质,也可以是液体,A错误;
B、主动转运、胞吞和胞吐过程都消耗ATP,B错误;
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或易化转运,C错误;
D、生物大分子的运输方式是胞吐,形成分泌泡与细胞膜融合,D正确.
故选:D.
(2015秋•衡水月考)图中Ⅰ~Ⅳ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Ⅰ、Ⅱ和Ⅳ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运输方式是被动运输,A错误;
B、图II中物质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应是协助扩散,属于被动运输,B错误;
C、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而图Ⅱ中物质一般不是溶剂分子,C错误;
D、Ⅰ和Ⅳ的运输特点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图II中物质是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属于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Ⅲ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如图表示物质由细胞外向细胞内运输的过程图解,(在[]中填数字,在横线上填文字,数字与文字全对才给分)请分析回答:
(1)图中A,B,C,D的物质分别是:A:______,B:______
(2)物质利用载体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图[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物质出入细胞需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图[______]______.
(4)物质从细胞膜低浓度一侧运到高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是图[______]______.
(5)葡萄糖、CO2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
(6)提取细胞膜成分中的磷脂,将其铺在空气一-水界面上,测得磷脂占有面积为S,请预测:细胞表面积的值接近于______.
(7)人体血液中的吞噬细胞能够将侵入人体内的病菌吞噬.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的结构特点.
(8)污水处理过程中可以利用细胞膜的______特点,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是ATP,C、D是ADP和磷酸.
(2)图中①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②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是自由扩散;③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需要消耗能量的是主动运输.
(4)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是主动运输.
(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是自由扩散.
(6)细胞膜中磷脂是双层的,测得磷脂占有面积是S,则细胞膜表面积应是0.5S.
(7)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8)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利用此特点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故答案为:
(1)蛋白质(载体蛋白) ATP(三磷酸腺苷)
(2)①协助扩散 ③主动运输
(3)③主动运输
(4)③主动运输
(5)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6)0.5S
(7)一定的流动性
(8)选择透过性
解析
解:(1)图中A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B是ATP,C、D是ADP和磷酸.
(2)图中①是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是协助扩散;②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是自由扩散;③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3)需要消耗能量的是主动运输.
(4)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是主动运输.
(5)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二氧化碳进入红细胞是自由扩散.
(6)细胞膜中磷脂是双层的,测得磷脂占有面积是S,则细胞膜表面积应是0.5S.
(7)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8)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利用此特点将金属离子和水分开.
故答案为:
(1)蛋白质(载体蛋白) ATP(三磷酸腺苷)
(2)①协助扩散 ③主动运输
(3)③主动运输
(4)③主动运输
(5)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6)0.5S
(7)一定的流动性
(8)选择透过性
取某植物的少量根尖组织,滴加清水制成临时装片如图A,以此研究植物细胞的一些生命活动,整个实验过程保证细胞始终为生活状态:
(1)向盖玻片一侧滴加一定浓度的X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根尖组织周围充满X溶液,用一定的方法检测细胞内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C,据图判断物质X进入细胞的方式应该为______,细胞吸收X的速率由______决定.
(2)在显微镜下同时观察到图B所示细胞,整个实验过程中,该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______,发生此变化的条件为:①植物细胞的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______之间存在浓度差.
正确答案
解:(1)由图C可知,当细胞外X溶液浓度一定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内X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细胞外的浓度,说明X溶液能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细胞主动吸收X的速率由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给的多少决定.
(2)起始时细胞外X的浓度>细胞内X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胞主动吸收X,使细胞内X的浓度>细胞外,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发生此现象的前提是: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给的多少
(2)先质壁分离,然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①原生质层
②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
解析
解:(1)由图C可知,当细胞外X溶液浓度一定时,随着时间的增加,细胞内X溶液的浓度逐渐增加,最终超过细胞外的浓度,说明X溶液能逆浓度梯度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细胞主动吸收X的速率由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给的多少决定.
(2)起始时细胞外X的浓度>细胞内X的浓度,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一段时间后,由于细胞主动吸收X,使细胞内X的浓度>细胞外,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发生此现象的前提是: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载体蛋白的数量和能量供给的多少
(2)先质壁分离,然后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①原生质层
②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 分子;B代表______ 分子.
(2)从功能上来说,细胞膜是一层______ 膜.
(3)钠离子进入人体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维生素D进入人体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 (从图中a、b、c、d中选一个).
(4)红细胞吸收甘油与吸收葡萄糖相同的是______.
A.低浓度→高浓度 B.载体蛋白质协助 C.高浓度→低浓度 D.消耗能量.
正确答案
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选择透过性
a
b
C
解析
解:(1)细胞膜的成分包括:磷脂、蛋白质和多糖,图中A表示蛋白质,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3)钠离子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该运输方式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对应图中过程a;维生素D属于脂质中的固醇,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属于自由扩散,对应图中过程b.
(4)红细胞吸收甘油属于自由扩散,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其中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且它们的运输均不需要消耗能量.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2)选择透过性
(3)a b
(4)C
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A代表______分子B代表______分子;D代表______.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
(4)在a~d的四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______.
(5)图中能量所指物质为直接能源物质,它是______,含有______个高能磷酸键,写出它分解释放能量的反应式______植物产生该物质的过程有______和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
(2)细胞膜从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a、d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d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则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
(5)图中ATP为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A-P~P~P,含有 2个高能磷酸键,分解释放能量的反应式:ATPADP+pi+能量,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
(3)一定的流动性
(4)b、c
(5)ATP 2 ATPADP+pi+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解析
解:(1)图中A是蛋白质,B是磷脂双分子层,D是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由此可以判断物质是进细胞还是出细胞).
(2)细胞膜从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a、d代表主动运输,其中a表示运进细胞,d表示运出细胞;b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c运输方向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则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
(5)图中ATP为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A-P~P~P,含有 2个高能磷酸键,分解释放能量的反应式:ATPADP+pi+能量,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能产生ATP.
故答案为:
(1)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 糖蛋白
(2)选择透过性
(3)一定的流动性
(4)b、c
(5)ATP 2 ATPADP+pi+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A正确;
B、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制备的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处于等渗溶液中,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所以其细胞液的浓度会比较高,而质壁分离要求细胞液的浓度低于细胞外液浓度,所以海带细胞在海水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
D、叶肉细胞中的CO2进入叶绿体和排出细胞外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D正确.
故选:B.
如图表示物质通过红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
(1)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
(2)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3)经研究发现红细胞悬液为不透明的红色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后,光线比较容易通过溶液,溶液会逐渐澄清,所以可通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溶血速度,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度来判断物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请你利用以下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材料用具: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0.3mol/L的葡萄糖溶液、0.3mol/L的甘油溶液、试管、量筒、计时器、试管架、笔.
实验步骤:
①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②分别量取______、______各10mL,注入A、B两支试管.
③分别量取1mL______注入A、B两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计时,记录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如果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说明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②如果______,说明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③如果______,说明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同.
正确答案
K+
B(或主动转运)
0.3mol/L的葡萄糖溶液
0.3mol/L的甘油溶液
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
溶液由不透明到澄清的时间
加入甘油溶液的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
两支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相同
解析
解:(1)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O2,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K+,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葡萄糖.
(2)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就会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能量的供应,主动运输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3)设计的实验的步骤时,为了实验过程中方便记录,要对试管进行编号;然后设计变量“0.3mol/L的葡萄糖溶液、0.3mol/L的甘油溶液”;最后观察记录;具体的步骤为:
①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
②分别量取0.3mol/L的葡萄糖溶液、0.3mol/L的甘油溶液各10ml,注入A、B二支试管.
③分别量取1ml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注入A、B二支试管中,同时开始记时,记录溶液由不透明到透明的时间.
实验的结果与结论:
①如果加入葡萄糖液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说明葡萄糖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②如果加入甘油的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短,说明甘油比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速度快;
③如果两支试管内溶液透明所用的时间相同,说明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相同.
故答案为:
(1)K+.
(2)B(或主动转运).
(3)
②0.3mol/L的葡萄糖溶液 0.3mol/L的甘油溶液
③稀释的羊红细胞悬液 溶液由不透明到澄清的时间
实验的结果与结论
②加入甘油溶液的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
③两支试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相同
下面为物质出入细胞的3种方式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是图②所示,A错误;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是图①所示,B错误;
C、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是图②所示,C错误;
D、①自由扩散和②协助扩散两种运输方式统称为被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2015秋•三峡区月考)如图曲线,对横、纵坐标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如果题图曲线示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速率与膜内外浓度差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不再是膜内外浓度差,是运输葡萄糖的蛋白质的数量,A正确;
B、植物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也能供叶肉细胞的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植物细胞对Mg2+的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但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也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促进细胞对Mg2+的吸收,C错误;
D、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少量3H-亮氨酸注射到胰岛B细胞后核糖体上的放射性是先强后弱,D错误.
故选:A.
图1中是甲状腺细胞摄取原料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基本过程,试回答:
(1)细胞内的碘浓度远远高于血浆中碘浓度,这表明a过程是一种______方式.
(2)参与完成a、b、c过程都需要的物质是______.a过程需要膜上的______.
(3)当上述过程较活跃时,细胞中会出现较多的细胞器为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4)如果用数学图象的方法研究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绘成图2的(甲)、(乙)两图,若两种方式都不消耗能量,则其物质运输方式分别为:(甲)是______,(乙)是______.
正确答案
解:(1)从题干的信息可知:细胞内的碘浓度高于细胞外,但碘还能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说明碘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从而得出主动运输的结论.
(2)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都需要能量;碘离子进入细胞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分泌蛋白合成旺盛时,需要大量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4)从题中的信息可知,甲、乙的运输过程都不需要能量,说明应为被动运输.物质甲的运输速率高低只取决于浓度差,故为自由扩散;物质乙的运输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差有关,达到最大速率时,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2)ATP 载体
(3)线粒体 提供能量
(4)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解析
解:(1)从题干的信息可知:细胞内的碘浓度高于细胞外,但碘还能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说明碘是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从而得出主动运输的结论.
(2)无机盐离子的运输、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都需要能量;碘离子进入细胞需要借助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分泌蛋白合成旺盛时,需要大量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4)从题中的信息可知,甲、乙的运输过程都不需要能量,说明应为被动运输.物质甲的运输速率高低只取决于浓度差,故为自由扩散;物质乙的运输在一定范围内与浓度差有关,达到最大速率时,不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说明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故答案为:
(1)主动运输
(2)ATP 载体
(3)线粒体 提供能量
(4)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如图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O2和CO2通过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
B、在黑暗中,叶绿体中的光合作用停止,而线粒体中有氧呼吸能正常进行,B错误;
C、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全部用于呼吸作用消耗,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C正确;
D、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少量DNA,都与能量转换有关,D正确.
故选:B.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