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 共6962题
下列过程不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
B、海带细胞中的碘离子远高于海水,因此海带细胞吸收碘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C错误;
D、甲状腺细胞吸收碘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A.
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被细胞胞吞的物质不一定是固体,可能是液体,A错误;
B、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的过程属于胞吐过程,B错误;
C、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是胞吐,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C错误;
D、胞吐过程一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D正确.
故选:D.
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因变量是______.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4)如果上述实验结果证明了低温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那么对于生物活细胞来讲,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______.
②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
(2)由题意可知,“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探究,A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B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则自变量为渗透系统所处的温度环境差异,因变量是液面高度;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度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低温并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
(4)低温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原因是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或者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故答案为:
(1)渗透
(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环境温度 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变化
(3)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若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4)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析
解:(1)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
(2)由题意可知,“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探究,A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B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则自变量为渗透系统所处的温度环境差异,因变量是液面高度;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度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低温并不影响物质跨膜运输.
(4)低温影响物质跨膜运输,原因是低温会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或者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故答案为:
(1)渗透
(2)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环境温度 漏斗内液面高度的变化
(3)①若1组漏斗液面高度比2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减慢
②若2组漏斗液面高度比1组高,则说明低温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且运输速率加快
③若1、2组漏斗的液面高度相同,则说明温度高低并不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
(4)①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其功能 ②低温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过程
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A错误;
B、水分子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B错误;
C、酒精进入细胞为自由扩散,C错误;
D、还带吸收碘是逆浓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D.
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以______方式通过膜进出细胞,氨基酸等以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填图中字母)
(2)b方式最大值的出现可能与______有关.如果横坐标为氧浓度,那么b方式最大值的出现可能与______有关.
(3)细胞呼吸抑制剂可能对______方式的转运速率产生影响(填图中字母).在该过程中,酵母菌细胞内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细胞结构有______.
(4)如果a、b过程都不受细胞呼吸抑制剂的影响,请解释原因:
a的原因:______;
b的原因:______.
正确答案
解:(1)分析题图,方式a只与浓度差有关,故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a)方式出入细胞膜,氨基酸等以主动运输(b)方式进入细胞.
(2)b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两者都与载体的数量有关,主动运输还与能量有关.如果横坐标为氧浓度,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速率增加,到达一定氧气浓度,则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则b方式为主动运输,最大值的出现可能与载体有关.
(3)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供能,所以抑制细胞呼吸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转运速率没有影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则细胞呼吸抑制剂对主动运输(b)方式的转运速率产生影响.酵母菌细胞产生能量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如果a、b过程都不受细胞呼吸抑制剂的影响,请解释原因:
a的原因:a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时物质的运输速率只与物质的浓度差有关,与细胞的能量供应无关;
b的原因:如果b为协助扩散,则物质的运输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不受细胞能量供应的限制.
故答案为:
(1)a b
(2)载体和能量 载体
(3)b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a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时物质的运输速率只与物质的浓度差有关,与细胞的能量供应无关;如果b为协助扩散,则物质的运输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不受细胞能量供应的限制.
解析
解:(1)分析题图,方式a只与浓度差有关,故属于自由扩散,方式b属于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脂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自由扩散(a)方式出入细胞膜,氨基酸等以主动运输(b)方式进入细胞.
(2)b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两者都与载体的数量有关,主动运输还与能量有关.如果横坐标为氧浓度,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速率增加,到达一定氧气浓度,则物质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则b方式为主动运输,最大值的出现可能与载体有关.
(3)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不需要供能,所以抑制细胞呼吸对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转运速率没有影响;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则细胞呼吸抑制剂对主动运输(b)方式的转运速率产生影响.酵母菌细胞产生能量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如果a、b过程都不受细胞呼吸抑制剂的影响,请解释原因:
a的原因:a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时物质的运输速率只与物质的浓度差有关,与细胞的能量供应无关;
b的原因:如果b为协助扩散,则物质的运输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不受细胞能量供应的限制.
故答案为:
(1)a b
(2)载体和能量 载体
(3)b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a为自由扩散,自由扩散时物质的运输速率只与物质的浓度差有关,与细胞的能量供应无关;如果b为协助扩散,则物质的运输速率受载体数量的限制,不受细胞能量供应的限制.
1957年丹麦生理学家JeanSkou证明了能水解ATP的酶与具有运送Na+和K+活性的蛋白质是同一蛋白质,被称为钠-钾依赖ATP酶,如图1这种蛋白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有两个K+结合位点,将
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
(1)上述过程中Na+和K+出入细胞的方式是______.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是否有关______(填有或无).该过程能否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______(填能或不能).
(2)上述过程使神经细胞重建原来的离子平衡,若受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了膜内为______电位,膜外为______电位的______现象.
(3)若某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中,适当降低溶液中的Na+溶液(低Na),请在坐标里画出低Na溶液中神经细胞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曲线.(假设开始在溶液中静息电位是-60mV,变化的最大幅度是90mV,从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大约需1.5ms,如图2所示)
(4)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推测与化学突触比较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______,方向是______.
(5)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______内,以防止被细胞溶胶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______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癫痫病人,可缓解病情.
正确答案
解:(1)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因此Na+和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的方式.该过程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协助,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前,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造成膜外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若受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钾离子关闭,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了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这是反极化现象.
(3)静息电位是-60mV,变化的最大幅度是90mV,从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大约需1.5ms,如图所示
(4)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与化学突触快,方向是双向的.
(5)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故答案为:
(1)主动转运 有 能
(2)正 负 反极化
(3)
(4)速度较快 方向是双向的
(5)突触小泡 抑制
解析
解:(1)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因此Na+和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的方式.该过程需要膜上载体蛋白协助,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神经细胞未受到刺激前,钾离子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造成膜外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若受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钾离子关闭,于是膜外钠离子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了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这是反极化现象.
(3)静息电位是-60mV,变化的最大幅度是90mV,从去极化到复极化完成大约需1.5ms,如图所示
(4)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电突触传递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与化学突触快,方向是双向的.
(5)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递质,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阴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故答案为:
(1)主动转运 有 能
(2)正 负 反极化
(3)
(4)速度较快 方向是双向的
(5)突触小泡 抑制
将人体肝脏细胞放置在不同浓度的物质X液中,并测定肝脏细胞吸收X的速率,结果如表所示
对表中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自由扩散的影响因素是浓度差,而物质X溶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自由扩散,A错误;
B、主动运输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而通入空气后吸收速率没有增加,则不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
C、物质X溶液浓度增加,而物质运输速率没有增加,说明X载体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C正确;
D、通入空气后不没有改变吸收速率,说明与能量供应无关,D错误.
故选:C.
如图为不同物质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ABC代表三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
(1)该图示意了细胞膜的______模型,其中1是______.
(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图中______(用字母表示);CO2进出肺泡细胞的方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人体内小肠绒毛吸收葡萄糖方式是______(用字母表示),该方式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3)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特点.
正确答案
解:(1)该图示意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据图分析,1代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2代表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
(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C(协助扩散);CO2进出肺泡细胞的方式是B自由扩散;人体内小肠绒毛吸收葡萄糖方式是A主动运输,该方式需要的条件是载体蛋白和能量(或ATP).
(3)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具有选择透过性,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故答案为:
(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2)C B A 载体蛋白和能量(或ATP)
(3)选择透过性
解析
解:(1)该图示意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据图分析,1代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2代表糖蛋白,进行细胞识别、保护和润滑.
(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C(协助扩散);CO2进出肺泡细胞的方式是B自由扩散;人体内小肠绒毛吸收葡萄糖方式是A主动运输,该方式需要的条件是载体蛋白和能量(或ATP).
(3)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具有选择透过性,即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故答案为:
(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2)C B A 载体蛋白和能量(或ATP)
(3)选择透过性
(2015秋•枣阳市校级月考)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以及物质运输与膜的关系,图中A、B、C表示某些物质,a、b、c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据图回答:([]填图中字母,横线填相关内容)
(1)把结构中的B在空气--水的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发现展开的面积大约是原结构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说明B在结构中的分布状态是______.
(2)在低温下,B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性.
(3)在物质通过该结构时,C起着______作用,使生物膜具有______性.
(4)若这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______]______.
(5)若这是人体小肠上皮细胞膜,葡萄糖通过该膜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
(6)若这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
正确答案
解:(1)结构中的B为磷脂分子,其在细胞膜中的分布为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在低温下,B磷脂双分子层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3)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可作载体来协助运输物质,由于载体具有专一性,能选择运输物质,所以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
(5)葡萄糖进入人体小肠上皮属于主动运输.
(6)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故答案为:
(1)双层
(2)流动
(3)载体 选择透过
(4)[4]糖蛋白
(5)[b]主动运输
(6)外正内负
解析
解:(1)结构中的B为磷脂分子,其在细胞膜中的分布为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2)在低温下,B磷脂双分子层排列整齐.但温度上升后,会出现排列不整齐的现象,其厚度也会减小,这说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
(3)蛋白质在脂双层中的分布是不对称和不均匀的,可作载体来协助运输物质,由于载体具有专一性,能选择运输物质,所以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黏着性降低.
(5)葡萄糖进入人体小肠上皮属于主动运输.
(6)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故答案为:
(1)双层
(2)流动
(3)载体 选择透过
(4)[4]糖蛋白
(5)[b]主动运输
(6)外正内负
如图表示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一种方式,该物质及其运输方式分别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错误;
B、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B错误;
C、氨基酸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
D、甘油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不需要载体和能量,D错误.
故选:C.
某科学家在研究物质运输时发现有下列四种曲线关系,在研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最可能是下列哪一过程(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糖从血浆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A错误;
B、Na+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与氧气浓度的高低无关,B错误;
C、小肠上皮细胞从小肠内吸收氨基酸属于主动运输,其运输特点符合曲线②和④,C正确;
D、组织细胞从组织液吸收氧气属于自由扩散,不符合曲线②④,D错误.
故选:C.
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代表水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
(2)细胞膜上具有识别作用的结构是由图中的______(填标号)参与组成的.
(3)若此细胞为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中含量变化较大的是(填标号)______.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_____.
(5)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的物质标号是______.
(6)如果此为神经细胞膜,则当其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时,Na+的流动过程是编号______.
正确答案
解:(1)水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是自由扩散,为图中编号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为图中编号a.
(2)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是图中编号D.
(3)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所以膜中含量变化较大的是D.
(4)b、c、d都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所以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5)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其中蛋白质决定着细胞膜的功能,所以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的物质标号是A,即蛋白质.
(6)神经元产生兴奋引起Na+内流,恢复静息电位时再外流,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是图中编号e.
故答案为:
(1)c a
(2)D
(3)D
(4)b、c、d
(5)A
(6)e
解析
解:(1)水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是自由扩散,为图中编号c;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为图中编号a.
(2)在细胞膜的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而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是图中编号D.
(3)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所以膜中含量变化较大的是D.
(4)b、c、d都是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顺浓度梯度运输的,所以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5)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组成,其中蛋白质决定着细胞膜的功能,所以与细胞膜功能复杂程度成正相关关系的物质标号是A,即蛋白质.
(6)神经元产生兴奋引起Na+内流,恢复静息电位时再外流,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是图中编号e.
故答案为:
(1)c a
(2)D
(3)D
(4)b、c、d
(5)A
(6)e
下列跨膜运输的生理活动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酒精进入胃黏膜细胞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方式是自由扩散,A错误;
B.二氧化碳由静脉血进人肺泡内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动力是浓度差,B错误;
C、原尿中的葡萄糖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特点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
D.水分子出入细胞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错误.
故选:C.
(2015秋•衡阳校级期末)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所以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离子的速率不仅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也与载体数量有关,A错误;
B、苯出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所以只取决于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与载体数量无关,B错误;
C、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胞吞方式才能进入细胞内,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C错误;
D、由于无氧呼吸也能释放能量,所以在氧浓度为0时,轮藻细胞也可以逆浓度吸收K+,D正确.
故选:D.
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下图为几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请判断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正确答案
解析
解: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原因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A正确;
B、丙表示主动运输,一般要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B正确;
C、不论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对于维持活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均有重要意义,C正确;
D、胆固醇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运输主要与A有关,D错误.
故选:D.
扫码查看完整答案与解析